政策金融双引领助南海氢能产业“领跑”
将继续发挥政策和金融的双重优势,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蒙娜丽莎自建自用的30吨级示范储氨站已投用,成为南海氨氢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市民体验氢能亲子车。

■兰石重装与仙湖实验室等开展“氨氢融合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合作。图为仙湖实验室。
编者按
氢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也是各地争相竞逐的产业新赛道。2023年,南海被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中国氢能看广东,广东氢能看南海”的美誉名扬四海。
自荣膺“氢能产业之都”以来,南海区委区政府从政策引领、科创驱动、产业培育、应用开拓这四大关键维度入手,精心规划、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南海创造了多项“全国首个”“行业首创”,实现氢能“政策最完整”“创新最密集”“链条最完善”“应用最广泛”。即日起,南海融媒推出中国氢能“定都”南海后的“N个最”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氢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坚实支撑与金融的强劲助力。南海区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积极响应国家战新产业部署,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在政策创新上不断突破,诞生了一系列“全国第一”。
当前,南海确立“三高四新六集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导向,协同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便是其中之一。在政策支撑上,南海区从产业规划、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应用等多个维度,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南海区氢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南海区还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通过参与投资恩泽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积极投资布局氢能及相关领域。这些金融支持措施,不仅为氢能企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也收获了显著的资本增值收益。
政策规划引领
引领氢能产业迈向新高度
在发展氢能产业的征途上,南海区始终扮演着政策创新者的角色,以一系列全国领先的政策规划,引领氢能产业迈向新高度。
出台全国首个氨氢融合产业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响应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和生态活力,进一步深化“三高四新六集群”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南海区针对氨氢装备广阔的市场需求,结合装备制造的先天优势,将氢氨产业未来方向瞄准装备制造领域,于2024年2月27日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30年)》。
《实施方案》提到,南海将坚持“123”战略定位:“1”是巩固“一个地位”,即氢能和氨氢融合产业先行区地位;“2”是确立“两个领先”,即始终保持南海区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国内领先,在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国内领先;“3”是打造“三个高地”,即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高地、应用示范高地。
《实施方案》还提到,将实施“1357”行动计划:即一年打基础、三年成规模、五年见成效、七年达目标。至2030年,将南海区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家的千亿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首个氨氢融合产业相关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不仅有助于推动南海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还有力促进了氢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示范,推动了氢能产业市场化,加快了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了南海氢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出台全国首个《南海区企业自用氨站建设办理流程指引》。氨在氢能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力量。为满足用氨企业日益增长的用氨需求,并对用氨企业实施有效监管,南海区再度发力,于2024年6月5日创新发布了全国首个《南海区企业自用氨站建设办理流程指引》。该指引的出台,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用氨企业日益增长的用氨需求,更对用氨企业实施有效监管,为南海区氨氢能源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这一创新举措,也为国内其他地区在新能源领域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出台全国首个氨氢供应体系建设方案。随着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工作不断深入和氨氢零碳燃烧技术不断发展,氨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9月,南海区又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氨氢供应体系建设方案——《佛山市南海区氨氢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方案》。该方案以“1+8+N”的布局,精心打造了全国首个“区-镇-企”三级氨氢供应网络,形成“供应布局合理、来源充足稳定、配送便捷有序、应用氛围浓厚、经济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补齐氢能“缺氢少氨”的产业发展短板,更能有效推动氨氢绿色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未来,南海将继续发挥政策优势,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创新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金融“活水”浇灌
助力氢能产业持续“领跑”
氢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推动。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绿色金融被明确为未来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旨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作为氢能产业的先锋,南海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金融支持为氢能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金融支持方面,南海区展现出了前瞻性的布局和决策能力。南海产业集团积极参与投资恩泽基金,投资布局氢能及相关领域,一期基金便出资1.99亿元。这份投资不仅彰显了南海对氢能产业的坚定信心,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截至2023年底,恩泽基金一期已投项目较投资成本增值了6.5亿元,投资项目增值率高达49.43%。
南海的金融支持并未止步于此。目前,南海正积极筹备出资3亿元投入恩泽基金二期,同时筹备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总规模2亿元的蓝海科创天使投资基金,将重点投向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为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除了直接的金融支持外,南海区还依托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成功激活民间资本。粤财中垠、粤民投等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在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设立了新能源产业基金,共同助推金融活水持续浇灌氢能产业发展。南海还积极组织私募基金、投行、券商、银行等机构参加供需对接活动,帮助南海区氢能行业优质企业与机构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在粤民投的牵线搭桥下,中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先行者——兰石重装与仙湖实验室等开展“氨氢融合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合作;而凯鼎投资近年来已在氢能产业领域进行了多笔投资,涵盖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PEM制氢等核心部件。
在政策和金融的双重引领下,南海区氢能产业实现了领跑。多个“全国第一”、显著的金融收益及不断拓展的产业发展空间,共同见证了南海区在氢能产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南海区将继续发挥政策和金融的双重优势,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创新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力量,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通讯员刘剑鸣林澍霖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