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举行
焕新活化百年罗行墟重现“烟火气”
■竹编艺术表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贝娜摄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婷黄洁洪晓诗报道文化如何赋能“百千万工程”?在这场“墟”上可以找到答案。9月30日下午,南海区在丹灶罗行艺术墟举办“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会上,来自不同镇街的村居党组织书记不约而同抛出观点:艺术乡建,就是要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发挥强大动能,赋能乡村振兴。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乔吉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区委常委、大沥镇党委书记岑灼雄,副区长曾法强,以及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南海典型村和新培育典型村的党组织书记等领导嘉宾参与活动。
罗行墟焕新活化成效显著
9月29日上午,以“交汇创造美好”为主题的罗行艺术墟在佛山南海区丹灶镇罗行墟开幕。从9月29日至10月7日,18组艺术展览及作品、36场艺术演出、16场艺术家工作坊、7场丹灶乡创交流会……来自8个国家的20位艺术家、14组音乐人、3组戏剧人,将历经4个月的在地艺术创作成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向市民、游客展示一个古老而又现代、文艺而又“烟火”的罗行。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罗行艺术墟。会上,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介绍了罗行艺术墟改造经验。
罗行墟是个百年老墟,三百多年前是南海的重要集市,南海第一条水泥路、第一个商会、第一个中外合资码头,都诞生于此,这里因水而兴,因为竹编而盛。此后罗行更发展为广东的三大墟市之一。随着“马路经济”的兴起,“水边墟市”盛景不再。
几年前,丹灶对罗行墟进行了硬件修缮和环境提升,推动罗行竹编入选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竹编文化节。何敏仪坦言,这距离罗行墟真正的焕新活化还有很大的距离。她表示,只有赋予罗行墟内容、提升其造血功能,将闲置资产改造为可持续、可运营、可收益、可交互的发展资源,百年老墟才能重新焕发新机。
何敏仪谈到,罗行艺术墟的打造呈现了持续发力、在地创作和交汇美好等特点。“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看客’变成‘主角’,村民翻新自家房屋迎接艺术展演,村民还自发组建志愿讲解队,组织讲解培训,人人争当义务导赏员、宣讲员,向客人讲好罗行故事,为村民打开了能连接更广阔世界的那扇窗。”何敏仪说。
社区书记分享发展思路
罗行艺术墟的活化,给南海不少村居党组织书记带来发展思路。现场,顾耀辉以“点名”的方式,邀请了四位村居党组织书记上台分享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思路。
丹灶镇罗行社区党委书记杜瑞泉谈到,罗行社区通过梳理整合了废旧房屋等闲置资源,动员村民自发捐物出力,对社区内旧粮仓进行改造,迎来了彭宇当代舞团,搭建了罗行文化基因与艺术交互融合的平台。
作为全省首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选树培育村之一,桂城叠北社区以“龙船漂移”这一文化IP获得了人气与流量的“泼天富贵”。
看到同样拥有百年历史的社区在艺术的力量下焕发新光彩,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深受触动。他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叠北社区也将持续擦亮叠滘龙船漂移这张文化名片,将“车城”元素与水乡特色相结合,举办多元素主题的龙船赛事,推动龙船活动常态化。同时,社区将探索公司化运营模式,推广多样化的业态,以文促旅吸引游客,为居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
“罗行墟的作品既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也十分接地气,这种艺术创作的理念对我们社区的艺术创作极具启发性。”九江璜矶社区党委书记潘锦辉谈到,在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推动下,社区正致力于创作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他透露,目前社区正依托酒文化和茶文化,精心打造两大艺术作品,希望以九江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更多出类拔萃的艺术作品呈现于大地艺术节中。
“在我的记忆中罗行墟是卖竹编品的地方,这次参观后让人感觉很惊喜,通过艺术的打造让罗行传承历史的记忆,同时旧墟也焕然一新。”九江镇烟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国宏表示,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于11月举行,目前艺术家已经进驻村里进行创作,他们挖掘村里的传统文化,观察体验村民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把这些东西进行在地化创作再呈现给大家。届时欢迎更多的游客和艺术家前来参观。
“罗行艺术墟,不仅是罗行社区捡到宝,也是南海捡到宝。”顾耀辉分别用国际化、接地气、参与度、获得感、可塑性、可持续六个关键词总结罗行艺术墟。他表示,各村居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盘活艺术家、企业家等各方面资源,激发村民主动参与建设乡村建设,从而获得认同感。只有将艺术纳入乡村、纳入村民生活,激发乡村与村民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更好地推动南海发展人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