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9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 用心守护亿万人民健康福祉
    • 全面深化统计交流合作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做好妇儿事业让南海更加友好更有童趣更有活力
    • 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将举办超3600项活动
    •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标”再修订
    • 南海中秋假期接待游客超67万人次
    • 节后活动加码精彩“南”不住

    第A02版:经济

    • 中秋假期南海接待游客超67万人次

    第A03版:要闻

    • 扩大全民健身“幸福半径”
    • 中心大沥再添城市新地标

    第A04版:镇街

    • 扒一扒里水龙舟那些事
    • 澳洲留学生拍纪录片助西樵香云纱海外“圈粉”
    • 公园式办公员工赞舒服

    第A05版:镇街

    • “小积分”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 小村庄办大节大沥凤池有秘诀
    • 国庆来西樵一站式逛庙会
    • 仓库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仓库所有人被罚6.5万元

    第A06版:要闻

    • 节后活动加码精彩南不住
    • p80

    第A07版:网红

    • 火火火南海“好戏连台”
    • 债权转让及催收公告
    • p45

    第A08版:天下

    • 用心守护亿万人民健康福祉
    • 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 农行南海分行“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之中秋特别篇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5:镇街

小村庄办大节大沥凤池有秘诀

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品牌经验发布会分享成功密码

2024年09月20日

■大沥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六届。

如何创新打造社区“新民俗”?文化如何为乡村治理和社区发展赋能?通过六年的努力,大沥镇凤池社区“和美”文化艺术节已产生了巨大的品牌辐射效应,打造出“小村庄办大节”的“凤池样本”。9月18日,在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品牌经验发布会上,这里以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秘诀”和“密码”揭开了面纱。

六年创新探索

打造有影响力社区文化IP

“凤池有9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整理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在文化领域很有代表性的活动。”发布会上,凤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伟津回忆道,当时社区决心要做一个专属于凤池的文化活动。

于是,2019年,凤池社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创新举办了大沥第一个由社区开展的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现社区多元、包容、创新、敢为、慈善的文化基因。经过六年的发展,凤池社区“和美”文化艺术节从无到有、从简到精,逐渐向高质量、高品位方向发展。

凤池社区“和美”文化艺术节,不仅是一场社区文体娱乐的狂欢节,更是社区和居民共创和美生活的生动实践。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和美”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和魅力:社区4个经济社共筑,每年“狂欢”1个月,至今已举办6届,累计240场活动,惠及10万人次(其中5万人次为新市民),5000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

如今,“和美”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大沥重要的社区文化IP。今年,凤池将这些年的经验沉淀整理成《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凤池经验》成果集,剖析“小村庄办大节”的凤池做法。全书围绕组织、人才、产业、文化、生态、治理六个方面,总结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项目的成功经验和秘诀所在。

赋能乡村治理

为社区注入活力与凝聚力

“为什么凤池能做起一个这么大规模的村级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市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良广看来,凤池社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一直将精神文明当大事来抓。

通过形成全民参与共识、集全社区之力筹备与策划、竭力创新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打造文化品牌实现“破圈”发展这四大举措,凤池在家门口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造节”的形式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一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民俗,在于跟人人都相关。‘和美’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六年,并计划继续举办下去,也做到了真正地融入群众,在我看来,这已成为凤池的一项‘新民俗’。”张良广说。

以“造节”为载体,凤池还将文化工作朝向治理,建设“和美”乡村。凤池居委委员、妇联主席沈燕玲介绍,“和美”文化艺术节从诞生之初,定位就是“全民参与”,老中青妇都能在其中展现自我或者参与服务,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借助“和美”文化艺术节,凤池还结合“青年小店”种草计划等工作,打造“社区文化生态圈”,并结合潮流文化打造年轻商业街区,从而进一步助推“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李健建议,凤池可以把相关经验加以包装和提升,变成可传播、可学习、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甚至可以发展为一种产业形态,让文化“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

“凤池社区能把宝贵的空间和核心资源拿出来,吸引各类青年人才的回归与到来,必定能让这个地方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大沥镇副镇长高韵翔期望,今后有更多的知名艺术家、有想法有创意的青年能够回到家乡、来到社区创作、创业,让这片土地长出更多乡村振兴的硕果。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翠贞通讯员沈燕玲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