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办大节大沥凤池有秘诀
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品牌经验发布会分享成功密码

■大沥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六届。
如何创新打造社区“新民俗”?文化如何为乡村治理和社区发展赋能?通过六年的努力,大沥镇凤池社区“和美”文化艺术节已产生了巨大的品牌辐射效应,打造出“小村庄办大节”的“凤池样本”。9月18日,在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品牌经验发布会上,这里以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秘诀”和“密码”揭开了面纱。
六年创新探索
打造有影响力社区文化IP
“凤池有9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整理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在文化领域很有代表性的活动。”发布会上,凤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伟津回忆道,当时社区决心要做一个专属于凤池的文化活动。
于是,2019年,凤池社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创新举办了大沥第一个由社区开展的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现社区多元、包容、创新、敢为、慈善的文化基因。经过六年的发展,凤池社区“和美”文化艺术节从无到有、从简到精,逐渐向高质量、高品位方向发展。
凤池社区“和美”文化艺术节,不仅是一场社区文体娱乐的狂欢节,更是社区和居民共创和美生活的生动实践。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和美”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和魅力:社区4个经济社共筑,每年“狂欢”1个月,至今已举办6届,累计240场活动,惠及10万人次(其中5万人次为新市民),5000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
如今,“和美”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大沥重要的社区文化IP。今年,凤池将这些年的经验沉淀整理成《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凤池经验》成果集,剖析“小村庄办大节”的凤池做法。全书围绕组织、人才、产业、文化、生态、治理六个方面,总结凤池“和美”文化艺术节项目的成功经验和秘诀所在。
赋能乡村治理
为社区注入活力与凝聚力
“为什么凤池能做起一个这么大规模的村级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市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良广看来,凤池社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一直将精神文明当大事来抓。
通过形成全民参与共识、集全社区之力筹备与策划、竭力创新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打造文化品牌实现“破圈”发展这四大举措,凤池在家门口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造节”的形式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一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民俗,在于跟人人都相关。‘和美’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六年,并计划继续举办下去,也做到了真正地融入群众,在我看来,这已成为凤池的一项‘新民俗’。”张良广说。
以“造节”为载体,凤池还将文化工作朝向治理,建设“和美”乡村。凤池居委委员、妇联主席沈燕玲介绍,“和美”文化艺术节从诞生之初,定位就是“全民参与”,老中青妇都能在其中展现自我或者参与服务,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借助“和美”文化艺术节,凤池还结合“青年小店”种草计划等工作,打造“社区文化生态圈”,并结合潮流文化打造年轻商业街区,从而进一步助推“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李健建议,凤池可以把相关经验加以包装和提升,变成可传播、可学习、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甚至可以发展为一种产业形态,让文化“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
“凤池社区能把宝贵的空间和核心资源拿出来,吸引各类青年人才的回归与到来,必定能让这个地方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大沥镇副镇长高韵翔期望,今后有更多的知名艺术家、有想法有创意的青年能够回到家乡、来到社区创作、创业,让这片土地长出更多乡村振兴的硕果。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翠贞通讯员沈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