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约五个半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内——
新型储能电站如何调节电力

■南海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资料图片)
编者按
8月27日,《人民日报》2版以《坐落于约五个半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内——新型储能电站如何调节电力》为题,报道南海宝塘储能站如何做到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运行输送稳定电能,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用电紧缺问题。本报现转载报道全文。
用电高峰期,白天限电、晚上赶订单的“夜班工厂”生产模式,曾困扰着一些企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电力紧缺一度是制约发展的大问题。
如今,广州佛山之间、北江之畔,约5.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内,一排排浅灰色的电池舱组成装机规模300兆瓦/600兆瓦时的新型储能电站,宛如一个超级“充电宝”,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运行输送稳定电能。
这是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以下简称“宝塘储能站”)——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电站,从这里,预计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
削峰填谷
实现“毫秒级”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去年仅南海区西江片区500千伏环网的电力缺口就达到577兆瓦,在不增加供应的情况下,预计到2030年缺口将再翻一倍。”宝塘储能站项目前期策划负责人杨夏里说。
“理想的城市电力系统,需要随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高效、节能地实现‘充、储、放’功能。”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运行中心总经理王劲介绍,新型储能电站作为调节电力负荷的大型“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绿电”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实现“毫秒级”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快速提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尤其在南方区域,新能源增长迅速,装机总量达1.58亿千瓦,成为南方电网第一大电源。
受气候、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新能源发电往往要“看天吃饭”,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明显,难以稳定可靠地持续供电。大规模消纳并网,需要建设储能电站进行调配。
“新型储能电站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反应速度快,可以精确匹配区域电网负荷需要,帮助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董事长汪志强说,相比于代表传统储能方式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新型锂电池、压缩空气、飞轮、重力储能等技术路线在内的新型储能电站发展更快,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