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8月0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对标对表统筹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南海落地落实
    • 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2%
    • 企业要敢于言利 争取和抓住更大“利益”
    • 汇聚文艺家创意 以文创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立法吸引外籍科技人才来粤工作
    • 依法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

    第A02版:要闻

    • 9月10日华韵视听大会与你相约佛山
    • 16家南企斩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 呵护高温下的坚守
    • 桂城将发布一批党员志愿服务项目
    • 手作艾草锤 健康伴我行

    第A03版:教育

    • 五育并举 ﹃育﹄见学生美好未来

    第A04版:要闻

    • 南国酒镇将添大项目
    • 游泳后现感冒症状?可能是氯中毒
    • 送上法治“礼包” 助企业重组渡难关
    • 推进新业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
    • 货车突发自燃警民接力灭火

    第A05版:镇街

    • 里水18所公办学校“掌舵人”出炉
    • 做好事可以兑好礼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 河畔“斗快”吃瓜挑战麻将高手
    • 孩子驾车致人伤亡父母承担赔偿责任

    第A06版:要闻

    • 打造连片鱼塘 助力村民增收
    • p19

    第A07版:要闻

    • 社区飘出面包香 圆了青年创业梦

    第A08版:视野

    • “影院看奥运”反响好 “影院+”大有可为
  • 数字报首页

A07:要闻

社区飘出面包香 圆了青年创业梦

桂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百千万工程,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2024年08月08日

▲阿明和阿莹。 ▲山谷初的出品。 ▲夏东社区人居环境优美,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夏东社区供图

■客人在选购面包。

▲山谷初烘焙店。

在桂城夏东社区孔溪泓健综合楼,年轻的马均明(阿明)和罗洁莹(阿莹)两夫妻经营着他们的夫妻店。这是他们的第二家店,两次选址都在夏东,这里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

大学生回归,青年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为青年人才提供追梦舞台。在桂城,一批青年小店正在政府的“扶持赛道”和“种草赛道”上竞速,展现了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生动画卷。

美味缘聚小店人气高

简约的装修、田园气息的彩绘、小件摆设,还有因地制宜设计的用餐、看书休闲空间,走入山谷初烘焙店,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的感觉总能激活人们的“慵懒”基因。各式面包、蛋糕陈列在玻璃柜和圆桌上,供客人挑选。

李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带着儿子挑选好心水的蛋糕就迫不及待“开吃”了,她说,儿子很喜欢这里的出品,“非常美味,用料非常用心的,和小孩坐在这里吃蛋糕、喝饮料,确实很舒服。”

“作为一个社区店,我们从开店到现在,累积了很多的客人朋友,很多客人朋友是从七八年前开始,吃我们的面包吃到现在的。”阿莹面带自豪和感恩,笑着说,“我觉得我们的面包是可以让大家每天吃都不会厌的!”

山谷初成立于2021年,前身为2017年的夫妻烘焙工作室,名为初心面包房。在烘焙路上走过7年,目前主营面包、蛋糕、饮品和一些伴手礼,为周边的街坊邻里提供健康、无添加、高质量的产品。现在每天单面包的销量就有300~500个,妥妥的人气烘焙打卡点,收获忠实粉丝一大批。

“有个小伙伴就是经常吃我们的面包,后来辞去原来的工作,加入我们的大家庭。”阿明津津乐道说起这段将顾客发展成员工的趣事,至今还是觉得“神奇”。

事实上,日销几百个、“每日吃不厌”的自信,是源于品质和创新。山谷初的面包蛋糕没有花俏的造型和色彩,更注重的是风味、口感和用料。“我们的馅料很多都是自己做的,会尽量把控糖油,兼顾口感的同时减少身体负担,比如我们会将大米的元素加入到面包里面,于是就有了米面包系列的产品。我们还会结合四季食材和节假日来开发产品,比如春天会将芦笋加入三文治,夏天的哈密瓜、芒果、茶叶等都是很好的搭配。”阿莹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已经付诸实现的“奇思妙想”,背后是不断创新的执着,“我们每天有20多款的面包蛋糕产品是固定的经典款,也有五六款是轮换的,或不断创新尝试的。”

美好相传初心不更改

爱情和面包,不必是单选题。在山谷初门口,阿明和阿莹就将“你要相信,面包和爱情都会有”的宣言写出来了。

山谷初是初心面包店的“升级版”,为什么取名“山谷初”呢?阿明说,“山谷”是“3good”的谐音,也有清新自然之意境,当中的“3good”指的是“品质好、技术好、服务好”;而“初”的意思是不忘做面包的初心。“你可以仔细看‘初’字,里面有一个‘心’形,这是我们专门设计的。”阿莹补充道。

这个初心的故事从他们读书时候就开始发酵了。

阿明和阿莹在广州读大学时是校友,学的都是医药相关的专业。从医药到面包,看似不务正业的跨界,实则他们已有基础。“读书时,她每到周末就很喜欢自己捣鼓做面包。”阿明说,这份甜蜜增进了两人感情,毕业后两人喜结连理,不过专业的理想工作一直不好找。

有了爱情,自然也想要面包。想到之前网购到一些口感很特别的低油低糖面包,自己在周边城市却很难买到,于是带着为自己长大的地方做点什么的想法,两人干脆去苦觅甜,决定开启甜蜜事业,“主要是老婆喜欢吃面包!”这是阿明果决坚毅的初心。“我觉得,这个行业是可以带给人快乐的,我们希望将美好和快乐传递。”阿莹说出了心中的热爱。

创业不容易,跨界更是难。但他们没有仅凭热爱和冲动而显得急躁,而是开启了长达两年的调查、学习和摸索实践。从产品的模仿到专业的培训,从过硬技术到先进理念,从去深圳、上海等城市学习,到走出国门去日本考察,他们马不停蹄、又孜孜不倦。直到现在,这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依然保持着。

2017年,初心面包店选址夏东东成财智园区开起来了。创业夫妻档,事事要躬亲,他们日复一日,从早累到晚,但从来不“随便”,严苛的品质控制是他们在严谨专业的医学实验精神中延伸过来的结果。阿莹说:“我们读书时会做很多科学实验,发酵也是一门科学,通过不同因素的影响,或者不同配比的影响,出来面团的口感或者风味,各方面都会不一样。我对这方面很着迷。”

于是,厨房变成了创新实验室,配料选择、分量比例、力度温度、时间控制,各个环节精准到分毫,一次次的发酵在这里完成从失败到成功到优秀的蜕变,面包似乎有了生命。

疫情期间,面包店的生意大受影响,到店的客人零零星星,营业额大幅下滑。幸好,凭着良好口碑积累下来的街坊朋友仍然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舞,这就是烘焙传递出去“美好和快乐”。“那时候店里主要靠线上的订单了。”“非常感恩街坊朋友一路以来的支持,这也是我们可以走到现在的动力。”夫妻俩也是难忘当年经历。

坚持就是胜利,到2021年,山谷初另选新址完成了逆势扩张,由原来的夫妻档变成如今的九人团队,产品也更多元,更受街坊欢迎,梦想和爱情依然在发酵,初心不曾变改。

美村助力乡创展未来

7年间,两个阶段的创业经历,阿明和阿莹都选择回到桂城,选择留在夏东,这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偶然,而是他们和夏东的双向选择,双向奔赴。

阿莹是土生土长的桂城人,高中就在坐落于夏东社区的南海一中读书。三年时光,这里的一河一桥、一树一椅、一街一店,都让她倍觉熟识和亲切。

离不了的就是乡愁,留下来的就有机遇。随着近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桂城的环境和产业不断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回流返乡就业创业。

“我们这里地处映月湖片区,过了佛平路就是商业旺地映月湖环宇城了,对面就是学校,附近也有楼盘。”看着这几年夏东及周边的变化发展,阿莹也觉得农村的沃土孕育着越来越多的机遇,有空间、有前景。山谷初定位是传递美好和快乐的社区店,选在“动中带静”的农村,更能增强街坊邻里的互动体验,增加与顾客朋友的情感交流。

近年来,夏东社区累计投入4737万元用于19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重点对环境美化、河涌污水治理、公共设施配套、解决违章搭建、“四小园建设”和“三线整治”等多方面“量身定制”人居环境整治策略,让夏东处处更优美、生态更宜居。此外,夏东社区二洲区域内的河堤公园、桃花生态基地和奇妙水岸形成乡村振兴“三角洲”,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明发现,这里改变的不止是环境,还有人们的生活追求。汽修店、小作坊少了,服装店、咖啡店多了;村变美了,更潮了,年轻人也多,生活的气息更加浓了。“大家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仪式感了。”

夏东社区党委委员陈翠丽表示,目前各级对青年创业就业都有鼓励和扶持政策,比如南海区开展的青年小店“种草计划”评选,就是通过全周期、全方位守护青年在南海创新创业,助力更多青年小店更好地落地南海村居,打响青年乡创品牌。而夏东社区也通过持续打造夏东好声音、夏东好青年嘉奖礼、夏东青少年协会等多个品牌和平台,增强青年归属感,凝聚青年力量。

乡村年轻态,赋能新发展。“我们希望更多的青年可以看到家乡的变化,会选择回归家乡,支持家乡的发展。”山谷初的成长为夏东增添了人气和活力,陈翠丽鼓励阿明和阿莹,借助“种草计划”评选,将门店品牌进一步推广。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门店的一个小伙伴也在忙前忙后拍摄着短视频。阿明说,“我们需要拥抱时代变革大潮,对于互联网、自媒体,作为经营实体店的创业者,也应该大胆接受,去学习它,用好它。”

9个年轻人,一家烘焙店,未来会如何?忙碌的厨房里,一批批面团不断地在发酵……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邵泽权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邵泽权吴金骏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