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南海区委建立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支持高校实践队伍来南海调研实践
校地合作结对村居项目超 200个
为做深做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校地对接相关工作,团南海区委建立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支持高校实践队伍来南海调研实践,吸引多所高校的实践团队来南海开展氢能产业研究、渔业养殖发展等项目课题。截至7月10日,南海区的高校实践队伍结对村居项目数超200个,居全市各区首位。
团南海区委持续开展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聚焦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搭平台、聚资源、优服务,鼓励更多优质的高校实践队伍扎根南海七个镇街,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校地结对项目。
暑假开启,期待更多高校实践队伍来南海与村居结对,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南海各镇街高质量校地结对项目(部分)
桂城
桂城街道平东社区结对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马班实践队。该团队立足当地实际,结合法学专业优势与青马班特色,以“法律+思政”为抓手开展活动。截至目前,该团队共开展社区普法游园活动1场、普法座谈会1场、普法课程2节、普法讲座3场,录制普法视频和普法音频各5个,完成普法推送15份,团队项目宣传在国家级共青团网络媒体报道3次,线上普法直播讲座获16000余次点赞。
九江
九江镇上西村结对佛山大学星火突击队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开展“探索未来,智启青春”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讲座活动,普及无人机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展示无人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强青少年的科技体验。并通过社区、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青少年在村居集聚。
西樵
西樵镇上金瓯社区结对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实践团队,开展“榕树下的乡村夜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助力青年回乡创业系列活动”,创新性把“榕树下的乡村夜校”与校地结对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公益课程,面向西樵镇公开招募有志创业或对调饮感兴趣的青年,旨在挖掘和培养村内有志于在调饮方面创业和就业的青年人才。通过组织各类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和鼓励更多西樵青年回乡创业就业,让松塘村这一国家级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丹灶
丹灶镇团委结对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顺绿而为,大有可为”实践团。在实践调研中,中大师生参观南海氢能中心、仙湖实验室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氢能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金沙中学开展高考中考学习经验分享会+低碳生活宣讲,普及“双碳”知识,传递低碳理念;深入丹灶各村(社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丹灶促进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融合提供参考资料。中山大学与丹灶在人才培养、项目对接等方面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实验室,持续推动校地合作行稳致远。
狮山
狮山镇谭边社区结对佛山大学君子青玉三下乡实践队。谭边社区是“大顶苦瓜”品牌社区,该实践队结合专业所长开展农业帮扶、食品安全科普、志愿服务等活动,助力社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获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团队。
大沥
大沥镇凤池社区结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经过与社区团总支部书记、团干、社工的沟通和与社区青年学子座谈交流,充分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团青活动室、书画室等阵地,围绕乡村公共服务、文化创意类别,面向社区小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童心筑梦小凤凰暑期乐园课堂”,涵盖英语知识、科学科普、手工绘画等内容,让社区青少年在暑假收获知识与技能,同时凝聚一批敢担当、能作为的有志青年助力基层建设。
里水
里水镇布新村结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米绿韵团队,开展端午节日活动、粤剧文化传承舞台表演、书法送福、原创小品《嫁人就要嫁有庭院的》等活动,获村民点赞。同时,参与布新村一米庭院建设,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布新村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拿出最大诚意为高校实践团队进驻提供各类支持,为大学生施展拳脚提供广阔舞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洁通讯员李鹏宇刘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