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甜的不止是西瓜

■西瓜节上,瓜农相互讨论参赛的西瓜。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彭燕燕摄

■西瓜节为群众带来欢乐。

■狮山乡村如今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图为璜溪古村。

■狮山传统特色农产品品类丰富。图为大顶苦瓜。

■狮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图为新和村集约土地。

■狮山瞄准人文经济频频发力。图为草莓音乐节。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泳诚摄
“瓜”田喜“狮”,夏日超甜。
一场人气火爆的西瓜节,在上个周末带火了狮山的“甜蜜经济”。瓜农捧着西瓜赶来“擂台争霸”,游客闻讯赶来体验尝鲜,政府送瓜进企沁人心扉。以瓜为媒,狮山邀全城“瓜”分甜蜜,传递着“大爱狮山”的真挚情意。
好风凭借力,吃瓜正当时。西瓜节不仅“甜”趣横生,背后更藏着狮山农文旅上分的“流量密码”,让狮山的人文经济再度出圈出彩。而以此为契机,狮山塑造出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典型,探索“百千万工程”新路径、新模式。
为何相中西瓜
6月23日,“甜甜的狮山”——2024年狮山镇首届西瓜文化旅游节暨石碣社区第二届孔子文化艺术嘉年华火热开幕。西瓜擂台赛、瓜王竞拍、送瓜进企、西瓜种植论坛、西瓜市集等一连串活动,让游客和市民一度“甜度超标”。
狮山一直都是产瓜胜地,每年6月上市即热卖,狮山西瓜也成了狮山特色农产品的一张名片。按往年惯例,上市期间媒体都会走进瓜田宣传,为瓜农增收创造机会,但并没有办“节”传统。而今年狮山推出首届西瓜节,把村里的“瓜”提升到镇里的“节”的高度,看中的不仅是西瓜的“国民度”,更是这款农产品所能带来的产业效应。
从地理看,狮山西瓜种植历史悠久,产区主要集中在石碣、横岗、吴屋、新和、永和、罗洞等村(社区),品种涵盖了台湾小宝、脆肉、金钟、麒麟王、金美人等,种瓜产业基础扎实。从条件看,狮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壤条件好,年平均气温约22℃,全年总雨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有利于西瓜生长发育和糖分积累。所以,狮山西瓜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前景。
手握一张“好牌”,狮山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把它打好。而在各地文旅猛出“大招”的当下,普通的西瓜宣传已经难以满足市民期待和产业发展,如何把西瓜玩出“新花样”,帮助农民增收之余,提升城市美誉度,办一场西瓜节便成了新的选项。
在这场西瓜节里,我们看到了“拼瓜”后笑逐颜开的瓜农们,看到了尝鲜后意犹未尽的游客们,看到了收获清凉礼包后惊喜十分的工人们,狮山用“文化搭台,群众唱戏”使群众成为主角,让更多人看到狮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能量源泉。
正如狮山镇党委副书记关艳娟所言,“这是狮山镇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推动农文旅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的体现。”此次西瓜节,不只是市民的一次狂欢,更是狮山用工业
化思维发展现代农
业,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有益尝试。
甜的,还有它们
用一场“节日”力捧农产品,并非狮山首例。
就在上月中旬,第二届谭边大顶苦瓜嘉年华如约而至,“顶流”大顶苦瓜站在“聚光灯”下,“瓜王”评选、苦瓜集市等吸引超千人“打卡”。凭借嘉年华,狮山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再度攀升,周边文旅产业发展也涌出新机。而在朗沙,这里也曾举办过朗沙笋文化节,打造竹笋文旅产业基地,朗沙笋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产品”。未来,狮山还会由“农”入手,探索更多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转化,让“狮山特产”成为更多人的“心头好”。
另一方面,这种造“节”式推广,其实有着更多农业“赛道”上的思考。
在外界眼中,狮山是全国产业大镇,第二产业实力雄厚。而事实上,狮山的第一产业也拥有自身特色,除了西瓜、苦瓜和笋,这片沃土还孕育着马蹄、粉葛等品类丰富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并且坐拥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珠三角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货物流通及进出口条件良好。
同时,佛山大学、鲲鹏研究院
等科研院校也聚集于
此,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一年前,狮山还成立了狮山镇惠农发展有限公司,盘活镇内资源助力狮山农业实现产销一体化。以上种种,都让狮山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底气十足。
农户找销路,政府便想“出路”。造“节”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狮山有机会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以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带动增加农户收入,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开辟科技强农“新赛道”。
而这种理念也贯穿于狮山的整体发展。在6月21日南海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狮山镇党委书记麦满良作为镇街代表现场发言,表示狮山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推动三产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狮山农业发展计划(2022-2027),狮山争取用5年时间,让农业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取得新成效,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取得新突破,农业发展质量有新提升。
不难看出,狮山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闯出名堂的决心,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特色农业品牌“冒头”。在这个过程,狮山将不断用技术提高收益,靠品质叫响品牌,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单一化向品牌化跃升。
狮山还瞄准了什么
以节促旅,狮山还瞄准了一个更大的命题:人文经济。
自今年初南海提出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狮山便频频发力。今年春节期间,乐安花灯会、元宵烟花汇演、官窑生菜会等民俗活动展示了狮山的“老底子”;三至五月,草莓音乐节、海潮宇宙音乐节、LPL春季总决赛和乐动初夏演唱会吸引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奔赴狮山,展示了狮山的“青和力”;佛山南狮足球队激战中甲足球联赛、广东狮山咏春足球队登上贵州村超,展示了狮山的新魅力。
参照先进城市的发展轨迹,城市“破圈”需在人文经济上下功夫,不仅要通过城市文化IP的打造和传播不断积蓄能量,还要通过体验价值的提升进行赋能。其中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人们对于城市内容的关注不再停留于大而全的宏大叙事,而是更多地关注小而美的城市故事。因此以“节日”为支点撬动农文旅融合,赋能人文经济,便是狮山打开人文经济视野的新答卷。
更重要的是,这种赋能并非简单物理叠加,而是蕴含着深层次的化学反应,包括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潮流时尚的新表达。在这一点上,狮山对人文经济的把握恰到好处,既探索提升了农业特色品牌价值,也推动了人文经济版图的“百花齐放”。
再往深一点看,这种化学反应愈多,狮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动能便愈强劲。亲近大自然、有文化品位的宜居环境和绿色生活方式,让狮山的乡村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地方。各美其美的表现,也会让年轻人看见乡村的另一番模样,带动更多人文经济的新业态竞相发展。
因此狮山瞄准的不仅仅是一场“节日”,更多是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内涵。那是空气中弥漫的农产品甜,是农户丰收的喜悦笑靥,是绿美乡村的朴实真挚,也是狮山人热闹生活里的独有浪漫。
假如在狮山来一场CITYWALK,这些,你都能感受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世聪通讯员潘健君通讯员供图(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