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相改造 拓宽“绿富”双赢路
里水探索开发本土林业生态经济,用生态“含绿量”赋能经济“含金量”

■里水各村(社区)、学校、企业全面开展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图为“绿美小使者”植树现场。(资料图片)

■林相改造后的象岗岭郁郁葱葱,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里水利用村中闲置地见缝插绿,建设366个农村“四小园”。图为北沙村美丽的“四小园”。
初夏时节,里水象岗岭郁郁葱葱,刚种下不久的红花荷、米老排、铁冬青等绿植迎着阳光与微风摇曳生姿,绿叶婆娑,宛如绿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一扫过去因山火导致的萧瑟,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近日,象岗岭林相改造项目已顺利完成种植并通过验收。在里水的绿色地图上,象岗岭的林相改造项目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笔,该项目经过精心规划和细致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里水的绿美经济和“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深入推进绿美建设,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里水以绿美建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张描绘融合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元要素在内的绿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林相改造修复生态象岗岭焕发勃勃生机
象岗岭作为里水的重要生态节点,原有的林相结构较为单一,生态功能相对较弱。此前经历了山火后,原有绿植受到破坏,为了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增强森林防火和抗病虫害能力,里水对象岗岭进行了生态修复。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让象岗岭实现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建设、森林防火设施完善。”里水自然资源管理所所长黎秋萃表示,生态修复内容包括实施林相改造、新建生物防火隔离带、铺设上山消防管网、建设环山消防应急通道、建设林火监测系统、提升森林防火检查站等。
改造过程中,里水对象岗岭原有植被进行详细调查,确定了改造的方向和目标,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以及原有树种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通过实地勘查和数据分析,为后续改造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间,里水参考了国家相关的林业法规和标准,如《造林技术规程》《生态公益林建立技术规程》等,确保改造工作既符合国家标准,又满足象岗岭实际需求。通过林木采伐、清理,确保栽种密度,挖穴、基肥等措施,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注重生态优先、兼顾景观效果。
黎秋萃介绍,2022年象岗岭通过全域土地整治,修复废弃矿山复绿9公顷(135亩),2023年里水象岗岭实施林相改造面积68.67公顷(1030亩),2024年林相改造二期项目改造了63公顷(945亩),结合生态修复和林相改造,种植了多种生态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林相结构,营造物种丰富、结构稳定的常绿阔叶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森林碳汇能力。
现场可以看到,刚种下的树苗成行成列,已长出嫩绿的新芽,有火力楠、凤凰木、铁刀木、山乌柏、油柑子、铁冬青、枫香、乌榄、香樟、火焰木等30多个品种,混交进行种植,共计种植幼苗约22万株,它们将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态,为象岗岭增添丰富的色彩和层次,与原有的植被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同时,丰富的品种也将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引鸟还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森林的防火和抗病虫害能力也有效提升。
此外,里水还着重象岗岭的消防安全,在山顶与花都区域交界处新建30米宽,3.56公里长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山上按13.3公顷(200亩)到16.7公顷(250亩)一个片区新建宽20米、长7.89千米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同时强化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在主要登山入口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可自动识别和语音提醒,实现对进山人员的有效监控。通过实地的模拟分析,在通讯铁塔安装高位林火监测设备,对象岗岭进行远程林火监测,实现火险早发现、早预警,确保打早、打小、打了,将火情扑灭在初火、小火阶段。
黎秋萃介绍,象岗岭未来计划铺设6.3千米森林消防管网,还会大力整治清理山边违章建筑物,开设林边隔离带,形成完善的山林消防应急救援通道。
以林护林以林养林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象岗岭的林相改造项目是里水贯彻落实“绿美广东”行动方案、发展绿美经济的一个缩影。6月初,在里水的文头岭上,从茂名市电白区引进的奇楠沉香品种正式开种,首期3.67公顷(55亩),两万株的奇楠沉香让南海沉香经济林示范基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示范基地也成为了南海首例引入沉香发展改造经济林的创新性示范项目,也是佛山与茂名产业结对帮扶发展的示范项目。
文头岭跟象岗岭一样,都是里水近年来林相改造工作的亮点之一。文头岭地块原是以松树和桉树为主,引入南海—电白沉香经济林示范项目后,可实现5到7年快速结香,产生经济收益。
林相改造也让里水借机探索开发本土林业生态经济,实现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有效改善山林原始生长状态,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带动林业文旅和沉香产业,为南海更好地探索山林良性改造,走出一条具有里水特色的林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里水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里水有强大工业和物流业作为支撑,赋能一产不是难事,在里水种植沉香经济林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里水镇党委书记邓秀娟此前表示,里水农业在南海是标杆,林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经济林不再只是公益属性,要走以林护林,以林养林的路子。
数据显示,里水现有林地面积906公顷(1.36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约666公顷(1万亩)。2021年到2023年,里水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300余万元开展退松退桉林分林相改造工作,共计改造林地183公顷(2750余亩),打造多树种、多层次的乡土阔叶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等级和森林碳汇能力。如展旗岗生态公园经改造后,面积达75公顷(1130亩),已成为“生态+文旅”具有里水特色的城市生态绿心群。
全镇党群合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今年以来,在里水各村(社区)、学校、企业,全面开展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广大党员、志愿者、青年学生、村民群众纷纷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为打造“绿美广东”贡献力量。
在胜利社区,140余人种下200棵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黄花风铃木,44个家庭、团队认养了种植的树苗,在美好家园里留下绿色纪念;在金旗峰社区,社区联同驻地部队官兵、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直联团队、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城区公司、物业约50人,在保利紫山莫林湖共同种下一批绿植;在宏岗村,镇村联动种下超200棵龙眼、细核黄皮等经济林木,家门口的“绿宝盆”变成了现实中的“聚宝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里水还充分利用村中闲置地,见缝插绿,建设农村“四小园”366个,涉及28个村(社区)城乡一体绿美提升,提升大步社区广佛江珠高速桥下空间及雅瑶水道北岸绿地景观,新增绿化面积约2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水岸绿化,通过对南花郊围、丰岗涌片区内和贞慎南围堤围整治,新增绿化面积约4万平方米。
在里水,一幅绿美画卷徐徐展开,每个人都是作画者,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里水文化乡贤何敬慧表示,今后将会结合“绿美广东”“善美里水”等工作要求,发动更多文艺创作者创作更多主题文学作品,助力里水“百千万工程”建设。
当前,作为南海唯一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里水将“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动员全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绿化,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不断探索开发佛山本地的林业生态经济,实现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并发展绿美经济,将绿化美化与庭院经济、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
里水还启动了“绿美先锋”“绿美示范点”“绿美文化”项目,将绿美建设纳入“创熟”“善美里水”等工作,动员新市民、大学生、退役军人、青年团员、妇女等群体参与绿美建设,打造一批巾帼林、同学林、喜事林、青年林、亲子林等主题林,形成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发展兴绿的生动局面。
里水镇副镇长杜柏盛表示,接下来将高质量推进绿美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农村见缝插绿、一村百树工程,积极发动社会资源参与绿美工作。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健通讯员吴志昌廖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