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迎端午 慰问暖人心
南海各镇街举行龙舟活动和送爱心活动,迎接端午佳节

■荔南人才共同参与游龙活动,体验大沥龙舟文化魅力。(通讯员供图)

■高村龙舟队游龙。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志成摄
端午临近,龙舟竞渡,南海各镇街已躁动起来,举行花样活动,同时开展探访送爱心活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龙舟礼俗
同舟游龙共话发展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一)是盐步老龙拜华光、游三河的传统日子。在“荔湾—南海”区域联合党委的组织下,近2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荔湾与南海人才,在社区文化传承人的讲解下,了解悠悠427载的大沥盐步和荔湾泮塘龙船结契文化,切身感受广佛民间文化盛事。
在现场,他们全程观摩了盐步老龙礼俗省级传承人邵钜熙与乡民们一起完成准备仪式、采青以及在盐步大涌、河西、河东涌进行巡游的热闹景象。在游龙过程中,荔南人才也充分讨论了两地人才合作前景。
“此次活动从龙舟历史渊源出发,以沉浸体验为锚点,将人才交流作切入口,为荔南乃至广佛两地人才合作作出了大沥的人文探索。”大沥镇党委委员冼兆鹏表示,以此为契机,大沥镇将继续开展更多荔南双向的人才合作,推动两地人才交流互动、队伍共育、招才引智、服务共享更上一层楼,共同书写荔南发展的新篇章。
龙舟训练
外国友人体验扒龙舟
6月5日,丹灶镇2024“艺企同舟”端午龙舟训练营在开心龙舟俱乐部训练基地拉开帷幕。现场,镇内企业代表、文产特派员、外国友人、影视演员张兆辉等沉浸式体验扒龙舟,点燃了丹灶“龙舟季”的“速度与激情”。
在雨中,嘉宾们身着统一服装,与“扒丁”们一起破浪前行。伴随着整齐的口号声,活动参与者们挥臂划桨,齐齐发力,龙舟似离弦之箭冲向前方。
在丹灶,龙舟文化深植于丹灶人心中,成为非常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凝结、传递着广大群众的乡愁记忆和共同情感。“龙舟季”期间,各村居将自发组织龙舟训练,为龙舟竞渡做好充足的准备。届时,各式龙舟将在丹灶的大小河涌游弋,起龙船、吃龙舟饭、赛龙船,或争奇斗艳,或飞龙竞渡,形成“村村有队伍、年年有赛事”的局面。
龙舟比赛
广佛20支队伍奋楫竞渡
6月6日,2024年东秀聚龙龙舟邀请赛在南海区大沥镇东秀社区聚龙经济社热闹举行。在聚龙村前河道上,来自广佛两地的20支参赛队伍在花地河上奋楫竞渡,争夺最高殊荣。
当日上午,聚龙经济社文体楼周边热闹非凡,不少人受亲友邀请来吃一顿龙船饭。吃罢中午的龙船饭,一场盛大的龙舟邀请赛拉开序幕。广佛两地20支龙舟队伍齐聚一堂,以河为擂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水上角逐。
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采用传统龙舟折返的方式进行,赛程为1000米,初赛前八名进入决赛,决赛以计时成绩为准,决出最后的名次。
下午1时,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河面上,一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划破水面,激起层层浪花。选手们身着统一队服,挥桨如飞,展现出极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水平。广佛两地的观众们簇拥在河岸两侧,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
最终,东秀高村在初赛、决赛均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冠,广州西浦、横江、凤池获得二三四名。
端午慰问
探访困难家庭送去爱心祝福
浓情迎端午,慰问暖人心。6月6日,共青团狮山镇委员会、罗村青年企业家协会举办“粽叶飘香端午情,浓情慰问暖人心”端午探访活动,送去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宣传大爱狮山的精神,传承狮山孝德文化,让困难群众度过一个祥和的端午佳节,感受节日暖意。
当日,一行人兵分6路前往松岗社区、象岭村、下柏社区、乐安社区等多个村居。先后走访了多户残疾家庭、低保户、单亲家庭等,与他们唠家常、问冷暖,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及目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为他们送上粽子、米、油等慰问物资以及节日祝福,鼓励他们秉持阳光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
罗村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蔡健民表示,协会积极响应团镇委开展慰问活动,展现青年企业家担当,助力狮山孝德文化薪火相传,让困难家庭在节日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端午节将近,共青团狮山镇委员会积极发动各方社会力量开展慰问活动,在节前探访了独居长者、残障等困难家庭328户,参与志愿者约430人次,慰问支持物资折算共约42300元。
知多D 南海端午特色非遗
省级非遗项目
盐步老龙礼俗
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舟,盐步老龙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
南海县盐步河东、河西村共同出资打造了一条坤甸木为材料,长36.8米的龙船,后被称为盐步老龙。相传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端午节期间,盐步龙舟因比赛中礼让广州泮溏龙船而与其上契结亲,传慈禧太后得知此事便赐此盐步龙舟为“盐步老龙”之称。两地间通过龙船礼尚往来至今,形成了以龙船为载体的礼俗。
盐步和泮塘村民根据龙船所造时间之先后作为辈份结亲,泮塘龙船为“契仔”(干儿子),盐步老龙为“契爷”(干爹)。每年五月初五,盐步村民乘老龙到泮塘探亲;五月初六,泮溏村民乘龙船回访盐步。探访时,双方都举行隆重的接送仪式并赠以本土特产。盐步老龙礼俗的主要流程:起龙船、拜华光、游三河、探“契仔”,迎“契仔”,食龙船饭。
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
中国龙舟看佛山,佛山龙舟看九江。九江村村都有龙舟,全镇共有大小龙舟600多艘。
九江传统龙舟内涵丰富,包括:起龙、龙船采青、会阿契、吃龙船饭、龙船会(游龙、竞渡、竞艳)、龙船出海、收龙等。九江传统龙舟活动,从形式上大致分为三类:游龙、赛龙和彩龙(又叫艳龙)。
游龙之美重在神韵,游动起来宛如神迹;赛龙欣赏速度之美,竞速时不分龙头、龙尾,诸向而行;彩龙则是用来比美竞艳,越是特点突出越能赢得喝彩。
市级非遗项目
叠滘弯道赛龙船
叠滘河涌水网绵延20多公里,大多狭窄且曲折绵长,最窄处不过三四米,平均宽度不超过6米。因而,叠滘龙舟因地制宜,衍生出独特的竞技方式,弯道赛龙船。
清末民初开始,叠滘乡就有茶基、陈丰、圣堂、江头、东宁、庆云、东胜东、三馀堂、潭头9艘龙船。每年在端午期间,叠滘会举行为期4天的龙船弯道竞速赛。叠滘弯道赛龙船分东胜、潭头、圣堂、茶基四个赛区,有S型、C型、L型以及直道四种赛道。
龙舟说唱(南海)
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也是粤语曲艺的一个曲种,为与端午前后的龙舟竞渡相区别,民间叫唱龙舟或龙舟歌。龙舟说唱具体起源无从考证,其曲调生动通俗、形式灵活、格律自由,腔调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抒情叙事均宜。目前在西樵、丹灶、里水进行保护传承。
龙舟说唱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走街串巷沿门卖唱,多唱吉利颂词式的短篇;另一种是固定设点卖唱,多唱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中长篇。龙舟唱词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上句辙韵自由,下句必须押韵,有起式和煞尾。
区级非遗项目
大沥锦龙盛会
大沥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的大小锦龙盛会超过10场,盐步锦龙盛会、黄岐锦龙盛会、东秀社区聚龙龙舟邀请赛、平地社区桥头龙舟邀请赛、谢边社区锦龙盛会、雅瑶社区锦龙盛会、黄岐社区漖表锦龙盛会等。起龙、扒龙、赛龙、食龙船饭等,每一项活动都吸引大批群众争相参与。
百年龙舟文化早已经深入到大沥人的基因里,龙舟竞赛所需的团结、进取内涵,与大沥人团结一致、知难而进、奋勇争先的精神相吻合。大沥锦龙盛会早成为了大沥人的文化图腾和文化基因,人们重视程度比之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翠贞陈时然吴志恒彭燕燕洪晓诗通讯员邓晓君何永坤许佐恒袁迪任芷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