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办盐步秋茄文化节 打造人文经济﹃大沥样本﹄
盐步秋茄聚势造节,催热大沥文旅市场,推动城市与产业﹃出圈﹄

▲2024最美“观音手指(盐步秋茄)”。

▲首批大沥镇 “盐步秋茄宴特色餐厅 ”。

▲冰镇秋茄拼水果沙拉。

▲捞起秋茄。

盐步秋茄不管搭配何▲种食材,都能成为美味。图为黑椒牛肉秋茄包。

▲活动推出盐步秋茄宴,菜式丰富。 通讯员供图
连日来,大沥有5家餐厅的预约电话响个不停,顾客的目标几乎一致——团购特色秋茄宴。
端午至中秋,是盐步秋茄丰收和品鉴的最佳时节。但今年与以往有些不同——以团购形式推出的菜式更丰富了,还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味”。
5月30日,大沥镇举办“寻味佛山只此秋茄”首届盐步秋茄文化节,并启动了盐步秋茄宴团购活动。通过深挖“盐步秋茄”这一美食文化IP来“造节”,大沥进一步推动了人文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打造人文经济学的“大沥样本”。
300年种植 秋茄成为盐步乡情传承载体
活动当天,在长润餐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梁伟鸿并不起眼。但他那黝黑的皮肤,仿佛在默默佐证着他的身份——盐步秋茄种植户。
这一天,来自盐步秋茄迴龙种植基地的他,与盐步秋茄永平种植基地潘柱成、盐步秋茄龙涌种植基地梁顺志、盐步秋茄龙涌种植基地卢家明一起,接过了“盐步秋茄种植能手”的奖座。他们成为
首批得到官方认证的“守茄人”。
“我种植秋茄有二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大规模、高规格的秋茄推广活动。”梁伟鸿语气透露着一丝兴奋,“希望通过秋茄文化节,扩大盐步秋茄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一起种植秋茄、品尝秋茄。”
守护盐步秋茄,就是守护大沥的特色文化。传说300多年前,一只神鹰叼着一茄子,从盐步永平村尼姑庵院子上空经过,茄子掉下来,将种子散在了种满黄皮的院里,秋茄这种作物自此在永平村蔓延生长,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盐步秋茄,并取名“黄皮园秋茄”。
正宗的盐步秋茄,碧绿细长,粗不及中指,多与普通筷子等长,尾部微微勾起,当地人给了它“观音手指”的雅号。2004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确认,“盐步黄皮园”秋茄生产基地成为南海首个农产品商标。
从更广的概念来说,一直心系盐步秋茄的“守茄人”,并不止这些资深种植户。
“认住呢只茄,盐步产地有保证。”今年4月,盐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霭仪忍不住在朋友圈中为秋茄“打call”,配图是一根根还在生长中的嫩绿小秋茄,还有成片的种植地。
她动情地回忆起刚担任现职务时,原盐步镇的老领导专门打电话来提醒她:“一定要发展好盐步特色农产品——盐步秋茄的种植保护工作,不要浪费‘观音手指’的美名。”因此,在这两年间,盐步社区上下齐心,陆续腾挪整合了六七块地,现已形成了颇大的种植规模。
对于盐步和大沥来说,盐步秋茄并不只是特色农作物,更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首届盐步秋茄文化节的顺利举办,让人看到了大沥这座经济重镇打造高水平农业、守护文化资源的努力和诚意。
深挖价值 以美食IP助力文旅消费提质
活动现场,被主办方从数千斤盐步秋茄中选出的2024最美“观音手指(盐步秋茄)”,在当天由长润餐厅以8888元成功认购,很快就成为线上线下的热议话题。
当天,在梁伟鸿等人摘下“盐步秋茄种植能手”荣誉的同时,大沥镇内知名的长润餐厅、文宝酒楼、丽景酒楼(盐步总店)、聚豪美食(平地店)、诚丰美食,也成为首批获得“盐步秋茄宴特色餐厅”荣誉的商家。
曾有食评家说过:“盐步秋茄‘一身清淡百味香’,犹如‘君子’,不管是搭配何种食材都同样能成为美味。”每年端午至中秋时期,是盐步秋茄丰收和品鉴的最佳时节。四方食客都会慕名而至,品尝这人间美味。
在此基础上,今年大沥镇还启动了盐步秋茄宴团购季启动,5家餐厅共同推出了60多种特色秋茄菜式。从传统的盐步秋茄煲、豉油皇秋茄,到创新的海皇咖喱秋茄、秋茄手工包等,每一道菜都凝聚了餐饮从业者们的巧思与手艺。
“我们推出的秋茄宴团购有十多种菜品。”长润餐厅负责人罗梓健说,希望以盐步秋茄宴团购季启动为契机,推出餐厅传承创新制作的盐步秋茄菜式,让更多街坊品尝到正宗的盐步秋茄味道。
现场,5家餐厅也联合倡议,发起制定“盐步秋茄宴”标准化流程,希望未来盐步秋茄能在一套更加规范、科学的流程下种植、选材与烹饪制作,提升盐步秋茄宴的品质,传承与发展盐步秋茄美食文化。
美食是一种优质的地方文旅资源,带来的消费辐射能力不可小觑。无论是评选最美“观音手指(盐步秋茄)”,还是推出盐步秋茄宴团购季,抑或是推出“盐步秋茄宴”制作标准,都充分体现了大沥这个“中国商贸名镇”的思路:
用产业化的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同时通过深挖盐步秋茄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有意识地加强这个美食文化IP的包装,进一步助力文旅消费提质。
自信造节 让城市与产业同步﹃出圈﹄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吸引更多商家参与,带动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激发市民与游客的消费热情。”大沥镇副镇长高韵翔说。
当前,佛山正在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粤剧、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等“十大传统文化”。高韵翔介绍,基于盐步秋茄这一传统美食,大沥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打造首届秋茄文化节,集中展示盐步秋茄从种植、选材、食用到寻味、体验等全过程,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盐步秋茄,进一步打响“盐步秋茄”区域品牌,推动大沥农业、文商旅产业的发展。
作为大沥的特色农产品,盐步秋茄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成为大沥人文经济的一张璀璨名片。文化不仅能助力城市营商环境的塑造,更能进一步汇聚消费人气、加速聚集商气、推动发展提气,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这也成为了大沥这次以秋茄的名义“造节”的重要立足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热衷于“造节”引流。“造节”能给城市带来什么?这不仅是一笔有形的“经济账”,更是无形的“文化账”。依托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来“造节”的背后,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巨大提升。
在这方面,大沥的经验愈发成熟。在此次秋茄文化节之前,大沥镇已经成功打造了“网红之城中心大沥”灯湖中轴音乐季、新春“六大盛景”、大沥端午龙舟季“十景”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大沥优质传统文化、都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成功带动了数以十亿计的消费。
“我们做一次活动、一个项目,造一个节日,都不仅仅着眼于这项工作本身,而是要从全镇文旅产业、时尚消费产业的大趋势出发,做好策划和融合,让大沥城市‘出圈’。”大沥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主任刘成说。
通过“造节”,大沥持续挖掘当地发展人文经济学的“基因”和“土壤”,不断提升消费信心、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同时有效地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扩大城市影响力和提高城市知名度。
人文和经济良性互动的“人文经济学”的“大沥样本”,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着。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翠贞何燕慧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燕慧(署名除外)通讯员黎昭映夏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