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龙超有没有赶超村超的勇气?
拥有超高水平超有内涵的南海龙舟,怎么也不缺乏锻造超级品牌的底气



■岭南叠北飙龙船,上演水上版“速度与激情”。 ■水上,龙舟队员奋勇向前;岸上,观赛群众呐喊助威。 ▲精彩刺激的水上拔河。
锣鼓一响,龙舟开扒。南海的初夏总因龙舟沸腾。
这几天,南海各村龙舟“夜训”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圈粉”无数。队员们激战过湾,挥汗如雨;两岸村民指点加油,乐在其中。“只有南海人扒龙舟真的是去‘救’屈原的,速度都快出残影。”评论区网友围观,赞叹这才是纯粹的扒龙船。
赛事只有几天不够解渴,训练也被追捧。地方政府更是抓住机会再添一把火,5月29日,桂城街道宣布启动端午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集赛、游、购、食、赏等全套活动,将龙舟流量从叠滘引向桂城全域。
就像“村超”玩的不仅仅是足球,南海龙舟也不能仅仅是赛事。打造一个超级IP,“龙舟+”是“南海龙超”的必然选择,坐拥超强基础的南海龙舟,有没有以“龙超”赶超“村超”的勇气?
南海﹃龙超﹄的﹃四超﹄基础
勇气来自自信。南海龙舟热深植于自身热土,源自龙舟文化血脉传承,千年文化沉淀足以酝酿并绽放无限魅力。
这里有超强的历史底蕴。龙舟之于南海,是一种绵延千年的文化信仰。南海龙舟运动的主体在民间,多以镇村为单位,这是传统代代相传的最好说明。从最初的图腾崇拜、祈福禳灾、缅怀先贤,到成为节庆礼仪民俗,再到现代的竞技运动,龙舟在根植于民的发展传承中不断积淀人文精神城市品格,成为当下南海人的共同语言。
这里有超“土”的乡愁气息。南海赛龙舟的现场,没有鲜花横幅、电子大屏,甚至没有专门的观众看台,大多是统一的广东“省凳”,村民穿着短裤、人字拖,在家门口的河涌边为龙舟队加油呐喊;现场解说往往在普通话、南海俚语之间自如切换;赛事奖金不多,奖品必有岭南特色烧猪、飘香的九江双蒸;赛后祠堂内外,丰盛的龙舟饭不光有香气更有乡情。
这里有超好的群众基础。作为乡村体育赛事,划龙舟的主角是老百姓,上到古稀老人,下到正青春的00后,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队员们身份不同,有的是忙碌的企业老板,有的是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还有专程从外地赶回的大学生们,上船之后周身都是一样的“杀气”。鼓点一响,队员、观众、赞助商、志愿者,每个人身上的“龙舟DNA”即刻唤醒。
这里有超浓的情感连接。龙舟鼓点是归家的讯号。南海几乎每条村都有自己的龙舟,现有1048条龙舟各具特色。划龙舟就是村里乡亲们的大型“团建”,是龙舟将一个宗族、一个姓氏、一个村落、一个区域的共识聚到了一起,并不断传扬。这也是祖籍南海叠滘的香港青年孔德杭、澳门青年温永铖等每天高铁往返回家集训的原因。
建立在这些“超”基础上的南海龙舟超级联赛,怎么也不缺乏锻造超级品牌的底气。
创新玩法实现老树抽新芽
时代不停向前,传统不断创新。这几年,南海龙舟也在不断老树抽新芽。
“超长待机”赛事已经成型。去年“南海龙超”迈出了镇街统筹共育共创的第一步。龙舟从端午节活动变成端午季活动再变成龙舟年。于南海人而言,“月月端午节,日日扒龙舟”已是事实。大年初一,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30支龙舟队激扬竞渡;二月二“龙抬头”,九江起龙仪式,全国龙舟大联动;端午前后,盐步老龙出水、桂城叠滘龙船漂移、沥桂一体龙舟赛、狮山女子龙舟赛轮番上演;中秋国庆,里水锦龙盛会、九江龙舟嘉年华陆续有来……从年头到年尾,不光是区、镇、村、社四级龙舟赛事,商界、校园、职工龙舟赛也“狂飙”不断。
创新一系列新潮“玩法”。在南海,龙舟赛事从来不止一种。新潮的单人龙舟耐力赛、五人龙舟“水上马拉松”、标准龙舟直渡竞速、漂移龙S弯、L弯、C弯炫技、斗艳比美的老龙巡游、拼热血的龙舟拔河……“硬核”的玩法尽展“水上南海”激情。与赛事同步进行的,还有潮趣文化美食集市、夜光龙舟表演、非遗文化及艺术品展示、亲子DIY龙舟彩绘、民俗“放湖灯”等丰富活动,一并体验南海人间烟火。
斩获一批忠实“赞助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舟代表着团队协作、拼搏奋进的精神,这与南海许多企业价值观如出一辙。火热的龙舟赛事,也斩获了一批有情怀的忠实“赞助商”。在九江,吃龙舟饭必有双蒸,作为南海龙舟的“老粉”,九江双蒸长期与南海龙舟结缘,从职业赛事到民间运动,让双蒸酒与南海龙舟精神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这几年随着赛事进一步升温,越来越多企业“找上门”,为龙舟赛事助威。一餐龙船饭、一笔训练经费、一条龙舟、一套队服……不管是“大手笔”的支持,亦或为赛事的“锦上添花”,都饱含热心乡贤乡企对家乡、对南海深厚的爱。
勇于实践打造现象级顶流
正是这些传承与发扬,龙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南海龙超”也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繁荣的新期待,“龙超”成为“村超”那样的现象级顶流也不是空谈,如今需要的是实践它的勇气。
“相较其他地区文化资源的‘有形无神’,南海的文化存在的问题是‘有神无形’,有很多好的内容,但没有得到好的塑造。”在多个场合里,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都指出了这一问题。南海“龙超”如何出圈出彩,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南海“龙超”,绝对不仅是简单的赛龙舟。如今,要想办一场有人气的活动,甚至是把它打造成一个城市的品牌,就得有新玩法。从活动的组织、前期的筹备、宣传的力度、创意的构思、爆点的设计等,南海“龙超”诸多问题都需要去思考。然而,目前南海“龙超”缺少了专业团队的整体运营和包装。
会运营才能出“花头”。顺应互联网传播规律,打响南海“龙超”大IP,运营至关重要。专业的运营,借助互联网放大“在地性”的特色,“龙超”不断创新打法。
于南海而言,“龙超”出圈是现象,但不是目的。在区长王勇看来,“龙超”划得更远,实现“一路繁花”,关键要保持赛事的活力。在传承与创新中赋予传统龙舟年轻态,“圈粉”更多青年人。
有创新才能进“心头”。南海“龙超”要解锁更多创新玩法,采用更新颖的传播手段,让热辣滚烫的“龙超”与互联网碰撞出新火花。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南海“龙超”要把“流量”变“留量”。通过“龙超”,激发“龙舟经济”潜力,给南海带来实实在在的人流量和消费。
塑内涵才能有“搞头”。南海应该思考的是,当高辨识度、自带流量的文体IP出现时,如何站在全局的角度,将当地产业、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文体IP的内涵。
纵观往年的龙舟系列赛事活动,与周边产业的“连接度”还不够深。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走红,往往都是一座城市“苦心经营”的结果。借助“龙超”留客是挑战更是机会,成为又一个新风口,南海,准备好了吗?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付艳霞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婷柯凌娜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