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春风吹进黔东南州
南海“组团式”帮扶黔东南州教育事业,实现两地教师互访、理念互鉴、资源共享

■桂华中学黄嘉颖老师给榕江三中的学生上心理课。

■榕江职校里的南海实训楼。

■文翰中学张美菊老师给停洞中学的学生上历史课。

■从江职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场室。

■金沙小学陈彩虹老师在麻江二中指导学生跳绳。

■狮山镇小塘第二幼儿园给贵州加宜幼儿园捐赠幼儿园园本特色版画作品《佛山醒狮文化》。
山海相依,情深义重。5月9日至11日,南海教育系统组织110多人前往黔东南州麻江、丹寨、榕江、从江、凯里开展教育帮扶交流活动,送教规模为历年之最。
从2021年4月起,南海教育系统对口帮扶黔东南州“三江一寨”(榕江、从江、麻江、丹寨),并和凯里市结为友好城市。三年来,南海教育系统按照“黔东南所需,南海所能”的原则,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用心用情开展学校结对、优秀教师选派、“组团式”教育帮扶、职业教育协作、教研和信息化合作等多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的支持下,“美好教育”之花绽放在黔东南州大地。
用情用力
“组团式”帮扶实现跨越式发展
“既然组织需要,我就义不容辞,我愿意将教育生涯的最后两年时间奉献给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工作……”2022年3月,在组织谈话中,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校长姚汉杰如是说。随后,姚汉杰和另外3位优秀骨干教师于当年7月来到从江一中,开启了“组团式”教育帮扶路。
“刚到从江,我几乎每晚都睡不着,直至找到了突破口。”作为从江一中校长,姚汉杰一到校便扎进了工作里,而他所说的突破口,便是推进从江一中高质量发展的“543”工作思路,即树立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加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教师队伍能力、学校管理水平,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班级管理水平和备课组建设。
“破题”之后,从江一中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2023年高考中,从江一中本科和一本达标情况实现双突破,位居全州县级高中第二,荣获黔东南州2023届普高教学质量一等奖(全州仅4所),书写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特出”的育人佳话。
从江一中的“飞跃”并非个案。在南海教育人才“组团式”(“校长+中层干部+专任教师”)帮扶下,从江职校、榕江三中、榕江职校都实现了蝶变。
在从江职校,校长周立新制定了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在“八大工程”全力推进下,昔日成绩垫底的从江职校如今已“跨越式”成为黔东南州的示范学校,在全州处在中上前列,并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电子商务专业等品牌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也从原来400多人增加至1000多人。
在榕江职校,校长谢郁带领帮扶团队创造性开辟“东部高位引领+西部高校资源+本地教师青蓝培养”的教学教研模式,助力学校取得突破性发展,不仅教学团队、学生实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零”的突破,学校也先后获得了贵州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东西部协作示范校、粤黔协作100所示范校等荣誉,成了远近驰名的“明星学校”。
在榕江三中,校长白煌明和帮扶团队立足学生学情,创新设立了“桂华中学班”“凯里一中班”等教学实验班,并通过优化学生作息时间、实施晚修改革、加强高考指导等举措,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023年高考,榕江三中一本和二本达标情况实现历史性跨越,更有1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由于成绩突出,学校荣获黔东南州2023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高奖。
教育帮扶,牵动人心。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南海区教育局还发动企业助力“三江一寨”教育发展,捐赠了一批图书,并由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4台75寸教学一体机。
用心用智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每天早上7时,从江一中微信群便会公布当天公开课名单,名单上有3至4节课面向全校公开,所有老师都可以到场学习、交流并提出意见。这是学校今年创新推出的“推门摇号”课。
此前,学校还积极借鉴和推广罗村高中成熟的导学案课堂模式,实行“学、思、议、展、评、练”加“测”的“6+1”教学课改模式,要求每个老师都参照这些标准上课,并从中选出示范课、观摩课,以此倒逼老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如今又做回学生了!”“以前是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如今已习惯每晚提前备课,虽然辛苦,但看到课堂上学生眼中的光芒,便有了动力。”“实行课改以后能够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主动学习,学起来更充满信心。”自从“组团式”帮扶以来,从江一中的老师都感到比以往忙碌,但累并快乐着。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南海共有34所优质学校与黔东南州受扶学校组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各学段、各类型,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多样的送教送学活动,推动两地教学实现教师互访、理念互鉴、资源共享。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南海共有近百名校长、教师先后到黔东南州开展“组团式”帮扶和支教,结对学校之间还开展了多批次的短期跟岗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动两地师资交流。同时,南海区教育局还组织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九大学科名师团队分别到当地学校开展高考备考指导,深入高一高二课堂开展教学视导,全面把脉诊断和指导学校教育教研工作。
两地还通过“空中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交流。例如,丹寨县教师远程参加南海“远程跨区域新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题培训”“美好教育·智慧讲坛”“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建设之南海区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活动(初中组)”等活动,线上培训达1200余人次。此外,南海还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园长、名班主任的优势资源开展送培送教帮扶活动。
在本次送教中,一大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也为当地老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例如,石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杨天骄为榕江四中学生带来《紫藤萝瀑布》一课,通过情境化导入,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象;丹灶金沙小学陈彩虹老师进行《趣味抛接》体育授课,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而一些有特色的课程更是别开生面,狮山镇小塘第二幼儿园开展了《“幼儿阅读与艺术版画”园本特色课程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把佛山文化带到了贵州。
谱写新篇
“美好教育”春风吹进大山
近年来,南海致力构建优质均衡、多元立体的“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集团化办学、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真是大开眼界!”“融入有趣的游戏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效果更好!”5月10日至11日,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施培君和其他4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在榕江开展了5场心理健康送教送培活动,吸引了全县40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骨干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副校长及150多名学生的积极参与。
11日当天,榕江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也在榕江职校揭牌成立。在榕江县教育局局长胡廷超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榕江的短板,也是榕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未来三年,榕江县将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榕江所需,南海必尽全力。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南海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行政推动和专家指导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南海模式”。南海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民办教育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朱晓云表示,南海将通过东西部协作,把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经验与榕江共享,共同推动榕江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在集团化办学上,狮山高级中学作为广东省优质教育集团的核心校,更是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倾囊相授给麻江一中。如今,麻江一中开启了新阶段特色教育之路,全面推行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激情跑操、远足研学、社团活动等工作,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全新的改善,学校荣获2023年黔东南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三等奖。
在本次交流中,海北中学副校长邓爱文深入结对帮扶学校麻江二中,并就大沥镇集团化办学特色、办学质量、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麻江二中筹备开展集团化办学送上“及时雨”。
在职业教育上,帮扶团队更是紧跟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建设。其中,从江职校停办了发展不理想的航空乘服、摄影摄像、美容美体3个专业,把供用电技术专业改造成工业机器人专业,在汽修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新能源方向,依托贵州大健康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申报护理专业。
同样可圈可点的还有校企合作,榕江职校与北汽福田公司、希尔顿酒店、皇冠酒店合作,创新开设3个订单班培养,通过定制培养,让学生走上技能成才之路。本学期,佛山市振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从江职校捐建造价60万元的电子商务运营实训室。而在本次交流中,南海理工还携手佛山市德健五金有限公司与丹寨职校签约开展校企合作。
历经三年,南海区教育系统对口帮扶不仅给受扶地区带来名师、名校长,更为当地学校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山深处的教育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今年7月,南海新一批“组团式”帮扶团队将继续接棒,相信两地情谊将历久弥新,更多“美好教育”之花在黔东南州大地上绽放。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小燕通讯员罗远仪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