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四院儿科护理团队:
“临时妈妈”做患儿坚强“医”靠

■护士用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患儿哭闹。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泳诚摄
“我家孩子一直哭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孩子吐在床上了,能帮忙换床单吗?”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忙碌着,除了做好打针换药等基础护理工作,还要帮患儿和家属解决各种问题。
近段时间,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南海四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患儿明显增多,儿科护理团队用过硬的专业技术、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包容心,全力守护着患儿健康。
下“针”功夫练“硬”本事
虽然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但这些症状背后的病因却很复杂。“儿科护理不同于成人,很多孩子不懂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还会害怕陌生的医护人员。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技术要硬,沟通能力要强,工作快、稳、准、细。”儿科护士长刘少贞说。
静脉穿刺是每个儿科护士的必修课程,为了减少患儿的疼痛,刘少贞严格把控每一位护士的静脉穿刺本领。“记得刚来儿科那会,护士长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选择静脉,如何避免穿刺失败。同事之间也经常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护士李国梅说。
除了苦练穿刺功外,儿科护理团队还率先在院内引入静脉显影仪,更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
目前,儿科护理团队共有护理人员32人,其中儿科病房17人、新生儿病房12人、儿科门诊3人;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高级职称占比15.7%。团队秉承着“拥抱生命,守护未来”的宗旨,严格把控护理服务质量及水平,多次荣获“广东省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对于新生儿科护理组而言,她们常年奋战在帮助脆弱新生宝宝“打怪闯关”的前线,也是宝宝们的“临时妈妈”。近年来,团队医护携手成功救治多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衰竭、小儿颅内出血、重度窒息等急危重症患儿,其中更是成功救治了一名体重只有850g的院内最小新生儿,进一步彰显南海四院儿科团队的救治和护理能力。
多举措提升患儿就诊体验
“来,小宝贝,阿姨抓个虫子,那,快看,虫子要抓出来咯!”“宝贝,你表现棒,打针都不哭,我要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儿科护士之间经常交流与总结着各种方法,耐心有爱地呵护患儿。有时候看似一个简单的操作,却融入了她们大量的时间与充足的爱。
走进南海四院儿科,这里没有嘈杂的传呼机铃声和家属的大声呼叫声,整个病区相对安静、舒适,这一切都得益于刘少贞此前的一个点子。为了改善病区嘈杂的环境,她借鉴餐厅服务器呼唤模式,顾客按铃后直接连通服务员的手环,服务员便可直接精准前往提供服务。
该模式运行后,大大降低了频繁呼叫铃响的噪音和人工呼叫声,有利患儿休息;护士也从接听呼叫铃中解放了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夜间人力少没专人接听呼叫铃时,更是提高响应速度。
距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儿科护士们开始出谋划策,想着给孩子们过个快乐的节日。连年来,儿科护理团队组织多样节日活动,如春节时动员医护收集废旧利是封,制作成手工灯笼,一部分用于装扮科室,另一部分送给每个留守住院的患儿,让他们在医院也能感受浓浓年味;在儿童节时装扮成仙女模样,与患儿一起游戏,送出惊喜礼品……点点滴滴,凝聚着儿科护理人员的满满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