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今晚发射
航天员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

■4月17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在垂直转运中。 新华社发

■4月2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人员简历 叶光富同志简历 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李聪同志简历 李聪,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学士学位。1989年10月出生,2009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李广苏同志简历 李广苏,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学士学位。1987年7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航天员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
在4月24日举行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八号将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我国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
神十八航天员均为“80后”
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
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其中叶光富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李聪和李广苏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航天员首次太空养鱼
林西强介绍,空间站任务进入常态化值守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驻留期间,将按计划管理、照料空间站与应用载荷,进行空间站维护维修与状态巡检,保障空间站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神十八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在轨期间,神十八乘组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在目前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
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员选拔正抓紧研究推动“太空游客”
林西强介绍,我国航天员队伍依据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需求,逐步发展壮大:1998年,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2010年,又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了第二批7名航天员。2020年,完成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包括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不同类型共18名航天员,选拔来源单位除了空军,还增加了工业部门及科研院校。目前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员选拔。
林西强说,首批航天员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首次出舱活动、首次手控对接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任务,带领第二批航天员为完成空间站建造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尊敬;第二、三批航天员不负重托、接续奋斗,全程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已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值得信赖;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
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林西强介绍,经中央政府批准,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目前,选拔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关于港澳地区具体选拔结果将第一时间通报特区政府。
“总的看,我国航天员队伍年龄梯次合理、专业构成多样、作风素质过硬,每一名航天员自入队起,就始终牢记飞天使命,思想、身体、心理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都表现优秀。”林西强表示,下一步,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一定会迎来更多不同身份的新成员。
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
林西强介绍,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各项试验。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正在进行竞争择优。
相比空间站任务,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需要训练掌握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正常和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还需要掌握月面出/进舱,1/6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
林西强说,载人月球探测是具有高度挑战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后续将统筹抓好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任务目标。
神十七乘组4月30日返回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计划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七号指令长汤洪波不仅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为我们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乘组轮换与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林西强介绍。
相关新闻
长二F火箭完成加注发射场准备就绪确保神十八顺利飞天
据新华社电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24日下午按计划完成推进剂加注,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已经准备就绪,确保神舟十八号航天员顺利出征太空。
火箭推进剂加注工作,是发射场最后阶段最具风险和挑战的一项工作。加注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推进剂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对四氧化二氮等多种燃料共数十项指标进行化验,每项指标至少进行3次以上平行试验,确保化验数据准确可靠。
“我们始终秉持严慎细实的作风坚守质量底线,绝不让火箭带一滴不合格推进剂上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童伟说。
火箭推进剂加注最重要的是精准无误、安全可靠。“加注量控制要精准,既要满足火箭工作使用要求,还要保证推进剂利用率最大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王学武介绍说。
近年来,发射场对地面设施设备开展“数智化建设”,通过布设传感系统,实时获取地面设施设备状态信息,实现了加注、发射时段的全时信息采集、全要素态势显示。
“火箭加注时段产品状态、人员动态、塔架温湿度等信息可实现全景式展示。”发射场信息中心负责人胡永刚说,后续,发射场还将引入加注管廊智能机器人开展危险环境自主巡检、配电室状态快速自动检测等技术。
根据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将于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升空。随着发射窗口临近,气象系统加密天气会商、加强危险天气监测,运用发射场自主研发的逐时气温预报系统和高空风分层预报系统,重点做好火箭加注逐时气温预报、发射窗口地面天气和高空风预报。
目前,发射场已经完成了航天员乘组相关物品装船,以及飞船发射状态的设置和确认。
(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