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新增24种专业折射哪些新风向?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起可进行高考招生。
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对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做了哪些优化?广东高校新增了哪些专业?
24种新专业
国家安全学
海外利益安全
足球运动
马术运动与管理
体育康养
中国古典学
汉学与中国学
应用中文
农林智能装备工程
材料智能技术
电子信息材料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
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
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
智能视觉工程工程软件
智能海洋装备
健康科学与技术
咖啡科学与工程
交叉工程
生物育种技术
生态修复学
内部审计
冰雪舞蹈表演
变化特点
01 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可谓‘格式化’了众多行业和赛道。这不仅要求高校科研范式转变,也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的这则观点,也道出了诸多高校管理层的心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必须及时、持续调整,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增设了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24种新专业。例如,立足服
务国家战略需要,设置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有1802个,占比53.17%。
02 瞄准区域需求加强省级统筹
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瞄准区域需求、加强省级统筹是一大特点,与教育部“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做好先行先试”的部署一致。
瞄准区域需求,地方高校增设了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慧农业、智能采矿工程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专业。例如,内蒙古科技大学新增“稀土材料与科学”专业,服务包头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的目标;东北林业大学新增“农林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服务黑龙江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争创国家智慧农业引领区的目标。
强化交叉融合、突出就业导向也是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的特点。在强化交叉融合方面,新增交叉工程、健康科学与技术、智能视觉工程、工程软件等专业,支持高校增设一批智能建造、网络与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点。
在突出就业导向方面,进一步强化就业与专业设置间联动,各省份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梳理报送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就业率相对较低专业223种,为属地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03 三个专业列入国控专业
教育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
和专 求变业布化局情况,对国家控制布
范 点围进专业行了动态调整,将资源
程 勘、护察工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
点 家专控制业布。
所谓国控专业,即国家控制
业 布教育点部专,相关负责人介绍一
有 ,般两来类说专,业会被列入国控专业:一
目前 类开设是此专业的高校很多,市场的需求量已经饱满;另一类就是涉及
全或 国家生命安健康等特殊行业的专业。
目前,816种专业中,国控专
139 业种共有,占到17%。未来,国控
围 专还业将进范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据介绍,首次在高校设置的
国控 新专专业业、都需要教育部批准才能
他 设置已经成,其熟的专业,只要经过程
育部 序备,报案教即可。
04 首次试行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
教育部还首次试行了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推动高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定期研究、提前研究工作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精准性。
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高校申请增设专业(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原则上列入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
目前已有760所高校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了2024年拟增设专业预申报材料,涉及634种专业、2965个专业点。
广东高校
“新能源”“智能”成专业名称高频词
在广东高校新增备案专业中,工科是主流,有34个工学专业,占比达38.6%。再次新增工学专业,将进一步满足广东制造业当家对人才的需求。
此次新增的备案工科专业涉及19所高校。其中,中山大学新增3个,分别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专业;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珠海科技学院、广州新华学院等高校均新增2个,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均新增1个。
梳理专业名称发现,“新能源”和“智能”是高频词。这与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做好先行先试”部署要求相契合,将有助于广东推进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
比如,中山大学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广州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专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增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珠海科技学院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等。
在急需紧缺专业点建设上,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是热门备案工科专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4所高校均新设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
足球运动首次纳入本科专业
从审批专业来看,广东今年有2所高校新增4个审批本科专业,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广州体育学院的足球运动、体育康养专业。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的两个专业均为全国首创和唯一新增,共性鲜明——都是交叉学科专业,紧密贴合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具体来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跨越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四大学科,瞄准了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加强了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智能技术、大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等学科交叉知识的深度融合,将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助力我国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所需人才。
广州体育学院新增2个审批本科专业,分别是足球运动、体育康养专业,均属于教育学门类。
其中,足球运动专业首次纳入本科专业颇受关注。从全国来看,足球运动在此次新增审批专业中布点高校最多,涉及30所高校。
透视
专业优化调整加速更好服务人才培养
不管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都依托于高素质的人才。动态优化调整专业,无疑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使之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突出就业导向,进一步强化就业与专业设置间的联动,也是专业优化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当前形势下,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更要求把关口前移。结合社会需求、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来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是基本要求。对于那些就业率过低,或者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要谨慎增设、及时调减。这是破解人才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重塑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一些新专业变得时髦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也容易带来跟风的问题。哪个领域热,就争先设置相关专业。但是,不同高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办学特色各异,具体的办学条件也各不相同。一哄而上的结果可能是浪费办学资源,也可能是误人子弟,还可能因专业过热导致人才供过于求。
因此,强化省级统筹和指导也是本轮专业优化调整的鲜明特色。一方面通过省级统筹,“一省一策”,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调整专业设置,梳理急需紧缺专业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等,引导高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另一方面则通过实施专业预申报制度、加强对增设专业的论证和公示等,要求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这些新举措,显然有利于实现专业设置更高层次的协同,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导高校做强优势特色专业,避免简单跟风。
专业动态调整已成常态,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之间的联动必然更加紧密。接下来应该做的,一方面是面向考生和公众全方位地介绍这些专业,引导考生理性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深化科教产教融合,紧密对接市场对新质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产业发展一线中去培养人才。只有这样,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和支撑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综合自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
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