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打造“1124”智慧养老新模式,让长者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长者参与社区义诊服务。

■在南海的社区幸福院,长者们一起庆祝生日。
▲在南海桃苑福利中心养老院,老人家在护工陪同下做运动。
数看南海养老成效
01
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近35万宗。
02
每年投入1200万元对约2800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投入约9000万元为13万多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03
南海已挂牌社区幸福院292家,日托床位2100张,累计投入建设及运营资金超3亿元。
04
南海区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率实现100%,医养结合床位从2020年的120张增至目前的1719张。
05
在全市率先开创“医办养”模式,建成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康养中心。
06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链接超400家养老服务机构,144项养老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截至
目前,平台的居家上门服务工单超
145万件。
07
以社区幸福院为阵地,培育老年志愿服务队伍222支近万人,发挥老人在基层善治、社区创熟
中的重要作用。
08
深挖社区历史文化和长者特殊才艺,每月开展老年文娱活动超1000场。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是家事,也是国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不出社区门,在家享天伦。”这是很多老年人理想的养老生活。在南海,一个智慧服务平台、一张四级智慧安全守护网、两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步实现养老服务智慧化、均衡化、标准化、专业化“四化”的“1124”智慧养老新模式,正把这种理想带入现实,让老年人享受更高质的智慧养老服务,是这座幸福之城最温情的守护。
跟随记者,一起来看看南海“1124”智慧养老新模式,如何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托起”老人稳稳的幸福。
“无围墙养老院
”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几个月前,我起身下床,谁知脚刚着地,眼前就突然发黑,倒在床头。我的孩子住得远,迅速赶来也得一个多小时。情急之下,我想到床头的银龄守护卡,就按下SOS键。不到10秒,就有南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和我取得联系,并呼叫了救护车送我到医院。”回想起惊险遭遇,今年76岁独居在西樵镇的何奶奶仍心有余悸。
何奶奶口中的“银铃守护卡”,正是南海区民政局与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合作,今年5月在南海试点搭建的首个连接政府、社区与子女的老人守护网络。
早在2015年,南海区民政局抢抓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成立连接政府、老年用户、养老服务商和社会资源的枢纽,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呼叫服务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当年,平台建设获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程。
虚拟平台、实体服务,这家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就在南海桃苑社会福利中心1号楼1楼。这里共有10多位坐席员,除了配备“7×24”小时全天候应急呼叫中心,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质量回访、解答家属和长者咨询等多项服务,坐席员还可以根据长者的需要,“发服务单”到各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援、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10大类144项养老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截至目前,平台已完成居家上门服务工单超145万件,结算金额超4056万元。
尝到“甜头”的空巢老人刘姨,家住狮山镇罗村,她家每月清理厨房、擦玻璃的家务都有专人上门完成。刘姨只需在手机小程序“壹健康养”上下单,这笔业务便就近派送到对应的供应商。服务结束后,小程序自动完成计时、计费工作。
刘姨做梦也不会想到,有生之年能乘着南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东风,感受“指尖养老”的便捷,过着她向往的晚年生活。“老人在南海度过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刘姨表达出很多生活在南海的老人“心声”。
“独居老人最怕发生意外,全天候看护又要付出较高的人力成本,而当前的信息化手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南海区民政局副局长罗中进表示,依托南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不断加强部门统筹、资源链接,在科技助老、智慧助老方面,形成线上线下多元贯通,正在创新织起一张四级智慧安全守护网,打造“平台响应—家庭保障—社区支持—公共应急救援”四级应急响应守护网络。
养老新变化、新成就,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的结果。这个守护网络将通过南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未来两年时间内,携手腾讯公司公益派发SOS守护设备约40000台,全面覆盖高龄及特殊老人群体,实现24小时响应老人呼叫需求,迅速通知老人家属及所在社区,及时转接公共应急救援平台给予救援,全方面守护老人安全生命线。
构建社区幸福院家门口享多彩生活
对南海人来说,从“养老”到“享老”已不是新鲜事。不同于居家养老的老人,70多岁的梁姨,每天上午都会像上班一样,准时来到大沥沥东社区幸福院,到阅览室翻翻报纸、看看书或练练书法,中午还可以在沥东长者饭堂享用午餐。午饭后,她又和一群老友记跳跳舞、唱唱粤剧,直到傍晚才回家。
“在这里很开心,每天和一群老友唱歌、跳舞、聊天,比整天呆在家中无所事事好多了。”梁姨感叹道,大沥沥东社区幸福院像养老院,又胜似养老院,每天都很充实,不出小区门,在家享天伦,子女们上班也安心。
大沥沥东社区幸福院正是南海社区幸福院的缩影。截至目前,南海已挂牌社区幸福院292家,累计投入建设及运营资金超3亿元。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阵地,社区幸福院内含10个以上功能场室,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活动、保健康复、日托管理、康复理疗、健康监测、膳食供应等18类多样化养老服务。
在老人们看来,社区幸福院没有孤独、冷漠,整个社区就像个“大家庭”。“如今我生活有人照顾、吃饭有人操心,真是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社区幸福院有这么多丰富的老年活动,真是太幸福!”面对贴心服务,许多老人发出由衷感叹。
以社区幸福院为基础,升级打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推动建设长者饭堂,在各镇街推动“一中心多站点,服务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南海正在构建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截至2023年10月,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家,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处,日托床位2100张,服务均等覆盖老人超35万人,促进养老事业稳步发展。
罗中进表示,南海正在探索打造“15分钟养老公益圈”,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老人数据档案,规划老人15分钟生活圈,鼓励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超市、菜市场、药店、糕点店等老人日常高频接触的商户,为生活圈内的老人提供优惠服务,通过“老人购物,商户让利”的方式,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激活银发产业市场活力。
多层次养老机构全方位满足
“老有所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居家式社区养老等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养老模式。
每天早上,南海桃苑福利中心养老院的户外活动区,几十名老人在做健身操。有老人家说入住养老院后,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这里,有养老床位1010张,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还会定期举办活动,充实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其老有所乐。
“我今年80岁了,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阅读,这里的阅读室有很多书,我经常来看书。后来我还主动提出管理阅读室。”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蒋姨自豪地说。
在机构养老层面,南海根据本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居住分布和收入结构等,科学选址布局,建设了一批普惠性养老机构,引进了一批高品质的民营养老机构,满足广大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南海有公办养老机构3家、公建国营养老机构10家、民办养老机构9家,养老床位达7612张,三年共新增养老床位2442张。
不同的探索,一样的高质量服务。南海根据老年人需求和地区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并深入推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协作、融合与发展。一方面,支持盐步医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创“医办养”模式,建成盐步医院康养中心,提供51张医养床位,并成功获评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另一方面,探索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在狮山经开区医院率先尝试“托管”敬老院,并通过设立家庭病床,推进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率实现100%,医养结合床位从2020年的120张增至目前的1719张。
一直以来,敢为人先的南海,在养老服务上从未止步。2020年,南海被确定为国家级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
用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试点建设中,南海构建了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包括政策保障体系、事项体系和标准体系;制定了《南海区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南海区养老服务项目清单》等涵盖“养老保障、养老服务、老年人优待、老年人宜居环境和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等17大领域共71个服务事项。
让养老服务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南海持续完善养老政策体系,配套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南海区养老机构管理和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以体系化的政策导向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征途未有穷期,奋斗永不止步。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未来,南海将以“1124”智慧养老新模式,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守护夕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夯基垒台,打造成熟完善的南海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让长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通讯员周雪锋吴遥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