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古村的新活力
狮山镇高边社区璜溪村建设“三宜一保”特色精品村

■航拍璜溪古村。

■村史馆展陈着从村民中征集来的小件旧物。

■村民的孩子在村里面就可以学咏春拳。

■璜溪村里以24节气命名的四小园。

■璜溪村将炮楼改成村史馆。

“咱们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狮山镇高边社区璜溪村71岁的四星级导赏员孔翠玲,用“笨拙”的方式守护家乡:成为一名志愿导赏员,和社工一起给村里的小导赏员上课,带着研学团访名人故居、讲村史故事。
高边社区7大古村落有6个开村于南宋。建筑学家楼庆西说,保护古村落,难在历史的脉络难寻,难在让古建筑宜居,难在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但这样的难事,高边社区已经做了10年。
古村落活化利用,非毕其功于一役。高边社区始终贯穿这样的理念: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村民生活、文化特色有机结合,以璜溪村为标杆,建设宜居、宜游、宜业,以及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三宜一保”特色精品村,打造“雅正高边”品牌古村落。
整治环境 提升古村颜值
“璜钓律钩王者叶,溪流环绕逸人家。”璜溪村是一处隐藏在工业大镇里的传统村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祠堂、书舍、炮楼和两百多间明清风格民居,是其厚重底蕴的体现。凭借这些,璜溪获颁“中国传统村落”牌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丰厚历史积淀的古村落,是高边社区的一张金名片。擦亮这张金名片,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古村落的系统保护与活化利用。高边社区对璜溪村先行先试,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再因地制宜地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赋予其自我造血功能,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
“古树下的老旧棚架、闲置房屋中的杂草、巷道中的枯枝烂叶长期无人打理。璜溪村9条巷道,有3条被堵成‘断头巷’。”高边社区党委委员邬秀芬介绍,改善脏乱的环境,是实现古村落整体风貌提升的第一步。璜溪村借“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契机,发动义工、村民和周边的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河涌治理、巷道清洁等古村落活化工程。
璜溪村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时,发现村民的门前屋后有许多荒地。璜溪经济社社长李志成带头,号召村民主动捐出24块共1580平方米的闲置地,打造成二十四节气主题小花园。居民们将原先占用公共巷道摆放的花草,捐出用于布置小花园,使得璜溪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为此,高边社区将璜溪村古建筑纳入红线保护区域,要求企业和个人不得对古建筑乱拆乱建。璜溪村在村规民约中对古建筑有更细致和严格的规定,比如,新建房屋必须和村庄风格协同,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1米等。
活化利用 赋予古建新功能
如果说保护传统建筑,重在捍卫古村落的生存,如同人们解决基本温饱;而利用,重在使其不再孤芳自赏,融入百姓的生活。
以璜溪村始建于民国时期的炮楼为例。2017年,璜溪村决定将其改造为村史楼,展品为村里存放的打谷机、香港同胞捐赠的飞利浦大彩电等各种“宝贝”,以及从村民中征集来的小件旧物。村民通过外出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自行陈设、布置展厅。村中的大学生也发挥所长,参与到物品的整理归类及标识制作中。村史馆不仅成了联系村民情感的纽带,更是璜溪村对外展现村落文化的重要平台。
“一座座古建筑被修缮,既保存了村庄原有风貌,又赋予了其新的功能。”邬秀芬介绍,修缮活化后的德深公祠成为咏春养生馆,秉裕书室作为乡建学堂使用,开展座谈会、摄影课堂等活动,发挥其春风化雨的功能。
在保护维修的同时,实现功能的更新与再造,璜溪村发展打开新局面。2019年,广东省首个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在璜溪村揭牌,把整个古村作为“古建教室”,为古村活化建设的从业人员和古建爱好者提供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实践场地,至今已吸引各类研究团队超5000人到此参观研习。
引入机构 传承创新古村文化
璜溪村古炮楼旁的榕树下,三五老人唠着家常,巷道里的房子敞开门,有人打理庭院,有人忙着带孙,屋里飘来饭菜香,呈现出一副人气旺、生机勃勃的模样。
每一个古村落都是有生命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备受关注,如何更可持续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中“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千村千种答案。
高边社区是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厚植村落居民的乡土情怀,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依托传统村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
“活化是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护途径,但需要专业人士带动村民参与。”邬秀芬介绍,早在2015年12月,璜溪村就引入古村文化保育项目,并于2017年升级为古村社区营造项目。
该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南海大众社工中心,借力挖掘古村文化,培育村民骨干,孵化出璜溪导赏员、“美妈厨神”等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保育。他们还会组织璜溪夏冬令营,培育小小导赏员。“每次报名都是爆满,有的小朋友年年都参加,成长为合格的小导赏员。”社工高赛雯说。
多元共建
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高边社区还鼓励村民、志愿者团队、社工,把“建言”与“出力”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璜溪村旧相片展览、摄影比赛、元宵灯会、非遗展览、艺术展等特色文化活动,探索特色餐饮、研学游等新业态,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人潮涌动,带来滚滚商机,“美妈厨神”就吃到了市场的“头啖汤”。这个由村中约10位妇女组成的团队除了服务社区,也负责开展村内日常特色餐饮接待、研发特色小吃等,渐渐打响名气,许多旅游团、考察团都会找她们订餐。
走进来、停下来,提质升级的新消费业态也慢慢变多。走在巷道里,转角的旧屋可能是餐饮店、咖啡饮品店,可能是艺术工作室,也可能是文创体验店,如手工店、古玩店、陶艺馆等。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奇妙地碰撞、交融,演绎“古村新生”。今年截至目前,璜溪村到访游客约5.5万人,增加村集体收益约6万元。
复星集团的到来,更是800年桃源古村“复兴”归来的关键所在。今年初,南海重磅推出186个项目,其中旧村居改造项目之一就是高边旧村居改造项目。该项目前期服务机构是星泓产城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复星集团),拟建设古镇文旅、高端住宅小区等三大板块项目,古镇文旅项目就落在璜溪村一带。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高边社区正以时代之精神激活岭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璜溪村荣誉榜
●2016年获评“广东省古村落”称号;
●2019年,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2010年获评南海区“十大古村落”、“南海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2012年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璜溪古村游览指南
自驾游
走佛山大道,由此进入广佛公路,左转入博爱东路约1公里后,右转进入富强北路,随后在第一个路口向右转,行约百米后左转即到。
公交车
从南海广场走约100米到南海广场站坐南海——三水城巴、南海206路、222路、203路到江夏村站,转乘南海沥01到璜溪路口站下,右转约百米可到。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杨慧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杨慧通讯员南农宣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