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镇上金瓯社区
文化赋能 让古村落活起来美起来
■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肖玲摄
■小讲解员为同学讲解松塘历史。资料图片
■烧番塔是松塘村的传统活动。
资料图片
■研学游的流行,为松塘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通讯员/区庆发摄
■松塘村。通讯员/李均良 摄
松塘村所获荣誉
2009年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0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获评﹃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6年获评﹃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
2019年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2020年入选﹃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夏日研学的乡村新探索,让800多岁的松塘古村,邂逅一群充满活力、乐观奋进的“10”后研学孩童。最年轻的一代人,在古巷旧街、青砖黛瓦、旧祠堂里,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传承着历史文脉。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古村落,留住了城市的“根”。保护古村落,就是留住乡愁。作为南海乡村振兴的样板,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活用松塘村传统在地文化,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多方助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乡愁有“乡”可寻。
南海乡村振兴的“松塘模式”以文化保育赋能古村活化、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活力,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海实践的有益探索,让古村落“活”起来、“美”起来,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接力保育古村
让乡愁有“乡”可寻
顺应民心的“同向而行”,形成更强大的保护合力。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中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的抢救者、作家冯骥才曾说:“古村落的价值绝不小于万里长城,抢救古村落就是和时间赛跑。”
位于上金瓯社区的松塘村自南宋开村以来,文风兴盛,是名副其实的“翰林村”。村中至今仍有保存较好的祠堂11座、镬耳屋36间、名人故居6间、书舍家塾7间,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但曾经,这些文物建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都被“遗忘”了。
让“沉睡”的古村落焕发青春,从政治、经济、文化各角度审视,都应是乡村振兴起步阶段的重头戏、主抓手、首选项。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上金瓯社区与村民、乡贤凝聚合力,走出从自发探索到规划发展、从零星开拓到系统化规划的文化保育之路,塑形铸魂、传承文化,让乡愁有“乡”可寻,让这块“璞玉”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大放光彩,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
“松塘的文化保育,是从老一辈村民开始的。”上金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陆祖桥介绍,早在十几年前,老一辈村民就自费编撰史料,深挖松塘村历史文化内涵。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因地制宜盘活传统文化,对村庄的人物、历史、建筑等文化事项进行全面收集梳理,并在高校学者的帮助下,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历史文化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恢复“烧番塔”“孔子诞”等各种非遗展示活动,为古村落活化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
这种高度的本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老松塘人、新松塘人、在外松塘人凝聚了起来,让古村的活化保育有了更坚实的群众力量。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助力重修孔圣庙、重铺石板路,建设松塘村史馆、区梦觉故居和事迹展陈馆等。他们用行动讲述这座古村的文化保育故事:“自力更生,力所能及”最朴实,也最有力量。
松塘村“趁热打铁”,发动村民们自发制订并全体表决通过《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大家共同约定:村内改造应当保持古村岭南建筑风格。后来陆续出台《松塘翰林文化村旅游开发规划》和《西樵镇松塘村名村建设规划》,由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古村保育开发。
顺应民心的“同向而行”,形成更强大的保护合力。
2022年初,松塘村发起筹款修缮区氏宗祠,短短13天就筹得善款300多万元。松塘村还成立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保滋堂下拨各房祠堂维修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至今累计筹得600多万元,修缮7间古建筑,创下南海村民自发修缮文物规模最大的纪录,为南海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松塘力量。
在保护中开发
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研学游为松塘村全域旅游发展带来了品质化、差异化的旅游供给。
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形成了社会的共识,但是只停留在保护的层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修复那么多古建筑,但不能止步于保育。”陆祖桥深知,守护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共生共存的。
冯骥才认为,对古村落的保护可以通过四种形式来加强,其中一种是景观形式,在保留古村落架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固、整修或开发,部分可用作旅游资源。
这也是上金瓯社区近年来的探索方向:通过文化传承、业态转化、产业发展活化古村,让村民留下来,成为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传播者,成为“文化遗产”组成要素,形成村庄有机体生长的原生动能,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西樵镇、上金瓯社区充分挖掘和利用松塘村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建成活态化的西樵镇翰林廉洁教育基地,引入福厚博物馆等旅游项目,举行“烧番塔”、翰林文化节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将城市的人流和消费力带到乡村。每年,松塘村客流量达10万人次。
“源源不断的人流,说明古村落并不缺少魅力,缺的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新型消费业态。”陆祖桥意识到,松塘村迫切需要创新升级,加速引业态“活水”,育消费“良田”。
今年以来,松塘村以创建3A景区为契机,成立上金瓯松塘村文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统筹松塘村8个经济社联合成立松塘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统一规划松塘村商业体系,合理有序地植入民宿、餐饮店、文创店等业态、业种组合,满足游客多样需求,拓宽文旅融合发展路子。
研学游这一新业态,为松塘村的全域旅游发展带来了品质化、差异化的旅游供给。今年6月底,松塘村被评为“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上金瓯社区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推进松塘村研学游项目,全面盘活村内历史文化资源和老旧建筑,积极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延续城乡历史文化传承脉络。
“我特意数了一下,游客多的时候,停车场停满12辆旅游大巴车!”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慕名前来的游客团络绎不绝,村民陈阿姨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
在上金瓯社区保育和活化古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掀起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我们看到,在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下,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我们更看到,在文化引领下,文旅融合激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慧通讯员南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