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与黔东南州﹃三江一寨﹄进行东西部协作两年间,以﹃山海之缘﹄探路共同富裕
携手奔﹃富﹄ 共绘﹃黔﹄景

■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6月13日,南海万人游黔东南旅行团首发团,在佛山西站准备出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自然风光。

跟随记者走进
黔东南
自从江站出站,沿着黔东南州从江县从江大道行驶7分钟,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雏形初现,展示中心即将交付。再转个弯,就到贵州盛世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打包装袋的瑶浴包等“黔货”,即将销往佛山等地。
6月24至26日,由南海区区长王勇带队,南海区党政代表团赴黔东南州“三江一寨”四县“探亲”,调研的脚步遍及上述产业园、企业。3天步履不停,代表团见证了崇山峻岭也无法阻隔的协作力量:一个个产业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批帮扶人才接力扎根,一种种“黔”货出山出“海”……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南海高标准谋划一张发展蓝图,助力黔东南州“三江一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典范。
“东西部协作工作是南海区与‘三江一寨’坚定不移的共同事业,必须把各项工作干到实处、干到前列。”王勇与“三江一寨”领导干部们说体己话、谈实际问题,希冀两地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携手奔“富”,共绘“黔”景。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两地友谊在“请进来”“走出去”的“你来我往”中不断深厚起来。
走在黔东南州“三江一寨”的街头,时常可以看见“山海协作共谱新篇”“江海同行”等佛山、南海元素,这是南海区和“三江一寨”东西协作、山海情深的真实写照。
粤黔两地自古就有同饮一江水的情谊,用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谱发展新篇。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2021年,佛山市结对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15个县,其中南海区结对从江县、榕江县、丹寨县、麻江县四县,并和凯里市结为友好城市。
一头是岭南水乡,一头是云贵高原,彼此相距近千公里,友谊在“请进来”“走出去”的“你来我往”中不断深厚起来。2022年,南海、黔东南“三江一寨”互访交流24次,并分别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签订帮扶框架协议,构建高效帮扶机制;南海、榕江两地政协创新推出“山海协商”议政会,南海区政协邀请大湾区专家“智囊团”深入榕江实地调研……
两地人才也跨越山高水远,积极探索促进双方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共谱一曲向海借力、借船出海“协作曲”。截至目前,南海区累计选派46名教师、41名医生到黔东南州开展帮扶,“组团式”医教帮扶取得显著成效;在“三江一寨”举行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48期,培训干部4651人次;在“三江一寨”举行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含教师、医生等)300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239人次。
互动的结果,是东西协作的“乘法效应”向更深更广处开拓:除了学校结对、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近年来,两地在消费、文旅领域共商共谋共建,不断促进协作成效呈几何级增长。
例如,在消费帮扶方面,2022年,南海通过一平台、一定制、二推介、四专卖等方式,搭建直播带货平台,探索“帮扶产品+南海元素”定制消费模式,累计帮助销售额10.69亿元。
“黔东南是我们画家写生向往的地方,这里有侗寨风光、少数民族风情,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6月13日,“南南心连心·畅游黔东南”2023南海万人游黔东南启动,让南海游客流连忘返。从去年“万人游丹寨”到今年“万人游黔东南”,两地旅游的同行对接和产业联动更深、更广、更精。
以情牵情,两地更相近、人更相亲、心更相通。向着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典范的宏大目标,两地从领导像“走亲戚”一样互动,到各层级紧密互联,协作的路子越走越宽,下沉的触角越来越多,硕果越结越盛。
一条互通互鉴、携手同赢之路,正在绵延、绵延……
这是一份共同富裕的战略相融
在南海的帮扶下,“三江一寨”的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竭尽南海所能,对接黔东南所需;围绕南海企业所需,链接黔东南资源。南海区深化各类结对帮扶,以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推动产业园、帮扶车间等一批援助项目落地,这是南海与黔东南“三江一寨”共同富裕的战略相融。
曾经,把大山里的天然草药卖到南海乃至全国各地,是从江县的农户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如今,得益于广东佛山佛心医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贵州盛世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黔药”出山成了日常。
该公司与高校合作,建成两条瑶药萃取生产线,把当地种植的钩藤、半枫荷等中药材提炼萃取、制作成瑶浴包、足浴包、儿脐贴、退热贴等产品,这进一步提升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浴”药剂的品质和生产能力,有效推动瑶浴“走得出、走得远”。
因地制宜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在南海区的帮扶下,“三江一寨”都在特色产业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榕江县帮扶团队结合车江万亩坝区的区位和种植优势,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麻江县帮扶团队助力当地蓝莓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蓝莓鲜果及蓝莓汁等深加工产品送到大湾区市场;丹寨县帮扶团队正在谋划建设蛋鸡养殖示范基地,让蛋鸡在绿色智能模式中下出增收“金蛋”……
山海情深,还体现在跨越千里东西部协作的“产业联姻”里。
远眺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数座现代化工业厂房矗立在从江大道边,作为招商“金名片”吸引八方客。
该园区是佛山市助力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而共同实施的市州共建工业园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7.3公顷(560亩)。园区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由南海投资约2.2亿元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98%,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这个项目从建设速度、品质,到园区统筹、管理,都是对标南海的园区推进的,已经成为贵州省东西部协作的示范点。”从江县县委书记周崇军从这个项目中感受到南海速度和南海担当,该项目的推进也对从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2022年,南海区继续深化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和工业园区1个,累计引导“三江一寨”落地投产实际到位投资额超12.9亿元,其中新增落地投产企业22家,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立足“山的特色”,借助“海的优势”,南海与“三江一寨”的产业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展现同心同行向未来的新作为,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这是一次倾情倾力的全域协作
“三江一寨”人民的致富路上,总有温暖相伴,可能是一名新老师,也可能是一个新岗位。
自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南海围绕人才支援、教育医疗、劳务协作、交流交往等方面,倾情倾力,全域协作,与“三江一寨”多个层面的协同联动开创了新局面,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从江一中有位考生的分数达到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他报考并被录取,极有可能实现历史突破。”代表团此行恰逢高考放榜,在已经连续27年没有出过清北学生的从江县调研时,从江一中的喜讯让驻校帮扶老师为之一振,也让两地十分振奋。
“一对一”帮扶助力大山孩子“走出去”,是南海区援黔教育帮扶团队最希望看到的画面。2022年,南海区按照“副校长+中层+专任教师”的模式,选派16人前往从江县、榕江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选定罗村高级中学等4所学校与从江一中等4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4位南海校长分别对口担任校长。
在从江一中任校长期间,罗村高级中学副校长姚汉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为学校带来“黔东南州2022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二等奖”等荣誉。
担任榕江职校校长后,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谢郁以技能大赛为突破口,狠抓教育教学和内涵提升工作,指导榕江职校教学团队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一等奖。他还把“希尔顿订单班”“皇冠订单班”等班级的学生,输送至南海优质酒店实习、工作。
2022年,南海区与黔东南结对学校总数达到23所。一批批教师从南海出发,为奔赴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约,为握紧同气连枝的手足,更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一座座基层学校连通两地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同心圆也越画越大。
两地卫健部门强化人才、技术链接,集全南海医疗系统的资源力量,纵深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帮扶地医疗服务能力;两地人社部门把劳务协作作为推进两地协作的着力点,组织南海企业到“三江一寨”招工,精准配岗,吸引当地务工人员到南海务工
……
从“走亲戚”到“牵手跑”,从局部探索到全域合作,南海与“三江一寨”的帮扶领域持续拓宽,帮扶方式不断优化,帮扶成效愈发显现,两地东西部协作正在进一步走深走实,汇聚乡村振兴更强大的力量。
山海赴新程,风劲好扬帆。如今,山这头的“三江一寨”与“山”那边的南海手牵手、心连心,山海情深的故事仍在继续。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慧梁慧恩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勇斌穆纪武通讯员南宣南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