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南海区“少先队校外成长第一课”在四镇街同步开展
体验无人机 参观纪念馆 这个课堂真好玩

■少先队员们前往邹伯奇纪念馆参观学习。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洁通讯员/梁思彤刘煜君摄影报道)6月18日,首场南海区“少先队校外成长第一课”在桂城、丹灶、九江、大沥四个镇街青少年宫同步开展,近百名少先队员参与了无人机入门、非遗风筝、气象播报等课程,在丰富有趣的素养课程中度过元气满满的周末。
首场“少先队校外成长第一课”紧密围绕“仪式教育—素养教育—实践教育”的“三步课程”核心,引导少先队员打基础、提素质、迈社会。
在仪式教育上,主办方邀请了优秀的学校辅导员老师,围绕少先队礼仪进行讲解,在问答互动、实操训练中教育少先队员如何敬好队礼、戴好红领巾。
作为提升少先队员素质的关键一步,各镇街青少年宫充分结合自身特色,融合少先队元素开展素养课程,例如《读中国》语言艺术朗诵课程、《无人机入门》科技课程等,帮助少先队员们接触更多领域,发现更多的兴趣。“之前一直都特别想体验无人机,今天终于在青少年宫亲身感受到了,原来无人机还有这么多的应用方式。”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来自丹灶第二小学501中队的杜商卓妍对无人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三步实践教育是少先队员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首场课程组织了少先队员前往邹伯奇纪念馆、佛山南海氢能馆参观学习,学习先辈开拓进取的科创精神,感受新兴产业的魅力。
南海区“少先队校外成长第一课”在6月8日南海区第十次少代会上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热烈的关注。“第一课”聚焦“一个核心”“两个平台”和“三步课程”,发挥青少年宫作为少先队校外组织“桥头堡”的作用,联合各级少工委、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研学营地(基地)、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共同打造一个少先队校外成长赋能体系,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鲜活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教育阵地、多元的教育队伍,让少先队员接受政治启蒙、进行素质拓展、参与社会实践,推动实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的内容互补、有机衔接。
接下来,团南海区委、区少工委、区青少年宫将持续开展“少先队校外成长第一课”,构建区、镇(街道)、校、社区校外辅导员资源库,配强辅导员队伍,提供多元课程活动,履行好“带”的责任,做少先队员茁壮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