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凤池社区发布“1143”红凤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人人乐当“红凤” 共享幸福生活

■红凤志愿者为有需要群体制作爱心粽子。(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翠贞通讯员/沈燕玲)一个社区,也能汇总出专家点赞的志愿服务经验?大沥镇凤池社区做到了。6月15日,“党建引领全民志愿”凤池社区“1143”红凤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发布会上,凤池的治理“秘诀”和幸福“密码”揭开面纱。
每十个凤池人就有一个是“红凤”
“自从参与了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到别人,自己也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身为凤池社区红凤新市民志愿服务队队长,曹桂桃觉得收获满满。
凤池社区位于大沥镇城区,面积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万,商贸活跃。但伴随而来的人流量大、诉求多元等现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许多挑战。
怎样破解?凤池社区的做法是: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有效引导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
凤池社区十分重视志愿服务精神传承和志愿服务打造。“目前,凤池社区注册志愿者约2000人,每十个凤池人中就有一个是红凤志愿者。”凤池社区党委书记陈伟津介绍,2017年开始,凤池围绕“人人志愿”的目标,系统化推进全民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红凤志愿服务品牌。
自成立志愿V站以来,凤池社区通过开展工、青、妇、老、幼各群体活动,挖掘有能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如今,以社区党委书记为总队队长,协同11支红凤志愿服务队伍,凤池已迈上全新的红凤志愿服务征程。
在党建引领、党员志愿者带领下,各志愿者队伍活力激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党员和志愿者们一路播下爱心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成为凤池实施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制作“干货”手册推广服务经验
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对红凤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成果进行汇报。主办方还邀请来自大沥镇慈善会、大沥义工联、凤池社区的嘉宾,与高校专家一起,围绕社区基金和志愿服务两大主题进行分享讨论,激发大家对建设美好凤池的更大热情和信心。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凤池社区总结出“一个目标,一套方法,四项任务,三个到位”的“1143”工作经验,取得了“志愿服务广泛、社区治理有效”两大成效。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经验,凤池社区还推出了《“党建引领·全民志愿”凤池社区“1143”红凤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及《凤池幸福密码》两本手册,并在活动现场举行发布仪式。
前者以凤池社区红凤志愿服务为样本,围绕“党建引领·全民志愿”的核心,分别从经验总结、队伍风采、制度介绍、培育方法、案例展示六个方面,深入阐述凤池社区“1143”志愿服务体系所取得的阶段成效、方法精髓和未来设想。后者则浓缩、见证了凤池人的幸福“生活常态”。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社区级的志愿服务公益创投相关活动。一个社区能围绕志愿服务做出经验总结,而且干货满满,非常难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导李锦顺看来,凤池在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形成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可推广,能为有志于发展志愿服务的社区提供丰富的参考借鉴。
什么是“1143”?
“1”个目标:
着眼“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实现一呼百应,全民志愿目标,构建红凤志愿服务价值追求。
“1”套方法:
通过“党建引领、基金支持、基地孵化、志愿参与”四大功能,形成红凤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4”项任务:
从人居环境、公益活动、自我发展、人文关怀四大层面介入,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3”个到位:
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三个到位筑牢红凤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