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4月1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 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出版发行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新篇章
    • “走出去”为干部充电“学回来”促南海发展
    • 推动网约车平台降低过高抽成
    • 汽油柴油价格上调
    • “呼吸健康万人筛查”南海站启动

    第A02版:要闻

    • 季华实验室多项科技成果受捧
    • 染布不用水?这项黑科技被这家公司实现了
    • 展示调研成果助力破解发展痛点
    • 40多名职院学生参观丹灶氢能企业

    第A03版:要闻

    • 岭南文化活起来西樵文旅动起来
    • 狮山举办培训助业委会找准定位
    • 西樵专职消防队走进社区开展培训

    第A04版:26663251

    • 稻花虾火了老水乡甜西瓜有了新盼头

    第A04版:26663252

    • 徒步捡垃圾“益”起来分类

    第A04版:26663253

    • 禁毒反诈进校园警校携手筑平安

    第A05版:镇街

    • 狮山规划改造7个老旧小区
    • 西樵金巴利交通运动公园启用
    • 城市 MV《你好大沥》开机
    • 桂城嘉奖34名退役军人志愿者
    • 启动调解新模式解决老人烦心事

    第A06版:文化

    • 一双手一把刀塑说南海故事

    第A07版:健康

    • “呼吸健康万人筛查”南海站启动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心脏 ECMO院前实施及跨院转运
    • 经开人医携手恩吉拉共建医育护苗关爱点
    • 狮山状元社区建急救宣讲党群志愿服务队
    • p45
  • 数字报首页

A06:文化

南海区大沥美术家协会会长莫松年

一双手一把刀塑说南海故事

2023年04月18日

    作品《河边▲清清草》。

    作品《梦江南》。

    ▲作品《洪流1927·广州起义大沥战斗》。

    一身工装,身形瘦削,眼神专注,不时屈身在雕塑坯体上修修打打。清早,莫松年和往常一样回到工作室,一雕一塑间,泥巴在他手中随心所欲,所造形态生了眉眼,有了神气。

    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和泥巴打交道,对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雕塑家莫松年来说,创作就像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这都饱含着对他生活的热爱、对创作的激情。

    ◎艺术家简介

    莫松年1972年3月生于广东省德庆县,现定居佛山大沥。1995年就读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雕塑系,师从雕塑名家钟志源先生,擅长人物创作,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多次在全国、广东省入选或获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签约艺术家、南海区大沥美术家协会会长。

    由绘画转修雕塑开启创作之路

    “我刚开始学的是绘画,多年不见的朋友总会好奇地询问我转修雕塑的理由。”莫松年说,对此,他的回答是:因为雕塑创作的过程充满了真切的劳动感,作品可以触碰,有温度感。

    莫松年1972年生于广东省德庆县,从小热爱绘画,进入中学后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1995年,就读于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雕塑系,师从雕塑名家钟志源先生。他经过20多年的不断钻研,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擅长人物创作,作品别具浪漫主义风格。

    “中学时期的一个暑假,经师姐介绍认识雕塑家倪更生先生,我便去到广州跟他学习雕塑,画素描、雕塑人物肖像,从那刻起开启了我的雕塑人生。”莫松年回忆说,一个月的学习很快结束,回到家中他便开始自学,一刻也没闲着,把所有时间都用来临摹伏尔泰、海盗等石膏像,还不时做些创作小稿,并把完成的作业用照片记录下来。

    又一个月过去了,莫松年带着所有的雕塑作业照片去广州给老师点评。当时老师见到照片,很惊讶地说:“小莫你这算入门啦。”

    从那时开始,莫松年与雕塑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后来转到学院的雕塑专业学习。毕业后,他从最底层的雕塑助手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雕塑家。

    仔细观察莫松年的雕塑作品,不难发现作品在线条和内容上充满韵味,将中国文人墨客的诗意、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特色。

    “当我们细细品味当代岭南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时,不难发现,艺术家在刻意地躲避着表面的沉重与粗犷,巧妙地言说着自己心中的至美。”莫松年说,正所谓“一方土养一方人”,创作的时候希望通过岭南人独有的审美视角与品质,让作品充分地体现“浅雕轻塑醉岭南”的感觉。

    莫松年与南海也有着不解之缘,1997年,他从广州来到大沥定居。随后,他渐渐地进入本地文化艺术圈,在大沥产出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主要荣誉

    ●2007年《燎原星火》入选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2年《天空》入选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8年《春天的脚步》入选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3年《敦煌冷月》荣获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09年《十月。凤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4年《梦江南》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6年11月18日~11月27日,在广州艺博院举行由省美协和佛山文联主办的莫松年雕塑个展

    ●2017年7月30日~8月8日,在佛山石景宜美术馆举行由佛山市文广新局、佛山文联及石景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莫松年雕塑个展

    ●2020年《一江水》入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

    ●2021年《洪流1927·广州起义大沥战斗》入选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收藏。

    ●2022年《共舞未来》入选“岭南新气象—广东喜迎党的二十大美术作品展”

    为历史塑像重现广州起义大沥战斗

    时光是最好的雕塑师,走进莫松年的内心世界,你会看到一个不以艺术家自居,单纯醉心于雕塑的艺术赤子。从入行至今,莫松年的作品获奖无数,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美展,几乎可以用“不胜枚举”来形容。此外,他还举办个人展览,反响热烈。这些奖项和成绩,都承载着他多年的努力和汗水。

    一个女孩轻闭着双眼,身上幻化出翅膀,仿佛听着熟悉的美妙音乐,飞翔在绚丽江南的天空上,穿越小桥流水、闻着鸟语花香……这是莫松年的雕塑作品《梦江南》,通过写意手法,巧妙地把人物形象与植物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让人既能感受到雕塑的魅力,又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歌颂生命的美好。该作品还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长春雕塑艺术馆收藏。

    作品的背后述说着莫松年对艺术之梦的执着与坚持。“雕塑创作不会一蹴而就,在《梦江南》之前我曾做过一件作品叫《坠落》,但一直对这件作品不满意。有一次,朋友提议可把《坠落》这件作品打横放,这样看着更有美感,更能打动人。”莫松年回忆,正是与朋友闲谈得到了新的创作灵感,他通过重新创作,反复修改,最后打造出《梦江南》。

    为历史塑像,为时代铸魂。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莫松年用数月完成了雕塑作品《洪流1927·广州起义大沥战斗》,以写实的手法以及浮雕和圆雕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广州起义大沥战斗的场面和英雄形象。

    作品的画面宏大,展示了三个场面:大沥农民赤卫队与广州农民赤卫队合力攻克石围塘火车站;兵分两路钳取大沥民团局,获得大沥战斗的胜利;以张霭泉为首的决死队,掩护大部队撤退,展示革命党人的英勇和智慧。

    “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我翻阅到广州起义大沥战斗的相关史料,了解到陈道周、周侠生、张霭泉、谢颂雅等人的战斗故事,深受感动。”莫松年说,希望用真实激荡的画面,还原地方性历史,讴歌革命党人的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2021年6月,该作品入选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精耕细作出精品讲好南海故事

    在莫松年位于大沥的工作室里,陈列着上百件不同造型的人物雕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扎根南海生活创作20多年,莫松年在雕塑界闯出了一番天地。2021年6月,他带着《小夜曲》《蜗牛穿过指尖》等作品进驻南海画院,成为南海画院的一名艺术家,这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997年选择从广州来到大沥定居,原因很简单:这里离广州中心城区非常近。当我慢慢融入这座城市,发现南海的文化艺术氛围浓厚。政府为激发文艺创作动能、挖掘基层文艺人才,设置了多个与文艺相关的评选和活动,艺术家们有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这契机下,我与南海也逐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莫松年看来,人们常说“人杰地灵”,但他认为是“地灵人杰”,一个地方有了灵气,优秀的人才就能成长起来,南海正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一双手,一把雕塑刀,几乎成了莫松年日常工作的全部。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没有止境,艺术家就是要持续创新,将每天看到、感受到的融入到创作中。“艺术没有终点,每一件雕塑作品也不是终点。”回顾20多年的创作生涯,莫松年总结,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珍爱,又严格,精益求精。艺术创作,容不得丝毫马虎,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

    谈及未来的创作,莫松年也有了自己的计划。“一个艺术家在一个地方生活,就有义务、有情怀,把当地的故事讲出来、讲好。”他介绍,今年将以桑园围为背景创作一系列作品,展现南海的风土人情和岭南之美。

    无论作品题材如何,莫松年作品的共性,都是因创作者灵魂与心血的注入,而拥有了灵魂。经过时间的打磨、岁月的历练,现在的莫松年,也越来越洒脱与豁达。

    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