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重五公斤救了一男生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里水女生叶楚茵说,有幸能帮助到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叶楚茵。

■叶楚茵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4月12日,里水镇举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表彰会,对捐献者叶楚茵进行了表彰。据了解,此次捐献帮助的患者,是一名来自外省、素未谋面的小男生。
特意“增重”5公斤
“捐献时我全程是清醒的,看着血液从左手抽出来,抽取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后,再从右手回流到体内,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小时,一共抽取了223ml造血干细胞。第二天得知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功输注后,心里瞬间踏实多了。”在表彰会上,里水镇机关单位90后女生叶楚茵分享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及感受。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捐骨髓”,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可以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等75种疾病,并且是白血病、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根治方法。
实际上,叶楚茵日常中经常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此前在参加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过程中,通过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及意义,乐于助人的她决定报名参与评估。2022年2月,她在完成各项测试后选择留样入库,同年12月,她便收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便开始为捐献作准备。
“开始怕家人担心,也是到最后才告知了他们,家人和同事都十分支持我。”叶楚茵说,今年2月体检测试时体重尚未达标,距离捐献还有一段时间。为了成为更好的供体、提供更有活性的细胞,她开始了“增重”,每日多吃多餐,在饮食上汲取营养的同时,也调整好自己的作息,饭后适当散步保证运动量。“作息比老人还健康和规律。”叶楚茵笑着说,到捐献时自己长胖了约5公斤。
捐献时,叶楚茵由于血管较细、血压较低,抽血时她需要在抽血臂上绑扎加压带,手掌还需要不断地捏着海绵球,经过两个小时和医生的配合,造血干细胞顺利被取出安置,很快便被送往患者所在地区医院。
捐献“可贵而非可怕”
“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可怕,感觉和往常献血差不多,实际上是‘外周血捐献’模式,体外提取了造血干细胞后,其他的血液回流到自己的身体内。”叶楚茵说,捐献后她休息了三四天,身体已经基本完全恢复。“我也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只是在身上抽取可再生的小部分,却能给病人带来生的希望,挽救一个家庭,有幸能帮助到他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表彰会上,佛山市红十字会、南海区红十字会向里水镇政府颁发了“感谢状”纪念牌,感谢里水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里水镇向叶楚茵颁发“生命相髓爱满人间”锦旗,感谢叶楚茵的爱心捐献。
“叶楚茵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体现了机关人员的带头表率作用,也体现了里水青年乐于奉献、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魄力。”里水镇副镇长杜柏盛希望,里水青年能以叶楚茵为榜样,用行动奉献和诠释青年的时代担当,也呼吁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加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18至45周岁者积极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中,争做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延伸阅读
里水健康公益事业蓬勃发展
多年来,里水镇连续获评南海区献血工作先进单位,健康公益事业蓬勃发展:2022年里水市民献血量1049782毫升,在南海区位列前三;2022年里水镇将应急救护项目列入镇“十大民生实事”,各村(社区)、机关、服务企业等355人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在中小学、行政服务中心等场所配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目前已安装26台。
今年,里水镇将持续推进“十大民生实事”,推动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达到“三星”及以上标准;建设2个标准化中医阁,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就医环境。值得一提的是,里水镇卫生健康办将通过建设公办托育机构、落实妇幼健康各项福利、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构建立体化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健康服务体系等9项工程,全面提升里水市民健康服务的“幸福感”。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通讯员廖玟婷陈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