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巧育儿
冯丽娥家庭荣获狮山镇2022年度“最美家庭”


▲冯丽娥一家人到南国桃园观光。
通讯员供图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很多人认同这句话,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落到实处。冯丽娥却做到了。作为妈妈,她喜欢家里干净、整洁,却允许孩子不收拾房间。偶尔没能控制好情绪发脾气了,她会立刻道歉,并请两个孩子支招:“你们有什么办法,帮我平静下来?”
南海狮山大学城社区冯丽娥家庭获评狮山镇2022年度“最美家庭”(获奖类型:科学教子)。冯丽娥的育儿方式朴实且充满智慧,她认为,夫妻要建立良好的相处模式,给孩子营造轻松快乐的成长氛围,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赶走坏情绪科学育儿赢得阖家欢乐
冯丽娥与丈夫刘志明是大学同学,都喜欢安静。毕业后,两人一起经营一家建材商铺。在冯丽娥看来,丈夫不善言辞,不轻易承诺,但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样,结婚头三年,夫妻俩也经常吵架。冯丽娥想,老这样不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于是,她主动提出:“要不,我出去走走?”后来,夫妻形成了默契,每周有一天,夫妻按各自兴趣安排生活,互相不打扰。
有一段时间,冯丽娥带着两个孩子,又要抽空看店,她觉得自己很累,也就没有好脸色。时间久了,丈夫也忍不住发脾气,他认为自己工作也很累,每次回家,都见妻子板着脸,让他感觉白天的努力都不值得。经过那一次,冯丽娥想了很多。她觉得不如先从自己开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于是,她开始选择性地报喜和报忧,遇到不高兴的事,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尽量平静地和老公商量。此后,老公回到家,她总是高兴地说:“爸爸回来啦”。她发现用这种方式,和老公的感情更稳固了。
冯丽娥有两个孩子。姐姐琳琳功课好,学习很自觉;弟弟熙熙一开始学习不够积极,成绩欠佳。经过反复观察,冯丽娥发现,弟弟画画和做手工很认真,并且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但对学习不够专心。针对弟弟的状况,冯丽娥允许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部分作业之后画画或者做手工。每次学习时间从刚开始20分钟,慢慢延长到40分钟。弟弟渐渐将爱好融入学习,成绩慢慢进步了。
刘志明十分疼孩子。刘志明普通话不好,他便先学汉语拼音,再从字、词、句反复练习,学会了再去教儿子。
辅导孩子作业,难免有想发火的时候。夫妻俩各自辅导一个孩子,一方想发火时,就会说:“我要出去走走。”此时,另一方就会及时补位。全家还有一个共识:晚上9时前是亲子时间,9时到10时是爸爸妈妈的休息时间,孩子们也不可以打扰爸爸妈妈看电视、吃零食等娱乐。
夫妻达成共识孩子身心健康放首位
冯丽娥和刘志明都十分注重孩子品行及生活能力的培养。在家人的鼓励下,姐姐6岁就学会了炒菜做饭,弟弟也会炒鸡蛋饭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偶尔过来,难免会宠溺孩子,但冯丽娥夫妇从不在孩子面前说爷爷奶奶教育方式不对。冯丽娥说,当面批评爷爷奶奶,是不尊重长辈,孩子会看你怎么做,将来照着做。
冯丽娥把家中客厅一角精心布置成小型图书角,营造一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她还常常利用周末,带孩子参加大学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便民活动“物品置换市场摊位”等,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冯丽娥带领孩子学会了垃圾分类、爱护地球环境。
一次,两个孩子又因小事吵架动手,冯丽娥劝说无效,就带姐弟俩去了附近的殡仪馆。姐弟问那些人为什么会哭,妈妈就告诉他们,他们失去了亲人,非常痛苦。你们是最亲的亲人,一定要友爱。从此,姐弟俩再也不打架了。
冯丽娥说,自己是慢性子,做的都是小事,再平凡不过了。但也正是这样点点滴滴充满爱的小事,成就了一个家庭令人羡慕的幸福模样。
文/珠江时报记者金晓青通讯员吴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