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过后干净如初 徒步走出文明新风
南海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背后的文明城市生态经受住实践的考验

■在南海线起点,南海新乡贤、道德模范、志愿者组成“文明南海”方阵出发徒步。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蓝天救援队队员为市民指引徒步方向。

■“文明南海 ”方阵途中带头践行 “垃圾不落地 ,南海更美丽 ”。通讯员供图

4月1日,阔别三年之久的佛山50公里徒步盛情回归。
不惧风雨,数十万市民走出家门,呼朋引伴尽享春光。南海线上,人们用脚步丈量如画风景,亲眼见证城市蝶变。
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到任劳任怨的现场工作人员,再到每一位遵守活动规则、携手共进的南海市民,文明成为本次徒步的生动注脚,也成为外界了解这座城市魅力的新窗口。
推开窗,煦煦春风吹进来,文明新风吹出去。对南海来说,这场徒步不仅仅是一场徒步,更是对一座城市文明成色和市民文明素养的检验。
着眼细节,喧嚣声褪去后的南海线各处洁净如初,南海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背后的“文明城市”生态,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一场处处见文明的盛事
凌晨五点,当市民尚在沉沉睡梦中时,南海志愿者已起身出发,前往各签到点集合。
广东好人凌送军带领近30名志愿者来到南海线起点。与其他的徒步者不同,他们手上拿的是垃圾钳,提着的是用旧报纸自制的环保垃圾袋,关注的是城市的环境与形象。
在50公里徒步南海线上,还有很多像凌送军一样的志愿者,用行动传递着志愿精神。他们高举“垃圾不落地,南海更美丽”“捡的是文明,走的是文化”“健康徒步,文明‘拾’光”等文明标语,与徒步市民互动交流,成为行走的“文明能量源”。
再度相约在春暖花开时,行走在岭南之源,积淀深厚的志愿动能不断释放。
从南海线起点到第一签到点金融公园,全长约8公里,细分了47个志愿者服务岗位,安排了100位志愿者值守。每位志愿者的服务内容细致到在何时维持秩序,应指引群众向前直行还是向右转。
初春的寒意,没有驱散志愿者服务市民的热情。问路线、求指引……路线每一处,身穿红白相间志愿马甲的人,成了市民信任的人。
贡献光与热的前篇,是历经寒与苦。徒步前,每一位志愿者都经过了多次技能学习、服务培训。他们努力熟知徒步事项,提高服务水平,只为圆这场全城都期盼已久的盛事。
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得益于南海长期重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锲而不舍助力深化“志愿之城”,才能让志愿服务每每遇上大事要事,都能释放出强大的活力。
而志愿服务与市民,往往是“双向奔赴”的。
“跟着队伍走了几公里,路上几乎没有垃圾,可见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了很多。”每逢大型活动都在现场的凌送军,对近年来南海文明的跃升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这样的改变,与南海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影响带动更多人成为志愿者密不可分。
2022年8月30日,南海桂城启动了首场“文明跑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近百名志愿者参与。此后,桂城街道开展了近百场“文明跑拾”活动。这种新潮的志愿服务方式,影响带动一批批市民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共建美丽家园。
在50公里徒步的现场,桂城中学校友会也开展起徒步拾跑活动,志愿服务让更多人成为了文明生活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为南海持续推进“志愿之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南海区已有注册志愿者近44万名,备案志愿服务组织2388支,也就是说,每8个南海人里面,就有1位是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和自觉,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让南海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更加文明,更有温度。
一段释放善意的行走
“出了千灯湖地铁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她热情邀我同行。”当天一早,家住广州的学生李雅就结识了南海市民许姨,“一老一少”打算携手走完50公里徒步南海线全程。
这样的温情故事并不鲜见。崇德向善的每一个南海人,在徒步现场都是一张城市的名片,向更多人展示内涵丰富的南海善意。
我们还能从更多场景,看见善意正在传递:徒步时,素不相识的人互相加油鼓劲;志愿者奔忙时,市民行色匆匆间也留下一句“谢谢了”“辛苦了”;尽管遇到封路等特殊情况,绝大多数不参加徒步的市民也表示理解与支持……
启动仪式上,30名南海新乡贤、道德模范、志愿者组成“文明南海”方阵,也为活动带来春风般向善向上的力量。
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得益于长期用好人沃土滋养道德新风尚,南海已走出一条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繁花绽放的新路子,让向善向上成为“城市主旋律”。
一直以来,南海新时代文明实践都非常注重文明品牌建设,除了推陈出新持续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还坚持定期开展南海好人、道德人物、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宣传活动,各镇街也有以“善美南海”为主题的道德人物宣传推介品牌。
最新数据显示,南海已拥有463名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中国好人”9人,“广东省道德模范”1人,“广东好人”24人,“佛山市道德模范”4人、“最美佛山人”29人,佛山美德之星及佛山好人81人,“佛山新乡贤”11人,南海区“善美之星”及星光奖118人,“南海好人”187人。
事实上,南海始终深谙一个道理——心有榜样,就会学习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就会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一批又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他们用爱心呼唤良知,用善行感动社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是一股推动人心向善、社会前行、时代进步的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道德建设蓬勃发展的走向。
人和城的同频共振,施与受的美好循环,让善与美在南海生生不息。十余年间,平凡人的道德力量筑起了南海这座千年古郡的城市精神脊梁,一股崇德向善风,让群众感受到幸福美好,便也自发地传递温暖热情。
50公里徒步南海线上的暖心场景也在昭示,“良田沃土”孕育出的众多先进典型,已深深影响着南海这座千年古郡的价值追求,不断刷新着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一次闪耀文明魅力的见证
对南海来说,这一天无疑是个大日子:这座城市因徒步而早早沸腾起来,以最美的线路、最高的热情、最优质的服务保障,迎接热情高涨的市民们。
一大早,记者紧随人潮之后走了近十公里,发现数十万人走过的线路,沿途的道路依旧清洁如初,偶有的几片落叶也被环卫人员和队伍后面的志愿者捡拾干净。
这份干净背后,每一个高素质的南海人都在贡献力量。喧嚣声褪去,属于千年古郡的文明内涵愈加深沉有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已初步勾勒出了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升华途径。
城市“文明”与否,不仅包括生态环境,更涵盖了经济态势、城市建设、人文环境、市民素质、公共服务水平等多个层面——往小里说,考察的是城市面貌;往大里说,看的是治理能力、民心得失。
“只留欢笑,不留垃圾。”50公里徒步南海线上发生的故事,生动呈现了一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文明城市创建新图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式的精神内涵,激荡起文明的涟漪,叠加起一座文明城市的新高度,也让南海变得魅力十足。
从“摘得金牌”“守护金牌”到“擦亮金牌”,南海在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深谙“唯有众行才能致远”的道理,让老百姓既成为受益者,又成为参与者、监督者、建设者和推动者。
回归实践层面,南海还有两个新的重要探索也值得总结:一是突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来保证市民的参与度;一是突出乡贤作用来保证更进一步的引领带动。
依托“城市大脑+智慧管理”的大数据优势,南海创新推出“南海区文明创建智慧云平台”,对城市问题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靶向治疗”,也为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开拓了一条新的高效便捷渠道。
然而,治理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意味着传感器、摄像头、信息技术的全面铺开。2022年6月,南海启动首届新乡贤推荐宣传活动,提出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新乡贤参政议事章程,为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风涵养等方面发挥作用创造便捷有利条件。
这两个实践层面的探索,一方面呈现出“事无巨细”风格,依靠科技对“文明城市”的测评项目、内容及其评价标准作出详细规定;一方面又呈现出“简约主义”风格,通过乡贤、志愿者、道德榜样等各类“主体”来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正如50公里徒步南海线上呈现的文明风貌,在城市颜值与气质不断跃升之际,广大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老百姓主动成为文明城市的建设者。
记者观察
一次文明跃升的巡礼
阔别三年之久,佛山50公里徒步再度与大家相约在灿烂春日,这场万众瞩目的盛事,成为城市开启提振信心、释放人气的热闹篇章,更将成为城市开年奋进不歇、耕耘不辍的火热象征。
于南海而言,文明城市创建正是一场“细微之处显精神,平时之中见真功”的远程徒步。
“50公里徒步”南海线,一些蜕变细节显而易见——越来越多志愿者“化身”文明使者,普通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溢满了人情味,全社会文明程度再上新水平……
徒步过后,醉美南海线,说的可不只是线路风景绝美,还有那数十万前进的行者,走完后的路线,只留欢笑不见垃圾。
一场徒步,数十万人共同“踏青”,赏的是春光,比的是素质,考验的是自律。徒步后的南海线干净如初,令人不由得不好奇,什么是这里得以维持文明风貌的比较优势?
众行致远!南海给出的关键答案是: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
南海深知,文明城市创建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百米跑”,而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远程行走”,需要所有人驰而不息的努力与坚守。
立足眼前、着眼长远,南海把功夫用在平时、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化雨,志愿精神绽放光芒,公民道德建设引领风尚,不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让文明的种子在南海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50公里徒步背后的城市文明,流淌自细节,更藏于细节。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黄洁
通讯员梁丽基林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