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她 给了城市大大的温暖
残障人士李想葵被评为2022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李想葵(右二)与社区志愿者到大沥敬老院为长者们送上精彩的表演。
通讯员供图
“小朋友,过马路不要跑跑跳跳哦!”“请大家不要着急,安全最重要。”在南海大沥城区小学门前,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躯矮小的女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她就是李想葵。
李想葵今年70岁,是一名残障人士,脊椎严重变形。“小小”的她,身上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除了照顾同为残障人士的丈夫,还以三级伤残之躯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志愿者服务故事,志愿服务时数超过7300小时。最近,她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与记者见面时,她一头长长的直发在背上披散开来,身上穿着的是自己缝制的裙子,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让人不由生出钦佩之情。
用柔弱肩膀为丈夫撑起一片蓝天
就是这么一个身高不足1.5米的女子,为同为残障人士的丈夫、一级伤残军人黄卫明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李想葵3岁时,发高烧留下了后遗症,到11岁开始出现驼背情况,且越来越严重。
1977年,24岁的李想葵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黄卫明。当时,黄卫明因公致残,失去了思维能力,生活难以自理。在全家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李想葵仍执意嫁给了黄卫明。
“我尊崇保家卫国的军人,即便因伤退下火线,他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1982年,李想葵与黄卫明结婚。
婚后生活,远比李想葵预想的更辛苦。黄卫明身体虚弱,终日无言地在床上躺着,她每天不仅要打扫卫生、买菜煮饭,还要给丈夫喂药喂饭、洗澡洗衣,而当黄卫明大小便失禁弄脏床铺时,寒冬半夜也得起床拆洗被褥。
“几十年来,我只睡过11个‘天光觉’。”李想葵说,为了腾出更多时间照顾丈夫,她只能接些零碎活在家干。每天凌晨4点,她骑着自行车到松岗拿藤条回家,编织藤席,白天还要帮人带小孩,等傍晚孩子回自己家后,就出街捡纸皮卖,然后再捡柴火回家生煤炉煮饭。
这样的日子,一熬就是4年。有一次,因为太过疲劳,李想葵在骑车时睡着了,结果连人带车冲进水田里。
婚后第4个年头,李想葵成为一位母亲,孩子带给她无限的宽慰。此后,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到敬老院里为孤寡老人服务,唱歌给他们听;在一次捐款救灾倡议下,她带头捐款1000元,但结婚以来她为自己购买衣服的钱却不足百元。
用矮小身躯为志愿服务贡献力量
身体的一些缺陷,并没有影响李想葵奋进的步伐。坚强的她,不仅直面生活的苦难,也在心中点亮理想之灯、发出信念之光,以三级伤残之躯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奉献故事。
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李想葵坚持投身公益事业,致力于社区志愿活动,把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当作人生乐事。
2016年,沥兴社区成立“马路天使”志愿服务队,李想葵加入其中并成为志愿者骨干,协助开展“马路天使伴我行”志愿服务活动。她每天坚持在城区小学门口站岗,为孩子们提供交通指引,耐心指导家长、学生、居民有序过马路,有效保障了学生和家长的出行安全。
每逢周四,李想葵还会组织志愿者一起到城区小学内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马路大使”。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想葵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卡口管控、车辆排查,落实人员疏导、体温测量、健康码查询等各项防控措施……一天下来,事情满满当当。
成为志愿者至今,李想葵的志愿服务时数超过7300小时。2020年,她成了大沥镇沥兴社区大沥公园志愿V站站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每天坚持带领志愿者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认真清理地面的烟头、纸屑等垃圾,并劝阻不戴头盔、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为了更好宣传V站,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李想葵还带领志愿者携手社区推出了每月茶话会,主题不同的茶话会,既能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及建议,也能提升居民群众的凝聚力,有效促进邻里关系友好发展。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如江河永远不可能风平浪静。一旦厄运袭来,是被它击垮还是顽强抗争,这是坚强与软弱、英雄与懦夫的真正分水岭。”这是李想葵抄贴在墙上的一段名言,也是他们一家的精神食粮。
如今,丈夫黄卫明的身体已逐渐好转,慢慢有了自理能力,有时还能下地行走,而儿子也已大学毕业。经历30多年的荆棘磨难后,李想葵终于开始尝到生活的芬芳。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通讯员林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