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就是我们的大海”
“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就是我们的大海”
(上接A01版)
自2021年开始,阿里巴巴国际站先后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合作,帮助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线上窗口开展全球贸易。平台相继开设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专题国家馆,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中小企业入驻。
“我来这儿想找到最新鲜的中亚坚果。”参加论坛的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晶香食品公司负责人王保华说。他的公司主要生产芝麻酱等调味品。经过深入调研,他们看中了中亚的葵花子和芝麻,今年计划新增10倍产能,希望同中亚产地的商户直接对接。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产业方面的合作机制也日趋完善。17日举行的国际农业合作分论坛上,上合农业产业发展联盟正式启动,通过持续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为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建构基本框架。
产能合作走深走实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发展非常迅速。”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别克博耶夫·丹尼尔在能源合作分论坛上说。
2017年,吉尔吉斯斯坦在中方支持下完成比什凯克热电厂的现代化改造项目,发电量从原来的每年2.62亿度提高到17.4亿度,供热量则增加了近1倍。双方在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也稳步推进。
聚氯乙烯生产综合体项目是中乌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工程。项目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7.5万吨烧碱和30万吨甲醇,不仅能满足乌国内需求,还可出口至周边国家及市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乌方希望继续与中国企业在其他标志性产能项目上开展合作。
目前,中国同中亚五国已确定的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有数十个,涵盖汽车、能源、冶金、化工、医药等众多领域,投资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互联互通通达全球
2022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有关部门签署《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亚欧大陆运输大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9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开花结果,有力带动沿线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往来驰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成功建成,为中亚国家打开通向全球市场的大门。
参加论坛的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我们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他说,2016年3月26日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满载货物返回西安港,这就是爱菊集团油脂专列,装载有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2000吨非转基因优质油脂。
“2016年底,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建成了30万吨油料加工厂,目前在北哈萨克斯坦州形成了150万亩的跨国订单农业种植。我们还联合西北农林大学和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跨国联合实验室。”刘东萌说。
随着一批互联互通项目相继建成,中国与中亚初步形成了覆盖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的全方位、立体化联通网络,为维护亚欧产业链供应链通道畅通奠定坚实基础。自2022年7月“中欧班列—上海号”开辟中亚线路以来,“钢铁驼队”往返穿梭,让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巨大的贸易潜力得以充分释放。中国商品搭载中亚班列一路西行,中亚地区的各类货物则一路东进,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转为海运,继而通达全球。
中亚地区远离海洋,但中亚朋友常说“我们紧靠中国,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就是我们的大海”。中国愿同中亚国家共享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先进技术,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