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创介入技术救治上千名患者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及血管介入科主任张启周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人

■张启周给科室医生讲解病例。

■张启周(左)带领团队为患者做介入手术。 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摄

■张启周入选第一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专家库名单。

“我们很替主任高兴,因为他值得!”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专家库名单,全国共有116人入选,佛山仅有1人上榜。他就是凭借在介入医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及血管介入科主任张启周教授。
“张主任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兢兢业业30多年,救治上千名患者。他还把毕生所学教给了我们,可谓良医、大医!”科室医生栗国梁说,这个国家级的荣誉,对张启周来说实至名归。
“肿瘤”“血液病”是人们听到就害怕的两大类疾病,张启周几乎每天都和它们打交道,在肿瘤介入和非肿瘤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数次通过介入治疗抢救各种大出血及肿瘤危急重症患者。在他的带领下,医院肿瘤科在佛山乃至全省都享有较高声誉。
名医档案
●姓名:张启周
●职称荣誉: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大学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全身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核医学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介入医师协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技术特长:为广东省卫生厅第一批获得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资质的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临床介入诊疗技术,可开展多种外周“高、精、尖”介入手术。
/技术一流/
微创介入疗法处全市领先水平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介入治疗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疾病治疗之中,患者不需要承受开刀带来的风险和创伤,却得到和开刀等同甚至优于开刀的效果。
1988年,喜欢挑战的张启周从医科大学毕业,选择了这一新兴领域。他一路从东北地区辗转到了广东深圳,跨越大半个中国,只为对介入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十多年的时间里,张启周在微创介入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2009年初,他从深圳调到了南海区中医院(现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当时有不少肿瘤患者到医院求医,但苦于缺乏肿瘤领域的带头人,医院肿瘤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张启周刚来时,整个科室只有20张病床,可以开展的治疗技术也不多。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张启周首先通过吸收专业技术人才的方式壮大队伍,一步步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各项新工作和新技术。在发展肿瘤科的同时,他还成立了介入科,承担全院外周介入和非血管介入的治疗任务,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很快得到同行的认可,三水、高明、禅城等地医生纷纷前来学习借鉴。
“张医生,可算是等到你!”前不久,患者赵姨和家人来到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的病房外。趁着张启周查房的时段,蹲守在门禁区前等候。看见张启周走出来,赵姨赶忙起身向他走去,紧握着他的双手并连声道谢。
赵姨是一名原发性肝癌患者,她曾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治疗,大多数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开刀手术,但赵姨和家人认为风险太大。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了,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预期生存期也大大缩短。经亲戚介绍,赵姨找到了在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上拥有丰富经验的张启周。
综合患者本人及家人的意见,张启周带领团队为赵姨施行了介入栓塞灌注治疗,通过微创插管,达到了外科切除的目的。一个月后,赵姨复检时,结果显示病灶已经完全消失,“连刀都没开,就把我肝上的癌细胞给饿死了,医术实在是高!”
/医者大爱/
尽量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
不用开刀,只需通过微创介入就能达到外科切除效果,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张启周介绍,放射介入手术有两种手段:一是找到为实体瘤输送营养的血管,在血管内精准插入“微导管”,注入栓塞材料,中止血供,相当于给肿瘤“断粮”,没有营养输送的肿瘤会慢慢被“饿死”,从而为手术切除铺平道路;二是将化疗药物直达病灶,降低副作用,靶向“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转移。
微创技术治疗肿瘤具有微创、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性。近年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的实体瘤介入栓塞技术逐渐成熟,得到了不少患者认可,经常有省内外肿瘤患者慕名而来。
“2床患者是湖北来的,腹主动脉瘤,昨天做了介入手术,各方面恢复得都不错;41床是海南的,白血病患者,此前做过两次化疗……”肿瘤二区办公室里,值班医生向记者介绍着住院患者的情况。
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治愈一切疾病”的地步,而张启周教授所从事的专业针对的恰恰是一些更为疑难、棘手的疾病。一些少见的、急危重的患者从不同医院转院过来,其中大部分肿瘤患者经历了较长治疗时间,更甚者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大医院中,承担着很大的经济压力。
为此,张启周和团队不仅为患者制定效果最佳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还常常为他们提供最“划算”的方子,小到一根几十块钱的缝合美容线,大到几千块的抗癌药,他都时刻想着患者能否负担得起、医保可报销额度,尽量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
做了上千台的介入手术,救治了无数病患,但每一次进入介入室,穿上铅衣的那一刻,张启周仍会感觉到压力和紧张。一方面,是20多斤的铅衣在给他压力。另一方面,是手术的成功与否带来的压力,“对于生命,我能做的就是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尽自己所能救助每一个生命。”
肿瘤是一个慢性演变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症状变化。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张启周与团队会对病人开展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结合中医疗法开展辅助治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给患者有“温度”的治疗。
每每看到患者状态变好、顺利出院,回归正常的生活时,张启周都由衷地感到开心。
/传承发展/
不遗余力推广微创介入技术
近年来,在张启周的带领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发展迅速,获评广东省“十二五”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南海区“十二五”肿瘤特色专科、“十三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等。还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胸部肿瘤联合诊疗中心,让南海市民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
目前,肿瘤科开设门诊及两大病区,共有床位102张,是全院开设病床最多的科室,常年入住率达90%以上。科室多位骨干医生可熟练开展介入治疗、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较高难度的医学技术。其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更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我们科室的氛围很好,很团结,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栗国梁说,肿瘤科面对的都是一些专业性强、难度较高的技术,因此张启周对团队成员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特别是在技术方面,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规范来做,做到细致、完美。在张启周的严格带领下,科室医生很快成长起来了。
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对于科室医护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也是一堂重要的实践“课程”。张启周领着一群人穿梭在各个病房之中,了解每个病人的身体情况。病人后续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要关注哪些指标的变化、要进行哪些特别护理……张启周在前面说,几位青年医生拿着笔记本或手机在后边记,“每次跟着主任查房,都能学到不少东西。”
新时代赋予新担当,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近日,凭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技术》应用项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人后,张启周有了更大的发展目标。他表示,未来会将科室分为介入组、放疗组、化疗组、中医组、血液病组等5大领域,实行团队分工,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推动科室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他希望可以通过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平台,体系化地把微创介入技术向基层医疗工作者推广传承,广纳人才,共同为我国肿瘤疾病的防治及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坚实保障。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蓝志中通讯员梁健桃吴桐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