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大爱 奋斗 守护
记者用四个关键词,讲述眼中的大沥改革发展故事

■广佛国际商贸城一隅。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凤池社区志愿者入户探访独居长者,传递城市温情。 珠江时报记者/何燕慧摄
光阴如水,弹指又一秋。
不知不觉,我来佛山已有13年,也度过了13个记者节。这13年里工作最聚焦的地方,便是南海大沥这个广佛腹地的经济重镇。
缘分这个东西很奇妙,来佛山之前,我对大沥没有多少了解。倒是受广交会参展企业的邀请,来广佛路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参加过新闻发布会,那时便对这个地方有一个不错的印象,却没想到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便与它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和记录大沥成长的记者,很荣幸见证着大沥改革发展的每一步。在第23个记者节,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与大沥相关的故事,它们分别关于蜕变、关于大爱、关于奋斗、关于守护,几个关键词塑造出的是一个城市的气质,也是指导我们不断向前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1
蜕变
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如果给你十年时间,你会发生哪些令人惊喜的变化?是更加丰富的阅历,还是日渐积累的财富,抑或是更为从容的气质?可能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在大沥过去的十多年,有一个版块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蜕变,那便是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版块。
来过大沥联滘片区的记者都知道,这里曾是一片废旧垃圾集聚的地方。蓝色棚顶的破旧厂房,到处堆放的废旧垃圾,臭气熏天的废气,不堪入目的污水,来来往往的摩托车小货车……这是珠三角改革开放早期野蛮生长的一个经典画面。
2009年我刚跑大沥的时候,这个片区的废旧产业已经清走,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当时这里正在进行土地整理,面积超120公顷,涉及5个村委15个权属单位,谈判的压力和阻力很大,但政府拿出了最大的决心要办成这件事,不但成立了商贸城公司,还以政府的名义先把地租下来,并且同步高标准打造九龙公园和九龙涌。环境在变好的同时,土地也整理出来了,广佛智城进来了,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落户了,一栋栋有色金属群楼起来了,南海之门来了,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来了……
十年努力,大沥联滘片区完成华丽“蜕变”,不但形成了大沥人气最旺的商圈,还成了大沥电商产业最集聚的地方,更诞生了大沥首栋“亿元楼”(指年纳税超亿元的写字楼),而且也成就了大沥最靓丽的城市景观,成为南海城市中轴线上千灯湖外的又一名片。
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沥“蜕变”最精彩的一个故事,由于见证了这里进驻的每一个项目的成长,更深知这个“蜕变”发生的不易。这个蜕变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大胆前行,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实现它。
关键词2
大爱
爱心传递让城市更温暖
作为南海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大沥的人口数量在七镇街也名列前茅,金融存款余额也同样名列前茅,“藏富于民”是人们对大沥的印象,这么多年跟进的一些民生新闻让我发现,大沥还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城市。
2012年9月,我接到盐步东秀聚龙村村长电话称,他们村一村民因做好事伤了八根肋骨,如今住进了市一医院ICU病房。随后,我马上赶到盐步聚龙村,采访了多名村民,还原事发当日的情况:9月16日清晨,村民发现有人驾驶面包车来村里偷狗和汽油,歹徒在逃跑过程中恶意撞倒了积极抓贼的村民周锡华,车子还从他身上压过去并拖行十多米,导致他断了八根肋骨,肺部也受到损伤,耳朵被碾掉一只,背上大面积擦伤,内出血情况非常严重。
当时,我在第一时间发了《华哥勇拦盗贼被碾断八根肋骨》的报道,刊出后不少市民来电关心华哥病情,热心读者、大沥商会等纷纷表示要为华哥捐款。我们的报道引起了当时的大沥镇委书记的关注,他还于次日前往市一医院慰问了华哥一家,一些部门和团体还为他们一家送上慰问金。而后,华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证书。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周锡华因见义勇为而受伤,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社会各界的关爱使其得到了很好的康复,也实现了大爱和正能量的正向循环,这正是大沥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关键词3
奋斗
没有困难,只有办法
接触大沥这么多年,遇到的最激荡人心的事情,还是与大沥铁军一起奋斗的故事。
前面提到,联滘片区的蜕变是大沥这十多年来城市界面最大的亮点,实际上整个南海城市中轴北延线,还有大量的区域需要城市更新,其中河西片区便是中轴北延的第一站。但这个地方的旧厂房一直拆不下来,这个节点搞不定,大沥的城市发展会陷入被动,南海的城市发展战略就施展不开。
去年记者节,大沥的领导和我们说,要打造一支大沥铁军,专门攻克这些村改顽疾。几天后,大沥铁军便进驻河西社区,17个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形成工作组,以包干的形式去谈剩余租约的解除。
看到大沥的豪情壮志,我们意识到,这将是大沥历史性的时刻。为了见证这座城市更新的历程,我们的记者也马上去河西驻点,跟着工作组一起进家入户,直击征拆工作的全过程。在这里,我们与大沥铁军齐加班、同入户、共吃盒饭。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沥铁军仅用十天时间,便完成了这个片区的攻坚任务。随后,大沥铁军多点开花,又完成了沥北、雅瑶、泌冲等社区的全域土整,为产业发展腾挪出300多公顷土地,可以说是创造了很多奇迹,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沥这种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士气,深深地震撼了我,不禁想起苏联电影《格兰特船长的孩子们》中的插曲:“谁要快乐,就能微笑;谁要做,就能成功;谁要寻找,就能得到……”奋斗是新时代最美的姿态,也是大沥这个经济重镇最有力的城市底色。
关键词4
守护
让文化和城市双向滋养
大沥不仅是一个经济重镇,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刚做记者的时候,每年必办的几个文化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醒狮盛会,一个是“平地冬祭”,另一个便是锦龙盛会。
每年正月里,来自广佛两地的狮子,都会受邀来到大沥,以狮会之名切磋技艺。而每到冬至,在大沥平地社区的黄氏大宗祠,便有来自各地的黄氏后人齐聚一堂,在黄氏长者的主持下行祭祖礼,吃“八大簋”团圆宴,并进行“太公分猪肉”。每每此时,看到冬日的暖阳照在黄氏宗祠那经过岁月沉淀的瓦片上,照在百岁老人虽布满皱纹却笑容和煦的脸上,照在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上,便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幸福感。
此外,锦龙盛会也是大沥一个不得不提的文化名片,因为大沥有珠三角历史最悠久的、在龙舟界大名鼎鼎的“盐步老龙”。对于无龙舟不端午的大沥而言,每年举行的盐步老龙起龙仪式,便是拉开珠三角端午龙舟赛的关键事件。
仪式的过程简单,但盐步龙涌村的村民却做得非常认真,一个个龙舟大汉穿着短裤,光脚站在及腰的龙涌里面,一铲一铲地把老龙周边的淤泥挖出来。一位村民告诉我:“小时候,看到爷爷和爸爸在涌里起龙,就觉得很骄傲,现在自己长大后,也每年参加‘起龙’,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传承。”这句话令我深受触动。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为什么盐步老龙能被这么多人自觉自愿地守护?因为盐步老龙的故事传递了诚实谦恭、竞争有道、和谐共处的精神,这种精神让珠三角的龙舟人敬之爱之,这种精神让世世代代的盐步人乃至大沥人真心守护之。
如今,大沥正计划以盐步老龙为主题,通过三旧改造建设文化生态公园,全力打造省佛通衢文化带,让盐步老龙文化润泽更多人群。更让人期待的是,大沥如今还将提升城市创意、城市美感、民生配套当成重点工作来抓,打造宜居宜业的全龄友好城市。
十多年相遇,和大沥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将这四个分享予你,想了解更多的故事,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全媒体报道。正值第23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一起向美好蜕变,为大爱而呼,为梦想奋斗,坚守初心,一起铸就能量满满、活力满满人生,也期待现代化活力新大沥更精彩的故事继续上演。
文/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通讯员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