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金沙中学教师叶美华:
施行鼓励式教育 激发学生自信心

■课后,叶美华耐心回答学生问题。 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摄
■人物档案姓名:叶美华
学校:丹灶镇金沙中学
从教感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幸福的人。
主要荣誉:佛山市“三名人才”名班主任、南海区高级班主任、南海区十佳班主任;2020年第二次荣获南商教育基金班主任称号。
“接手一个毕业班,通常是从学生最基础的精神状态做起,初三学生压力大,因此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作为丹灶镇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丹灶镇金沙中学教师叶美华从教已有32年。其中27年,她都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直教导学生磨练坚强的意志力,勇敢地去挑战初三、战胜初三,从而获得更好的提升。
叶美华是一位热爱教育的人,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幸福的人,始终坚信幸福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渴望。
》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每年,叶美华都会把学校的喜报,也就是身边的学长学姐如何通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然后升到理想高中的事例讲给刚刚上初三的学子们听,点燃他们内心的自信,进而开展一些激励机制。叶美华介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仪式感,“班会课上,我会奖励一周以来做得好的学生,并在班级群和家长群里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得到大家的肯定,他们的脸上也从开始的害怕慢慢变得自信了。”
现就读桂城中学的李梦祺曾是叶美华的学生,刚上初三时他很害怕,害怕的心态源于他的姐姐。姐姐比他年长两岁,已在南海中学就读,当时家里人经常跟他说:“你要向姐姐学习。”李梦祺的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于是就产生了压力和害怕的心态。
叶美华了解情况后,和英语老师一起积极帮助他解决问题。“当时我们跟他说,你每天用课余时间专门读10分钟英语,坚持一个星期,发自内心去坚持,看你能坚持多久。心里不要想着去和姐姐比,把这个念头先放开,看能否做到自觉朗读,培养语感。”叶美华说,一开始他一个星期能坚持三天,老师们大大地表扬了他。第二个星期开始,他觉得英语读起来也不难,自己不结巴也不那么害羞了。随后整整一个月,他都能够做到坚持,心无旁骛地大声去吼,慢慢地培养语感。
课堂上,李梦祺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还在小组讨论里当组长。他的英语成绩开始往上涨,最终在中考获得120分的满分。
这个鲜活的案例证明了叶美华的“鼓励式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每一届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表现,所以每一届我都在成长,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加上我自己的专业,融合在一起就能够进行一些思想上的碰撞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增强自信心。”叶美华说。
》思想启迪
激励学生为社会做贡献
今年下半年开始,叶美华转到初二年级负责教学工作,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
叶美华介绍,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包括价值观、爱国主义,以及同学之间、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诚信友善等。在学科教学里面,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思维,课堂上把问题结合实证材料抛出去之后,让他们参与到理性的分析,发现问题是什么,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进而得出一个正确的做法和对问题正确的认识。
“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并应用到笔头上去关心国家大事,启迪他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叶美华说。
道德与法治听起来似乎有点枯燥,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这门课?叶美华的做法是,在课堂上经常插播小视频。内容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常见问题,如食品安全,在餐馆吃饭食品有一根头发怎么去调解协商?首先是和店家沟通协商,调解不成,然后是12315消费者委员会的调解,进而是寻求法律机构的帮助,最后是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民法典获得赔偿。
叶美华说,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增强了他们的法治观念,然后懂法、用法,生活当中还要去护法。慢慢地,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从而爱上了这门课。
叶美华是一位热爱教育的人。从教32年来,她经常和父母开玩笑:“你们养了一个女儿,永远都是15岁。”叶美华认为,教师的职业会让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学生一同成长。“我觉得自己永远接触到的是社会当中最美的花,这个花永远都是有笑脸的。”
这些祖国的花朵常常让叶美华充满感动。一句暖心的话,让学生豁然开朗,第二天他就会给你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昨天的那句话让我获益匪浅,我爱你,这是我带来的好吃的小食品,你尝一尝。”晚休值班时,学生跑来说:“老师我带了一个鸡蛋,这是我从老家几千公里带回来的土鸡蛋,已经煮好了的,你可以吃。”这些点点滴滴,都让叶美华心里暖暖的。
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