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0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
    • 习近平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授予“友谊勋章”并举行隆重颁授仪式
    • 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佛山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 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 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第A02版:要闻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
    • 习近平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授予“友谊勋章”并举行隆重颁授仪式
    •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 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佛山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 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第A03版:要闻

    • 城在山水间 家在公园里

    第A04版:要闻

    • 发展全民志愿 筑牢善治基石
    • 产业发展谋转型 人大代表来支招
    • 里水再添5个社会工作服务点

    第A05版:要闻

    • 学生登上公交车体验车辆盲区
    • 又一高企在狮山摘地扩产
    • 耐心劝导督促 业主自拆违建
    • 石门中学校史研究专著发布
    • 学校党员“双报到”服务社区受好评

    第A06版:映像

    • 水上婚嫁重现儒溪水道

    第A07版:健康

    • 全力打造五位一体的基层医院典范

    第A08版:视野

    • 梦圆九天
  • 数字报首页

A03:要闻

城在山水间 家在公园里

南海区政协深入走访调研,解码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绿美活力与品质生活

2022年11月01日

■千灯湖公园城市空间数字文旅剧《千灯谣》在湖面上映。

■市民在草地上露营。

■亲子在桂城儿童公园玩耍。

■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

“在公园里露营已成为一家人度假、过周末的主要休闲方式。”最近,南海市民张小梅经常打开汽车后备厢,拍照展示她的露营物资,发给朋友们“抄作业”。国庆假期,她和家人去了南海好几个公园,深度体验了一把“帐篷游”。

公园里搭帐篷、绿道上骑行、千灯湖泛舟……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因“城在山水间,家在公园里”变得不一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连日来,南海区政协“构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指标体系”调研组深入走访南海,专访专家学者、政协委员、新南海人等,调研中发现,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区到乡村,南海大力实施公园化战略,建设家门口的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亲水空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各具特色的公园不仅是建设现代化活力城市的南海表达,还是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的重要载体。

迸发“绿色新活力”构筑城市美好生活的底色

《佛山市南海区人口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显示,南海区平均常住人口密度(0.34万人/平方公里)远高于粤港澳大湾区,除深圳、东莞外的珠三角其他城市平均水平。预计2025年南海全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88万人。

从区域位置看,南海位于广佛核心区,南海-广州候鸟人群约40万人,其中居住在南海、工作在广州的广佛候鸟人群约28万人,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大沥、桂城与里水。

面对快速涌入的人口,南海一直谋求转型,使城市发展导向朝着更高质量、更精品化的路径上来。早在2014年初,南海区推进落实十件民生实事时,就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公园化战略,推动城市品位不断提档升级。

随着“公园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南海沿着灯湖中轴由南至北,建设了千灯湖公园、大沥九龙公园、雅瑶湿地公园、孝德湖公园等多个“绿肺”。各镇街见缝插针地建设大中小型公园、社区(体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不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南海的绿美活力,藏在各具特色的公园里。

以桂城街道为例,目前,桂城已建成大小公园超18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个公园。凭着“在城市里游山玩水,在公园里工作生活”的绿色活力,桂城曾获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园城市典范。

一园一韵、一园一景,南海区政协调研组边走边看、边问边记,各类公园主题各异、别具特色,一道道“家门口的风景”让他们印象深刻。

上午时分,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的大草坪已“种”上不少帐篷,市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自在奔跑;午后天晴,大沥镇沥中社区陈边村十三巷里嬉笑打闹声不断,村民们走出家门口,就能在小菜园、小公园等“四小园”里享受惬意;傍晚时分,S47广佛江珠高速平胜桥下的极限运动公园里,轮滑少年在330米滑板泵道跳跃,感受极限运动的活力和心跳;夜幕降临,千灯湖公园水幕上的大型数字文旅剧《千灯谣》《南海潮》与周围化身巨型荧幕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市民泛舟湖上,天上月和水中月尽收眼底……

“在我心中,最具活力的城市就是家乡南海,这是我生长的地方,她发展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好,绿化优美,交通便利,有很多免费的主题公园和历史博物馆。”在调研中,南海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陈秀文表白南海,她说自己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园。

从极限运动公园到文化公园,再到AI公园……南海政协调研组发现,在南海,市民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公园,南海迸发出的“绿色新活力”,构筑着美好生活的底色。

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南海仅市政公园就有169个,全区绿地面积达2686万平方米,较2012年新增1059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南海已建设绿道541公里。

撬动社会资本建公园在公园里感受南海名企担当

制造业是南海的根和魂。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文化,强有力地推动着南海迈向高质量发展。在南海,还有一类非常特别的主题公园,这里除了有生态元素,还有南海名企“冠名”。

2021年12月初,南海在全区范围启动“名企百园”建设,目标在3年内建设或改造提升不少于100个公园,打造一批宣传区域产业品牌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最佳载体。

“名企百园”启动2个月内,就得到了南海区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多家企业纷纷以无偿捐建、捐赠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或解决方案等多种方式参与首批20个公园建设,投入资金超1900万元,新建或提升公园面积约11万平方米。今年3月31日,南海第二批“名企百园”启动建设。

南海区政协调研组认为,“名企百园”有别于一般市政公园、社区公园,这些公园的关键在于“名企”,既有绿化,又注入了企业或所在行业的文化元素,构建企业与市民生活的融合空间。

例如,由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建设的狮山“华兴之光”运动能量场巧妙融入了企业产品元素,集文化娱乐、运动休闲、智造科普、玻璃主题休闲的文体综合空间,共同营造“狮山智造”的社会氛围。

撬动社会资本建设公园,南海不止于此。行走在西北两江环绕的九江,新乡贤关杰初认捐建设的源林西江湿地公园正在施工中。该公园计划结合九江孕育出的儒林文化、鱼花文化、龙舟文化等,打造“桑鱼乐园”“远航之途”等六个主题景观,致力打造九江“名企百园”新名片,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展示工业文化的“最佳窗口”,也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南海以制造业发达著称,近年一直在推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但是很多当地市民对于本土制造业的感知度并不强。‘名企百园’让企业进入社区和公园,市民看到的是公园,更是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一种物理形态的展示方式,把我们的产业真正融合到社区中,融合到城市每一个角落里。”在南海区政协委员、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斌看来,南海区推动“名企百园”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朱斌表示,“名企百园”项目的持续推进,为企业回馈社区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也让市民对于南海作为制造业名城有更直接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空间,真正把企业展示和市民生活连在一起。

在公园里感受南海民企担当,南海正积极探索政企联动,构建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大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构建“理想坐标”推动“公园+”城市的商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公园不仅是城市的“颜值担当”,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因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南海持续吸引人才的到来,是许多人心中的活力之城。

坚持生态优先,城市活力更加强劲。在调研中,不少政协委员都为南海的生态文明建设点赞:“近年来,南海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较大,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南海的绿化覆盖率很高,非常宜居。”“城市活力有很多维度,城市生态环境就是其一,南海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南海区政协调研组认为,绿色活力还催生着新机遇,南海在打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城市的同时,在有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打造各类“公园+”的生活和消费场景,推动“公园+”城市商业发展,引领消费的“流量密码”。例如,开在丹灶翰林湖农业公园里的翰林书屋有美景、有产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活力指标之一,南海政协调研组建议,南海在公园规划、建设中应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那些城市环保“盲区”“黑点”改造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

南海讲师团副团长谢晓云认为,想要打造幸福宜居的城市环境,必须出好“人文”和“生态”两张牌,主动对接广州中长期规划,巩固广佛全域同城化先行优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助力广佛两地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共建示范区。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南海,是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关键。”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区工商联主席、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建议,南海应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协调发展各类产业,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展望未来,构建让城市在自然中有序生长的“理想坐标”,南海正在加快建设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戚伟雄黄永程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