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基层“贤力量” 共画善治“同心圆”
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松塘村乡贤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古村活化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上金瓯社区松塘村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乡亲们共贺宗祠修缮竣工。 通讯员供图
■季房六世祖祠修缮中。
■乡贤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9月,松塘村发出修缮松塘区氏宗祠和完善族谱的倡议。短短11天时间内,就筹得捐款300多万元;
2022年8月,区维瀚后人同意在原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出租区维瀚故居,用于与故居历史文化相关的展陈及公益活动,并先垫支了15万元用作修缮故居;
2022年10月6日,松塘村季房六世祖祠筹款修缮,凝聚乡贤力量,仅一天时间就筹得53万元……
近两年,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松塘村乡贤善举不断涌现,带动村民自发筹款修缮多个文物古建筑,推动古村文化保育与乡村振兴,多维度打造古村活化升级的“松塘模式”,为南海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松塘力量”。这也是深化西樵镇“抓党建、促改革、强基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若干措施,以“一核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体现。
乡贤踊跃捐款推动古村文化保育
漫步在松塘古村,清风习习,迎面而来的是800多年翰墨流芳的气息。如今,古村落内各种施工车辆、作业人员及机械装备发出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生机勃勃的新乐章。
松塘村自南宋开村以来,已有800多年历史,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相映成趣。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等。如今,一批古宗祠正在修缮保育,重新焕发新魅力。
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季房六世祖祠在今年8月动工修缮,松塘季房修缮小组成员区耀华说,祠堂是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修缮保护势在必行,这不仅有效保护了古建筑,还能让先辈先贤读书积德的精神文化得以传承、延续。
据悉,该祠堂于1937年因地基下沉致墙体开裂,当时族人只是加上铁条进行简单修缮保护。然而,历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祖祠出现白蚁蛀蚀、瓦檐破旧等情况。因此,1988年,族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祠堂进行再次修缮。
区别于其他村“先筹款、再修缮”的做法,松塘村本次修缮采用边修缮边筹款的方式进行,并再次得到了松塘村热心乡贤的大力支持。这个国庆假期,松塘季房修缮小组组织了18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乡贤和村民齐聚一堂,参观了解季房六世祖祠施工情况,并现场发起募捐。
“初步预估筹得30多万元,但短短两个小时,乡贤、村民的热情持续高涨,最终筹得53万元,超出了预期。”上金瓯松塘塘西经济社社长、松塘季房修缮小组成员区裕培说,修缮工程需耗资近110万元,此次所筹金额超出预期,再加上42万元的启动资金,让接下来推动季房六世祖祠修缮筹款工作压力倍减。
近年来,乡贤善举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松塘文化保育的一大关键。2021年9月,松塘村以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为切入点,发出修缮松塘区氏宗祠和完善族谱的倡议。短短11天时间,该村广泛发动党员、族中长老、乡贤、群团组织等力量,筹得超300万元,用于区氏宗祠(又名保滋堂)以及世大夫家庙、见五大夫祠、仲房六世祖祠、季房六世祖祠的修缮活化。
上金瓯社区两委干部区国敏说,松塘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村中有文保十多处,今年修缮的7间祠堂有6间是文保单位,预计今年年底所有祠堂修缮完工,并将为南海区大地艺术文化节提供文化展示空间,实现“一个祠堂一个故事一个景点”。接下来,将大力发动乡贤力量参与文化传承、全域旅游发展等工作,推进松塘村创建国家3A景区,为西樵镇乃至南海区乡村振兴、“一核多元”基层善治贡献“松塘力量”。
激活乡贤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多年来,上金瓯社区充分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使乡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文化保育、基层善治的“新引擎”“新动力”。尤其是松塘村在活化古村和文化保育的过程中,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掀起了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凝聚群众力量,松塘村的保育和活化取得喜人成效:重修孔圣庙、重铺石板路,打造区梦觉故居和事迹展陈馆、松塘村史馆、西樵镇廉政教育馆;举行翰林文化节等民俗活动,烧番塔民俗得到央视全球直播;定向世界杯总决赛第一次走进中国就选择了松塘村;主动融入西樵全域文旅开发古村旅游线路……此外,在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生态保护、古迹修缮、文化整合等方面多维度打造古村活化升级的“松塘模式”,并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在一批古宗祠修缮保育的热潮下,今年8月,区维瀚后人同意将区维瀚故居出租修缮,并将20年租期全部租金扣除修缮款后以“区维瀚奖学基金”的名义捐赠给松塘翰林文化协会作有效监管,以充实奖学基金及翰林文化建设之用。“松塘村素有读书积德的文化氛围,成立奖学基金,鼓励更多优秀学子勇敢寻梦。”区维瀚后人、松塘村桂阳经济社社长区善敏说。
10月3日,“千年松塘翰林书乡”2022年第十届翰林文化节活动如期而至。其中,松塘村的“奖教奖学”活动历来是翰林文化节的重头戏,村里每一名考上大学的学子都能获得奖励。今年“区维瀚奖学基金”的设立,丰富了奖学奖教形式,激励学子们读书积德。
区维瀚奖学基金是由松塘村乡贤筹建的三大基金之一,其余分别是区邦燊敬老基金、区大典奖学基金。
2012年,松塘村发起翰林文化建设捐款,成立翰林文化协会,奉“积德读书”为翰林文化核心,并设立奖学基金,奖励每年升读高校的村中子弟,激励学子努力求学上进。其中,翰林公区大典后人区奇贞老人在2013年设立“区大典奖学基金”用于奖教奖学。过去10年,松塘村累计有161名村中子弟获得奖励,共计124800元。
从敬老助学,到古村保育、文化活化,乡贤力量无处不在,他们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文化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基层治理。
如松塘村曾有一段时间环境杂乱,文化保育力度不足。很多村民不愿意看着家园就此衰落,其中区子广、区振作等文化志愿者就主动站出来,合力深挖松塘村历史文化内涵,编撰史料,呈现开村以来的古楹联、古诗词、风俗习惯、人文轶事等。同时,在政府鼓励下,村民们还自发制订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要求村内的有证土地、祠堂、民居等项目的改造,保持古村岭南建筑风格。此外,村里建立导赏员队伍,村民们发挥主人翁精神,怀着对家乡的满腔深情与热爱“讲自己村里的事”,让松塘村的历史文化变得更加生动。
凝聚乡贤力量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
上金瓯社区充分发动乡贤力量,正以“一核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也是深化西樵镇“抓党建、促改革、强基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若干措施的体现。
西樵人杰地灵,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当代乡贤,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乡风涵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今年97岁的关祥是南海离休干部,潜心于地方历史文化保育、记录、推广60载。作为文化乡贤,他被南海人誉为“西樵活字典”和“西樵通”,先后参与《南海县志》《九江志》和《西樵山志》的编纂,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挖掘、整理西樵山的历史文化、石器文化、草药文化、诗联文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扛着锄头、干粮上山,勘察地质、寻找石器、挖掘草药,向村民了解西樵山的历史、故事,默默坚守在地方文化保育一线。“希望更多人了解西樵山文化。”关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初衷。
热心为街坊调解矛盾,多年为弱势老人送餐、通知老人体检、组织义工入户探访老人……这些都是今年71岁黄伍根的生活日常,他还被街坊们亲切地称为“根叔”。今年5月底,他被授予2022年“佛山市道德模范”称号。黄伍根说,仅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将继续带动更多人参与。
此外,还有不少旅外乡贤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并承担起桥梁纽带作用。“能够在我的家乡西樵举办这种公益项目,让我十分感动。”今年8月,“汇爱筑家·同心圆梦”项目在儒溪村启动,帮助困难家庭修葺老旧房屋。该项目获得澳门筑家慈善会支持,得益于西樵乡贤余成斌的推动,他希望凝聚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家庭,改善民生,未来将公益设计活动覆盖全区,走向全国。
香港南海西樵同乡会名誉会长、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潘景回乡参访,期间受聘为西樵镇关工委讲师团成员,助推西樵大健康产业、特色文旅项目等发展,带动新乡贤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乡贤们凝聚力量,共画基层善治的“同心圆”,助力村居基层治理。如爱国社区杏头村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乡贤队伍,建立“党员+股东代表+户代表+乡贤”的议事新模式,不仅助力该村各类重大事项依规合法高效落地,还为村中各类节庆活动和各项民生工程提供资源和服务支持。如今在杏头村,不论是龙舟赛还是小学、文化楼、图书馆的建设,都离不开一众乡贤的资助。
以乡贤力量促治理,开拓基层善治新路径,是如今西樵紧抓的重点。目前,西樵镇正加快落实“抓党建、促改革、强基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若干措施,实施新乡贤选树计划,选树一批有品德、有能力、有公益心的南海新乡贤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基层治理工作,以“一核引领、多元共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 通讯员关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