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番进社区”公益展演活动走进叠南社区
唱响佛山十番 家门口感受非遗魅力

■叠滘初级中学表演《佛山十番》。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摄影报道)锣鼓喧天,飞钹绝技轮番上演!8月26晚,“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佛山十番进社区”公益展演活动走进桂城街道叠南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南海区国家级非遗项目十番音乐(佛山十番)的魅力。
《洒金钱》打响头阵
本次活动由佛山市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主办,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佛山市南海区何广义堂十番锣鼓队承办。
“佛山十番”是佛山宝贵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岭南传统音乐之一,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南海区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每逢春节、端午、七夕、中秋等民间节日,以及北帝诞、出秋色等民俗活动,总能见到十番表演,民间更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
一直以来,南海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积极推动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南海共有“佛山十番”国家级、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其中从艺时间超60年的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汉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汉镐、何汉耀和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庆信。在当晚的演出中,老一辈传承人以佛山十番《洒金钱》打响头阵,获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佛山十番”进校园
老技艺需要传承和创新。以前,茶基村的十番“传男不传女,传本村不传外村”,导致学习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后来村中年长传承人打破传统,成立了首支女子十番队,并积极参与各项展演活动。舞台剧《巾帼十番》便回顾了女子十番队成立和发展过程,展现了女子十番队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体现了十番传承人勇于创新、敢于改变的时代精神。
为更好地传承十番音乐,南海还主动改变以往师徒传授、心口相传的民间传授方式,让十番音乐从民间走向学校。作为主要开展保护传承工作的单位,南海区何广义堂十番锣鼓队积极参与各项展演展示活动,并与叠滘初级中学、桂江第二小学等学校积极开展“佛山十番”进校园活动。
2020年7月,叠滘初级中学、桂江第二小学被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列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其中,叠滘初级中学自2012年起启动“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形式把佛山十番纳入校本课程,其表演《佛山十番》在2021年佛山市中小学广东地方音乐交流展示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非遗融入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