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
六载奋进展担当 潮起击桨启新航
丹灶镇委党校要成为“南海雄师”精神和“丹灶先锋”精神提炼总结、推广普及、实践应用的阵地

■中共丹灶镇委党校。

■改造升级后的培训室。
2022年上半年,丹灶镇累计签约、落地项目超50个,计划总投资额超180亿元,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动工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势推进。
丹灶镇正处于高质量全面发展的跑道上,尤其需要全面过硬的党建支撑。6月30日,丹灶镇举办“阵地强基·雄师铸魂”丹灶镇“七一”系列活动暨镇委党校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启用仪式。“基层党校要增强政治属性,围绕中心大局;沿袭新发展理念,提高教研学水平;规范管理,打造品牌。”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参加启用仪式并表示,丹灶镇委镇政府始终贯彻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勇于前行、担当有为,尤其是创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不仅提高产学研水平,还有效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丹灶先锋”的作用,也无愧于“丹灶先锋”的称号。丹灶镇委党校要积极打造自己的精品课程,成为“南海雄师”精神和“丹灶先锋”精神提炼总结、推广普及、实践应用的阵地。
丹灶镇党委书记陆文勇现场围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专题党课,进一步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的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软硬件配套进一步完善提升创新理念建设基层有为党校
在丹灶镇仙湖氢谷,矗立着一座生机勃勃的红色学府——中共丹灶镇委党校,它与佛山仙湖实验室、南海实验学校呈三角形布局,在仙湖氢谷核心区形成相连的科研教育片区。
为破解基层党员学习培训资源少、缺乏系统性的难题,丹灶于2016年7月成立南海区首个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这是丹灶镇委党校的前身。2019年,丹灶镇委党校与全市其他镇街党校同步挂牌成立。自此,丹灶镇委党校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软硬件建设、实体化运作等方面进行全盘谋划,成为佛山基层党校的标杆示范样本。
丹灶镇委党校主体建筑占地2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置有大小阶梯室、培训室、党史馆、图书室、讨论室等功能场室,具备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今年,丹灶镇委党校升级改造工程投入1145万元,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可同时培训人数由230人提升至1000人。升级改造后,将为建设主题特色鲜明、基础保障充分、培训效能突出的基层标杆党校增添新的动能。
丹灶镇委党校建立了由镇委书记任校长的组织架构,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艳玲担任名誉校长,牵头制定镇委党校的发展规划;聘请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文利等人组成顾问团指导党校日常运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专人专岗专业。
同时,为破解乡镇党校“师资少”的难题,丹灶镇委党校通过“外引名师+内育讲师”组建了一支150余人的师资队伍。以“严选优育活用”机制选育40多名本土讲师,促进本土讲师累计开发、讲授党史党建、爱国主义、镇情村情、乡村振兴、三旧改造、招商引资、群众工作、扫黄打非等近百堂课,形成了“干部教、教干部,基层讲、讲基层”的干部锻炼模式。
丹灶镇委党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学员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效果。通过“菜单+点单”选课、“课堂+现场”教学、“理论+实践”培训,打造极具本土特色的课程。今年,丹灶镇委党校开发了佛山市第一个3D沉浸式党性教育情景课室,通过沉浸式投屏技术,打造出“红船”“遵义会议会址”“窑洞”等历史模拟场景,结合专题课程讲授,实现3D沉浸式教学。
丹灶镇委党校还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与省、市、区三级党校以及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以丹灶为主要样本的课题研究,提炼“丹灶模式”,既为教育培训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也为丹灶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锤炼党性筑牢基层有为堡垒知行合一锻造基层有为先锋
丹灶镇不断创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持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是佛山最早实现每年对党员进行不少于两轮全覆盖轮训的镇街之一,形成千人大党课、送课进村居、书记上讲台、党校云课堂等多元化“组合拳”。
丹灶镇委党校紧紧围绕严把政治关口、开拓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质量三个原则,开创乡村党建课堂、“五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体系、3D沉浸式党性教育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了“1+N”培训模式,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夯实基层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丹灶镇委党校围绕区委、镇委中心工作,遵循分类教学的科学原则,开展定制化培训。针对机关中层干部、村居“两委”干部、储备人才和机关新入职人员四类干部群体,分别设置“凤凰”“鸿鹄”“海燕”“蜂鸟”四大培训项目,采用学分制对学员进行递进式培育,提升镇村两级关键干部群体的核心能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有为先锋。
今年,围绕丹灶镇“建设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的目标,丹灶镇委党校启动“新兴产业引育人才培训班”,全镇百余名经济干部、招商骨干、镇属公司中高层周末投身学习,锻造高质量复合型的招商队伍。
近年来,丹灶镇委党校承接省、市、区、镇、村五级培训任务。2019年丹灶镇委党校挂牌以来,举办了各类教育培训500多场次,培训人数超3.5万人次,发展成效位居全市镇街党校前列。
升级改造后的丹灶镇委党校将持续聚焦“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三大领域,做强“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实践创新”三大功能,力争实现“贯彻重要思想、强化人才支撑、总结本土经验”三大目标,成为佛山基层党校的标杆示范样本,为丹灶建设发展大局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丹灶镇党委书记陆文勇表示,丹灶镇要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原则,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办学治校的过程中,筑牢基层有为堡垒、锻造基层有为先锋、建设基层有为党校,努力打造基层党校的标杆示范样本,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建引领有力基层治理有“魂”赋能有为之乡高质量全面发展
身在丹灶,你会期待这座城市发生哪些变化?每个丹灶人的想法或许都不一样,但也会有共同点。
比如,“常见蓝天白云、繁星点点”“家门口能看病,孩子读书更方便”“马路干干净净,有大片的绿荫、明亮的路灯”“好就业、收入多、居住环境美,到政府部门办事更便捷”“基层的声音能够及时上传,民意、民声能够畅达”……每一个被期待着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成为有为之乡革新前进的方向,丹灶在党建引领下正全力以赴地改变。
丹灶镇党委构建了以镇委党校为核心的“1+28+N”党建阵地体系,累计投入2300多万元优化党校软硬件设施,建成南海区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基地,聚焦党性修养推进全员轮训、聚焦核心能力开展定制培训、聚焦基层治理夯实头雁工程,分层次、递进式、立体化促使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更加成熟,基层党员干部教学阵地迈向更高质量。
丹灶镇党委提出了“两率先”建强干部队伍,锻造有为先锋,率先常态推进村社两级头雁训练营,全覆盖培训村社两级干部,以“头雁”引领夯实基层党建,建强工作作风、凝聚发展合力;率先推进党务工作者专业化管理,创设“选育管用”四项举措,建立“资格认证+职业培训体系”,分类推进党务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既爱、又懂、更专的党务干部队伍。
丹灶镇党委紧抓示范引领、典型引路的作用,全力推进“有为水道”乡村振兴示范带“1+3+4”党建提升计划项目,加快实现南海区氢能产业链联合党委常态化运作,推动氢能企业党支部应建尽建。在首批7个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品经济社示范带动下,大力打造“一村一品牌”党建,推动村居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丹灶实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新兴产业集聚、常态化疫情防控……2022年,丹灶全镇上下正全面开启建设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的新征程。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丹灶先锋心无旁骛,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以敢闯敢试、跌倒再来的拼搏精神向前冲锋。丹灶镇委镇政府将为改革创新者撑起“保护伞”,为干事创业者服下“定心丸”,让干事者敢想敢干,让八方英才汇集丹灶,让有为之乡释放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和拼闯劲头。
先锋故事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以创新闻名全国的南海,哪里的先进制造业“创新浓度”最高?
很多人的答案应该是南海丹灶。这里是佛山乃至全国创新资源集中、创新要素完备、创新动力强劲的区域之一。
正在全力打造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的丹灶,喊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口号,还是一个当好企业“店小二”的“总服务台”,越来越多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助力创新创业的梦想开花结果。
4月19日,南海区氢能产业链联合党委在丹灶成立,全面摸排48家氢能企业,对79名党员登记做册,推动氢能企业党支部应建尽建。整合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发挥协商议事、资源整合、交流合作等作用,构建“党建引领、行业归口、产业链接、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党建工作新体系,探索一条以党建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丹灶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用高质量党建推动产业链发展,“红色引擎”助力越来越多的丹灶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如今,面积约140平方公里的丹灶是粤港澳大湾区日本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丹灶成为中国氢能产业的策源地,走在了中国氢能产业的最前列;丹灶也是中国安全产业的集聚地,成为这个领域的“超级明星”;丹灶还是佛山院士项目最多的镇之一。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优化土地空间配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南海区委区政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部署,丹灶镇快速响应,组建了一支由镇党委书记陆文勇挂帅,敢于冲锋、敢挑重担、敢于争先的“丹灶先锋”队伍,全面吹响攻坚号角,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起总攻。
前瞻思考,超前布局。一直以来,丹灶镇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串联织密镇、村(社区)、经济社三级党组织,通过锻造“丹灶先锋”磅礴红流,穿引起有为之乡的党建活力、创新能力、产业实力、生态张力、文化魅力、社会合力的万根线,探索“党建引领、先锋担当、支部行动、治理创新”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阳 通讯员邓显辉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