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科创“活水”湾区名镇成就科创新名片
里水正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里水与中发院合作,以中发兆创科技园为载体,打造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南海)工作基地。
近期,一场科技创新的浪潮正在里水掀起,“湾区名镇”将插上科创的翅膀展翅高飞。
继6月6日仝小林院士工作站签约落户里水,6月22日发布“千亿投资开启里水发展新征程”计划后,里水再次引来全城乃至全国关注——落户里水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南海)工作基地于6月23日启动筹建,将打造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2021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榜单中,南海有8个项目获奖,其中3个牵头获得大奖的项目全部花落里水。丰硕的成果背后,是里水多年来的坚持与投入。
今年5月,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将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作为南海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
对里水而言,发展科创正当时。里水正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战略新兴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产业大镇渴望科创“活水”浇灌
科技创新,是里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急需的“活水”。
里水的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全市32个镇街中,有7个镇街工业总产值破千亿大关,里水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里水全镇工
业总产值1313.83亿元。然而,里水产业却大而不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科技企业数量少,科创及转化平台更是少之又少。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里水掀起了一轮“思想再解放里水再出发”大讨论,将“产业发展动力弱”等7大短板摆了出来。
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动力弱难题?需要在创新中找答案。因为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里水这样的制造业大镇来说,产业发展动力足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及不及时,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
直面短板,里水主动出击。今年2月,里水与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发院)签约合作,以中发兆创科技园为载体,共同打造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南海)工作基地,并计划五年内打造成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南海)工作基地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仅用4个月时间,里水与中发院就引来了10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进驻,其中3个国家级领军人才创业项目、1个海归博士创业项目、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创业项目,涉及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产业领域。
引进一个,带来一串,带动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技术的流入,正是里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水”。里水将科创成果转化平台搬到家门口,将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本土企业在镇内可直接与科创平台、项目对接或合作,助推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
创新共同体推动“双链”深度融合
打造科创高地,吸引科创人才,里水有着其它区域难以比拟的优势。
地处佛山北大门的里水,向来是广佛交流最频繁的地方之一。里水是产业重镇,产业链完善;毗邻的广州,创新和人才资源极为丰富,当创新链与产业链在里水相汇,必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在贯彻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近期《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为里水与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的合作注入动力。
为实现科创平台零的突破,
里水不仅蓄力打造了高端园区引来中发院青睐,还与中发院发起成立了首期规模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将投向园区内高发展潜力、高附加值项目,优先支持园区成果转化项目在基层落地结果,未来还将引入15个国际和国内高端项目。
政府支持、平台进驻、企业共享,形成了里水“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一基金”发展模式,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补链、强链。如进驻中发兆创科技园的无创透皮生物材料及修复技术的开发应用产业化项目、高端先进电子胶材料产业化项目,将为里水的新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提供高端的技术支撑;里水新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
一方制药,借助仝小林院士工作站,依托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园这一优质平台载体,将打造更加完善的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健康服务产业生态,把“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线的真金白银”。
可以预见,创新共同体将成为里水推动“两高四新”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新引擎。
聚才汇智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里水要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就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的创新要素形成高效集聚态势。这次,里水就紧紧抓住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的工作基地是承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外技术的转移、成果转化、学术交流、项目落地的实施载体。而里水镇与中发院合作建设国家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就是要打造一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高度集聚发展的特色科技园区。
里水计划三年投入5亿元,为科技人才搭建更大的用武之地,如还在筹建的广佛青创城,将以高规划的安居之所吸引高端人才进驻,继而吸引更多重量级平台、项目落户。
里水还计划三年新增佛山市科学家团队3个,领军人才团队5个,南海区创新创业团队10个,智能制造等紧缺型人才1000人,技能型人才10000人。
志之所向,城之所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才汇聚里水,将进一步扩大创新驱动的效应,聚才汇智新高地也将成为湾区名镇的又一张新名片。
科创共水乡一色,人才与产业齐飞,一个制造业创新高地将在里水崛起。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欧林菊 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