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花孵出大产业
九江举行鱼花集市暨百年非遗宣传活动,以九江鱼花IP赋能乡村振兴

■九江桑基鱼塘。

■活动展示的黄骨鱼鱼苗。

■现场举行九江鱼苗订单签约仪式。

■舞台情景剧《百年鱼花情》精彩上演。

■现场设有非遗摊位,给市民体验各种非遗项目。
年产量超1000亿尾、500多年鱼花生产习俗入选省非遗……九江以一个小小的鱼花产业,带动高新养殖、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5月28日,九江镇举行第二届“寻江问渔”田园水岸艺术季系列活动之“鱼花故里潮起九江”——2022年九江鱼花集市暨百年非遗宣传活动,通过直播、文创互动、现场带货等方式,探索非遗文化品牌开发和持续发展的九江模式,进而释放非遗保护产业的巨大文化和商业价值。
百年技艺
孕育独特文化九江鱼花“出圈”
2020年,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地跨南海、顺德,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九江作为南海唯一全境都在桑园围内的镇街,有最长的桑园围段22.6公里江岸线,其绵长的江岸堤围,为区域灌溉农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支撑,围内“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循环农业模式,孕育了璀璨的岭南文化。
循环的桑基鱼塘模式催生了丝织经济和渔业经济。据《广东新语》记载:“粤有三江,惟西江多有鱼花。取者上至封川水口,下至罗旁水口,其水微缓,为鱼花所聚,过此则鱼花稀少矣。”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九江江河装捞鱼花已成体系,每年3月至8月是鱼花生产的季节,九江人根据不同江段的不同汛期,在西江设埠装捞鱼花,经过分辨、筛选出优良的鱼花品种,为各地输送优质的鱼苗,此类家鱼养殖极具岭南地域特色,是珠三角农耕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2012年和2019年,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先后入选南海区、佛山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九江鱼花生产习俗成功入选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出九江深厚的渔耕文化底蕴,也是对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历史挖掘、保护、传承的高度认可。
非遗传承
鱼花舞台剧亮相非遗玩出新花样
当日,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九江鱼花生产习俗”为元素创作的舞台情景剧《百年鱼花情》精彩上演。该剧通过情景再现、戏剧表演,再穿插舞蹈、少儿合唱等演绎方式,讲述了九江爷孙三代鱼花人捕捞鱼花、守护桑园围、发展鱼苗场的奋斗故事,呈现九江鱼花集市开市的历史情景,浓缩百年来九江鱼花从西江捕捞到人工养殖、科学管理的发展历程,获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为弘扬九江鱼花IP,活化九江鱼花产业园文化品牌形象,早前发布的九江鱼花产业园吉祥物——鱼花道长也现场亮相,同时进行九江鱼花非遗文化传承、亲子体验、文创互动等活动,包括试捞鱼花、鱼花灯谜、鱼花剪纸、鱼花糖画、鱼筛编织、亲子画鱼、鱼公榄体验(流动售卖)七个项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非遗源于生活,重要的是唤醒大家对它的记忆和兴趣,要用当下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承非遗。”九江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传功、传习、传承是每一位非遗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日,活动还为镇内8所学校举行九江鱼花生产习俗传承学校授牌仪式,“小到一碗街边美食,大到一处自然地貌,非遗文化一直在用不同的角色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也是本次非遗宣传活动的目的。”九江水产协会名誉会长陈杰明表示,接下来将联动文化部门开展非遗进校园,组织亲子家庭走进养殖基地,让学生在体验中领略非遗魅力。
产业兴旺
集市展销+直播带货卖出鱼花产值超10亿
现场,九江鱼花集市举行了开市仪式。20个鱼花展销摊位前热闹非凡;在集市的另一头,鱼花直播带货火热进行。
“快来下单吧!”伴随着主播的介绍,鱼花直播吸引超12万人观看,订单纷至沓来。不到两小时,总成交订单87宗,其中加州鲈27.15亿尾,乌鳢4亿尾,倒刺鲃100万尾,光桂华鲮14万尾,长臀鮠14万尾,鳜鱼1.81亿尾,麦凌100亿尾,草鱼20亿尾,黄骨6.6亿尾,泥鳅6亿尾,生鱼1000万尾,斑点叉尾鮰2000万尾,罗非鱼2500万尾,江团1.2亿尾,总订单金额2亿多元。
同时,通过鱼花集市洽谈,还成功获得一批大额的九江鱼花成交订单,成交额超8亿元。当天线上、线下销量超过10亿元。
“通过宣销一体化,更好地打响‘九江鱼花’品牌和扩大销量。‘九江鱼花’也乘着新零售新经济的快车,焕发出生机。”九江镇相关领导表示,此次直播带货、网红拉动销售,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链接着天南海北的消费者,助力九江鱼花走向千家万户。
“这次公司订购1.5亿元的鱼苗,发向广西、江西等地区,助力地方产业振兴。”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主任潘健章表示,通过输出九江优质鱼花、工厂化养殖技术,帮助被帮扶地区发展水产养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融合发展
做活“鱼”文章推动产业融合
九江全镇鱼苗场约70多家,其中市级水产良种场4家,区级水产良种场5家,年生产淡水鱼苗超1000亿尾,加州鲈孵化量占全国总孵化量的6成,鱼苗每年采购人次达3万,每天都有上亿尾鱼苗从这里游向全国各地。
近年来,九江镇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了一批有价值的地方知名品牌。如在持续擦亮“中国淡水鱼苗之乡”金漆招牌基础上,新增获评了“中国加州鲈之乡”特色称号,推进申报九江鲈鱼、九江生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2020年九江镇水产种苗、2020年南金村加州鲈产业、2021年镇南村鳗鱼产业、2021年海寿村生鱼产业),入选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九江镇2021年度示范镇,海寿村2021年度示范点,璜矶社区2020年度示范点)。每年组织举办鱼花集市、年度增殖放流、开渔文化节、农民丰收节、产业链年会、“寻江问渔”田园水岸艺术季等系列品牌宣传活动,积极发动九江水产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博览会等,向全国各地推介九江水产,提高产业品牌知名度。
九江围绕“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积极打造超2万亩九江鱼花产业园,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特色的科学产业布局,提供底蕴深厚的文化和技术支撑。
2020年,九江鱼花产业园率先建设九江鱼花科技创新核心区,规划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佛山恒兴水产种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约2.4亿元,进驻九江鱼花产业园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九江恒兴现代水产种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围绕养殖淡水鱼类建立“良种良养良销”体系,从源头推动水产养殖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
此外,九江还打造特色文化体验乡村游线路,并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注入特色鱼花文化体验活动,如九江全鱼宴、“饭香刀”比赛等,成为九江一张文化名片。
接下来,九江将立足本土农业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物流运输优势,助推水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强做大做优鱼花产业,推动水产养殖业产品精深加工,乘风而上,借势而行,做活九江“鱼”文章,为南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作为、奋楫争先。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沈芝强朱明菲通讯员吴淑玲图/珠江时报记者钟梓泓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