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龙莉英:
保持“螺丝钉精神”助南海制造走向国际
■龙莉英在理化实验室里工作。
生活中,她是大家公认的高度自律者,总会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尽可能多地吸收新知识;工作中,她是一丝不苟的“拼命三娘”,娇小的身躯迸发出拼劲,让男同事为之汗颜。
她就是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龙莉英,曾先后荣获“广东省五一巾帼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作为“大城工匠”,她在工作中攻坚克难,以“争创一流”的拼劲,保持“螺丝钉精神”,助力南海制造走向国际。未来,她期盼能携手更多能工巧匠,扛起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大旗。
积累经验
追着工程师提问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后来才有了电视机。”填报高考志愿时,龙莉英糊里糊涂地就填上了“电气绝缘”专业,只因为觉得“电气”跟“电器”差不多。
来到大学,她才发现这个专业涉及超高压,跟电器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专业虽然偏门,但是非常前端,当时我既吃惊,又感觉很幸运,居然误打误撞碰到一个好专业。”
1994年,龙莉英来到佛山。不久后,就加入了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车间技工。
“既来之,则安之。”龙莉英这样对待工作,沉下心来、钻研进去,渐渐地发现,这里面其实也有“大学问”。为什么这么设计?有什么作用?龙莉英一边工作,一边思考。不仅如此,她还成为车间的“问题少女”,总追着车间技工、工程师提问。就这样,她渐渐积攒了丰富的知识,“就要从实践当中积累经验,所以这个螺丝没有白拧。”龙莉英自我调侃。
打破垄断
助力南海制造走出国门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客运专线。电缆附件是高铁得以电力运行的重要部分,但当时几乎都依赖国外进口。预见到广阔市场前景的龙莉英,在公司的支持下,带头搭建了超高压试验室,带领团队开启了27.5kV电缆附件研发之路。
高铁的运行线路覆盖地貌广,从东北的严寒、西藏的高寒到海南的高盐雾……电缆附件需要适应各种极端环境。龙莉英和团队几乎跑遍全国咨询权威专家,一边学习一边研发,不断进行反复测试和调整。
研发期间,为了测试电缆附件在严寒环境下的耐受情况,经常需要连续20天收集实验数据,中途一旦中断,数据就会作废,龙莉英和同事索性睡在了实验室。实验中止是常有的事,面对备受打击的同事,龙莉英强压着内心的难受并鼓励同事:“实验失败是正常的,难不倒我们,大不了调整参数再攻克一次!”
就是这样不断推翻实验数据,无数次“再来一次”。龙莉英团队研发的电缆附件成功面世,与德国西门子、美国3M等十几个强劲国际对手较量并脱颖而出,顺利投入武广高铁、京沪铁路等使用。“打败了国际品牌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龙莉英说。
目前,该产品成为国内高铁行业首选供应商,一直保持着7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龙莉英团队研发的产品还走出了国门,让东南亚、欧洲、非洲的铁路上有南海制造的身影。
再接再厉
瞄准前沿领域不断突破
在高压电缆行业,龙莉英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凭着“先拧好一颗螺丝钉”的韧劲,龙莉英从一名普通车间技工成长为参与制定高压电缆国家行业标准的“领头雁”。
“两个字,厉害。”在高压电缆附件技术这个男性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研发领域,龙莉英就像一朵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坚韧而刚强。
“8年前来面试时,虽然看到了名字,但我没想到面试官是位女性。”龙莉英的同事陆亦威回忆,当时龙莉英谈吐专业,自信的态度让他刮目相看。工作中,她既能爬上几十米高的电缆采集数据,又会严谨对待每一个问题。“她经常给我们分享最新的前沿知识,闲暇时候,还会自学英语。”陆亦威感慨,她的自律、拼搏常常让同事们自愧不如。
前几年,龙莉英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下一个大课题是国家大电网的改造升级,探索从过去的交流输送到直流输送的转换。如今的进展如何了呢?龙莉英回答,目前在电力材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并进行了落地试验。“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她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方智恒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慧恩
通讯员南工宣
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