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加码投资向佛山投出信任票

■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天富科技城。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上接A01版)
佛山历届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视良好政商关系的建设。早在2016年,佛山在全省率先推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指引,发布《佛山市政商关系行为守则》和《佛山市政商关系若干具体问题行为指引(试行)》,探索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目前,佛山市、区、镇均建立起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制度化、常态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家真实思路想法,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即时性和高效性。
依托“市长直通车”平台,佛山专门开设企业服务专线,推出“企业服务管家”,以“一对一”方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解读、政策推送服务。
经过多年探索,佛山政企直接对话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良好的政商关系也极大地激活了佛山社会各界的创新创业热情。据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截至2月底,佛山全市市场主体达113.7万户,其中企业46.18万户。从增量看,2021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7.6万户,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9.13万户。
瞄准痛点难点持续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走进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天富科技城,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工业式研发大楼、崭新的停车场及篮球场等设施,现代化的园区环境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气息。
这里曾经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旧钢铁市场,每年税收仅100多万元。而今,这里已成为集聚10多个中科院项目的科技型产业园区,并成为珠三角地区村改的明星样本,吸引来自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学习取经。
佛山重视企业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回看佛山多年来的多项重大改革,都是围绕企业诉求,回应企业所呼。村级工业园改造就是其中的突出典型。
曾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构成了佛山经济腾飞的动力;如今,高消耗、低产出的村级工业园正成为制约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全市土地已经接近开发红线,导致很多企业难以增资扩产,招商项目也落不了地。
村级工业园改造被视为一场事关全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也是佛山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势所趋。2021年初,市委作出了“全面发起村改总攻坚”的决策部署,要求力争在2023年底前总体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为佛山高质量发展腾出土地空间。
村改总攻坚号角吹响以来,佛山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区成立村改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机制,以镇(街)为主战场推进工作。
村改盘活了佛山的低效用地,也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空间。美的集团、联塑集团、蓝箭电子、格兰仕等一批优质本土企业抓紧机遇增资扩产,再次腾飞。海天集团、徐工集团等多个来自长三角的行业龙头也前来投资布局,为佛山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就是佛山改革的切入点、着力点。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也是佛山不断改革的重中之重。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在去年6月的一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经过半年的酝酿之后,《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2年度版)》去年底正式出台,122条改革举措,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标准,围绕企业从开办到落地投产、加强资源要素支撑、加强法治和政务服务等多领域,拿出一系列最大诚意、最硬核、最实在的服务举措,全方位、全流程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佛山制造加速向高端跃升
正月初八,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葆德”)一开工,董事长郭振发就忙着新厂投产的事宜。“新厂占地面积更大,核心零部件可以自己生产,掌握的数据将更全面;硬件和软件投入更大,销售端、制造端、服务端的数据分析将更深入、效率更高。”郭振发说,葆德还获评为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将获得1000万元奖励资金。
葆德是空压机行业数字化建设的先行者,也是佛山制造加快数字化改造的缩影。佛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企业强身健体的必然选择,也是佛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去年出台后,佛山从打造标杆示范、推动产业集群改造、提高供给能力、优化服务水平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五大方面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大力度奖补措施,加快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步伐。单个企业最高扶持金额达到1亿元。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一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潮正在佛山兴起。来自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去年9月至2022年2月14日,全市已有超530家企业在佛山扶持通平台提交了96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备案申请,涉及投资总额超230亿元。
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一批佛山制造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海天味业以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生产产能、溢达通过大规模研发与应用自动化设备整体提升制衣效率近3倍、格兰仕工业4.0基地生产效率达到过去的9倍……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也推动了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佛山制造加快向高质量快速跃升。目前,佛山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达到110家,不仅拥有嘉腾、隆深等一批知名本土骨干企业,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也在佛山布局。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佛山将继续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智慧化生产,力争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23家、示范车间80家,累计打造10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
政企携手齐发力,佛山这艘经济巨轮,正朝着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目标扬帆远航。
典型案例
南嘉包装:
政策送来“定心丸”迈向全面数字化
经过半年的酝酿和准备工作后,一套能够将人、机、料等数据串联起来的数字化系统,终于在佛山市南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嘉包装”)内运行起来。“五六年前我们就探索过局部的数字化,2021年佛山出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后,我们决定全面转型。”南嘉包装创始人罗松波说,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的路。
南嘉包装是传统的印刷包装类制造企业,但同时也是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南嘉包装已与广东省内及周边地区100多家大中型企业达成合作,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驿站及京东物流。2021年,南嘉包装营收达到1.2亿元。
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提升生产和管理效能,成为了罗松波心里的头等大事。2021年7月召开的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为他送来了定心丸,“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的方向,与企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罗松波与广东腾一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接洽。3月初,腾一科技开发的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正式在南嘉包装上线。罗松波介绍,公司将通过半个月的时间,实现系统100%运行,并在今年6月前申报数字化示范车间。
在推进转型中,南嘉包装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受限于学历,个别一线员工难以接受线上报工,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首先和员工明确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然后通过激励举措,强化员工培训和学习,实在不适应的员工,就安排人手把手带,一定要做成这件事。”罗松波说,预计数字化系统全面运行后,公司的人效、质量和管理效率至少能提升30%。
文/佛山日报记者 阮凤娟倪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