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专家南海寻亲”追踪报道
启动DNA比对 筛查疑似亲人
寻亲仍在进行中,欢迎市民继续来电提供线索

■乡建专家孙君(左一)与母亲陈宝玲(右二),一直努力寻找陈姓族人。

■陈雄明,其父曾是国民党军医,家中排行第八。


欢迎广大市民继续为专家寻亲提供线索,可致电杨记者18928636338或梁记者18923134567。 扫码看陈氏寻亲资料
连日来,乡建专家南海寻亲一事持续发酵。这两天,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寻访南海七镇街各陈姓村了解情况,并到南海区档案馆查看陈氏资料,同时与专家密切沟通DNA比对事宜。目前,相关寻亲工作仍在进行中。
反复筛选兵分多路寻访陈姓
自2月20日本报推出“乡建专家南海寻亲”报道以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关注,通过电话、信息、微信等渠道提供线索,本报记者也积极走访南海七镇街,找有关社区和经济社反复筛查。
其中,记者从丹灶镇方志办查询出陈氏相关信息和在各村居分布情况,结合报道中提及的地理要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村居,但与村居沟通后,仅有一名90多岁的居民为“元”字辈(专家寻亲对象为其外公陈元泉),了解该名居民成长背景后确认不符。
狮山方面联系上狮中村江美经济社,帮忙咨询村中老人,目前尚无任何信息反馈。桂城方面得知平东社区泮塘村陈姓为大姓,但记者联系了解后,发现该村字辈排序并无“元”字辈或“宝”字辈(“宝”字辈为专家母亲字辈)。大沥方面则联系了沥中社区、六联社区、太平社区等社区,同样未发现有类似的字辈和家庭情况,部分社区尚未答复。九江方面则通过本土历史文化爱好者,将寻亲信息发至九江各陈氏微信群,同样未发现有类似的字辈和地理环境。
另一方面,记者22日下午来到南海区档案馆,查看陈姓族谱及南海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根据馆藏资料,目前南海狮山镇的狮中江美村和里水镇麻奢村,有陈姓宝字辈。而根据南海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记者统计出,南海以陈姓作为第一大姓的自然村共有96个,而以陈姓作为第二大、第三大姓的自然村则更多,具体数字尚在统计当中。
期间,记者还了解到,该馆对专家寻亲一事高度重视,连日来不停查找资料。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陈姓是南海第一大姓,人多分布广,加上专家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寻人难度很大。接下来,他们将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源,排查分析,尽力帮助专家寻亲。
DNA比对筛查疑似亲人
除了实地寻访陈姓居民,专家寻亲也在网上掀起一波热议,不少网友都表示:为什么不通过DNA比对进行寻亲。事实上,在报道推出前,记者已经向相关专业人士咨询意见建议。
专业人士表示,DNA比对,简单来说就是将血样信息做成数据,上传到全国的大数据库当中进行一个比对。如果是寻亲,需要寻与被寻双方的DNA信息都在库里,才有可能自动比对。值得留意的是,DNA比对一般是亲子之间的比对,如果是二代或以上DNA比对,需要指向性更强的两份DNA信息。
此前跟踪报道中有述,丹灶镇联沙社区上良村提供了72岁陈雄明的线索。陈雄明父亲陈伟光与陈元泉同是国民党军医,共有兄弟九人,其排行第八,第九的小叔自1938年后失联,失联前曾改名。
姓陈、国民党军医、九兄弟、老九失联……种种信息对照下,尽管字辈与专家提供的不符,但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经记者与双方沟通,双方都愿意安排录入DNA。但如果陈雄明确是专家寻亲的对象,他与专家母亲的关系是堂姐弟,属第三代旁系血亲,比对难度更大。专业人士建议,由陈雄明与专家舅舅陈建平,进行Y染色体的比对(Y染色体来源于父亲,只在男性间遗传)。目前相关事宜正在推进中。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