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迈向“协作共享”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与治理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升级改造后的南兴市场内,市民在挑选菜品。
珠江时报记者/钟超峰摄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最低消费”专项整治行动。
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摄

■南海区相关部门联合整治落后市场。 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摄
“现在市场变得干净、整洁,我们摊主也要把菜品摆放整齐,做好门前‘三包’,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近日,在南兴市场,豆腐摊摊主梁姨看到有市民将自行车随意停放在市场内,便上前制止。
在南海,有越来越多摊主,像梁姨那样主动与市场物业、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维护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保持市场环境整洁干净。
市场监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项监管事权,50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庞杂的监管任务,加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让市场监管难度和复杂性不断提升。近年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与治理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监管新格局,进一步激活、引导和撬动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从单兵作战向协作共享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为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提供多赢选择。
创新机制
多方力量参与提高监管效能
2021年4月,市民黄先生在南海购买了一辆价值1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时常出现抛锚等问题,他与商家沟通补偿方案,但意见未能达成一致。
7月13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相关情况后,依托南海区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主动介入,为双方提供调解服务,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此次化解矛盾用时不到3小时。“提高调解效率是南海区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成立的宗旨。”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区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由该局与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区工商联和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组建,在2020年12月31日挂牌成立,使得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时间能缩短至30日内,同时消费者还可以足不出户解决消费纠纷。
2021年,该中心受理并成功调解50宗消费投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2.1万元。
诸如此类的部门协同经验,已运用到“市场监管”多领域。如今,在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打击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20多个方面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工作专班,聚集多部门力量实施综合治理。
在2021年的铁腕整治落后市场行动中,南海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防、市政管理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整治一批落后市场,实现“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关停(转型)一批”的效果。
全区共对14个农贸市场采取停业整顿或关停措施,拆除2个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并通过A级验收2个市场,启动升级改造3个市场。
基于区县一级知识产权纠纷裁决力量相对薄弱、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较高问题,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区知识产权协会联手,于2021年12月成立南海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该团队由区知识产权局退休干部、各镇街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与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组建而成,主要为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知识产权纠纷提供调解、维权援助与侵权判定咨询意见服务,并开展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
服务于民
聚焦民生热点共促品质消费
近年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创新监管模式,聚集民生热点,真正问计于民、服务于民,把扩大社会参与作为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重要抓手。“你选我检”活动就是该局推动市民参与的一个品牌活动,联合南海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南海区消委会每年开展“你选我检”活动,覆盖食品、工业品领域,把选择权、主动权、知情权交给群众,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你选我检”栏目对市民投票、现场抽样、样品检测、抽检信息公告等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报道,邀请行业代表、商协会代表、市民一同参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共治共管促品质共享,为市民群众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2021年,该栏目针对市民关心的学校供餐企业食品质量、奶粉及辅食质量等内容进行突击检查。
为鼓励市民参与监督,2021年3月,南海区修订市场监督管理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增加特别规定,对举报重大违法行为进行重奖,其中每起重大违法举报的奖励金额上限为30万元。办法修订以来,共100多位社会热心人士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市场经营违法线索,并按规定获得相应奖励。
在提升南海产品品质的过程中,近年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培育壮大行业协会,搭建畅通平台渠道,提高市场主体、投资方运营方、从业人员参与行业治理发展的广度、深度,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2021年5月,桂城总商会、区家具行业协会等6家南海商(协)会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工商联签订《产品质量共治合作协议》,成为南海区首批区级产品质量共治试点单位。通过质量共治机制的建立,区内各行业踊跃参与行业标准定制,企业产品合格率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不断上升。
区家具行业协会负责人认为,通过与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开展系列“质量问诊”、质量体系建设活动,南海家具正朝着更加健康、更高品质的方向迈进。
进入新时代,人民的需求也从“吃得饱”“用得起”到“吃得健康”“用得满意”转变。2021年,为了让市民“吃得健康”,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先后制定发布《佛山市南海区餐饮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南海区餐饮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餐饮行业防疫标准服务指南》以及《南海名菜醉翁鸡》,进一步推动餐饮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共享成果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业青年”阿煜在南海办理营业执照后,直呼省时省力。因为五分钟就能完成营业执照的办理,同时还能享受免费刻制首套印章服务。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市民阿陈将带娃逛菜市场当作每天的开心时刻,儿子进入市场时不再哭闹而是开心好奇,她则静心挑选菜肉,为家人准备饭菜。
2021年,南海区市场系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了饮食行业设“最低消费”的违法行为。家住桂城的李小姐称,现在到酒楼再也不用担心有最低消费要求了。
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案例可以看出,南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正在惠及市民,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炬昆表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改革发展,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如何在行动上为群众排忧解难?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除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还激活、引导和撬动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入。例如,在2021年启动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除了财政补贴外,还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2021年完成升级改造的46个市场,市场业主投入的改造资金高达2.4亿元。
此外,为从根源上解决农村集体市场承包准入门槛低,以“价高者得”选定的承租方容易造成“重收租、轻管理”的突出问题,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和南海区农业局联合发文出台了《南海区村级农贸市场集体资产交易工作指引》,通过设置承包运营方准入条件,采取综合评分法确定经营者,引导农贸市场回归公益属性,提高市场管理整体水平。
如今经过改造,南海区农贸市场的格局发生了从量到质的转变,46个“五星级”、现代化示范的农贸市场华丽变身,让市民直接受惠。“南海区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获评南海影响力2021年度十件大事,受到社会和群众的赞许。在1月26日举办的南海区城市品质提升大会战现场推进会上,平洲新市场现场参观点获区领导点赞。
接下来,南海要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群众美誉度的智慧农贸市场品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为农贸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南海方案”。
数读南海市场监管工作
市场主体
截至2021年12月底,南海区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6.37万户,同比增加22.59%,其中2021年净增长市场主体8.66万户,同比增加45.13%。
发展质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拥有各级政府质量奖50个,其中2021年新增佛山市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全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228家,占全市龙头企业总数的32.7%,2021年新增30家。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累计主导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1342项(其中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在全国县级区域中名列前茅。
●2021年1至10月,全区专利授权2647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62件(同比增长100%,增长率五区排第1名);有效发明专利7150件(占全市23.98%);PCT国际专利申请89件。
综合监管
2021年全区共有2761家企业获得202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占全市获得公示企业总数的35.6%,同比增长44.4%。
食品监管
●2021年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46个、完成年度改造计划的143%,进度在全市居前。
●已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广场”3个,建成“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广场”6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提升区”7个。
●截至2021年12月底,南海区级累计完成食品抽检5766批次,其中177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6.93%。
执法办案
2021年1至12月,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案件4304宗,办结2807宗。2021年度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累计立案431宗,结案311宗,罚没496.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0宗,1宗案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例,3宗案件获评市级典型案件。全年共办理食品药品类违法案件立案1691宗,办结一般程序案件1396宗,涉案货值380.93万元。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通讯员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