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来到 这些关于虎的冷知识话你知

那些叫“虎”的名人
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然而受“会试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唐伯虎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门户,自立风貌,代表作有《落花诗》《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居士集》等。

顾虎头:顾恺之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韩擒虎
韩擒虎(538~592),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省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韩擒虎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败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开皇八年(588年),韩擒虎作为先锋将军攻打陈国,率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攻克姑孰,进军新林,攻破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功勋卓著,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

殿上虎:刘安世
刘安世(1048~1125)是北宋末年的大臣,字器之,号元城和读易老人。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进士及第,出任洺州司法参军。从学于司马光,凭借司马光、吕公著的举荐,出任秘书省正字,历任右正言、左谏议大夫、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时人称为“殿上虎”。章惇掌权时,刘安世被贬英州和梅州。宋徽宗即位时,刘安世获得大赦,先后治理衡州、鼎州、郓州及镇定府,后又为蔡京所逐。

郑虎臣
郑虎臣(1219~1276),字廷翰,又字景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于福建路长溪县柏柱南山(今福安市溪柄南山洋头村),德祐元年(1275年)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尉。其父郑埙,宋理宗时任越州同知,遭奸臣贾似道陷害,流放至死。郑虎臣受株连,被充军边疆,后遇赦放归。德祐元年郑虎臣在押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为天下除奸。

杨虎城
杨虎城(1893~1949),陕西省蒲城县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6年与李虎臣坚守西安8个月,抗击镇嵩军;西安解围后任冯玉祥部国民联军第10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次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同张学良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发动了西安事变。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关于虎的有趣物品
三星堆虎头龙身青铜器
2021年底,在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的考古工作中,新发现一件龙形器。奇妙的是,这条躯体上扬的龙,长着一个虎脑袋。它的头像一个老虎头,有老虎的圆耳朵,头上长着一个比较长的犄角,嘴巴衔着一个像刀一样的东西。
考古人员推测,这应只是一个器物的局部,只是一个更大器物的基座或底部。这件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器高约80厘米,与之相隔约半米处,是此前发现的三星堆明星文物顶觚形尊蛇身人像。这件器物人像双手放在底座上,身体向上翻转,龙形像身体无配座,身体整体超出基座。

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
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
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
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
长官,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
才能生效。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
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
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
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
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
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
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白虎幡
白虎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活动的特殊令符,肇端于魏,兴盛于两晋,泛用于南北朝,至隋唐渐废。在晋代由殿中将校所掌持,权威尤重,是皇帝的信符,具有调兵遣将、息止干戈的军令性质。南北朝时期虽一直沿用不废,但其权威性和作用呈弱化趋势,多用于督战和劳军。魏晋南北朝的史书因多修于唐代,为避李渊祖父李虎讳,史书中多以“驺虞幡”“白兽幡”“白武幡”等代替。
虎撑
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虎衔”“报君知”。
虎撑来历与药王孙思邈有关。相传,有一天孙思邈山中采药,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去路。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而是张着嘴卧在地上,以痛苦的眼神看着药王。药王被眼前情景震惊了,试探着慢慢接近,原来老虎咽喉里卡着一根骨头。药王想帮老虎取出兽骨,但又担心取骨时老虎会闭嘴咬断自己的手臂。这时,他想起扁担两头上的铜环,此铜环是用来挂药箱用的,便取下铜环撑住虎口,然后将手穿过铜环伸入老虎口中,迅速拔出骨头并在伤口处抹上药。药王取下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停地点头,似乎在感谢他。此后铜环被取名“虎撑”,逐渐改造成响器,是江湖郎中外出时必带之物,成为行医的标志。

虎头鞋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得名,中国北方地区也称为“猫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幼童一岁左右时,长辈们会给孩子穿虎头鞋,人们认为这样可以辟邪恶保平安,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虎头帽、虎围嘴、虎面肚兜
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是我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它与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以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深受中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
虎年春节聚会,怎能少得了说“虎”?但说什么、如何说,相信很多人无从下口。
虎除了叫“老虎”,还有哪些别称?我国有哪些叫“虎”的名人?关于虎的有趣物品、有趣习俗又有啥?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这份冷知识,让你在虎年聊虎的时候可以畅快“抖干货”。
老虎还有这些别称
1大虫
《水浒传》里提到老虎时一般以“大虫”名之,像武松打虎里说是“吊睛白额大虫”。原来,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虎属毛虫类,“大虫”也就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2
戾虫
虎性情暴戾,故《战国策·秦策》有“虎者,戾虫”之说,意思是虎是暴戾的动物。
3
彪
彪原意是小老虎之意。据说彪是虎的第三子,通常母虎只产两崽,极偶然会生出第三崽,这便是彪。彪不易存活,一旦存活,通常会加害母虎和两位兄长。
4
寅兽、寅客、斑寅将军
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纪年中,虎属寅,故称“寅兽”“寅客”,再加上它那一身斑纹,又赢得了“斑寅将军”的美名。《西游记》里唐僧取经遇到的第一拨妖精里有位寅将军,便是虎精。
5
斑子、黄斑、黄班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写老虎为母治病请医生的故事,蒲松龄称两虎为二班:班爪和班牙。这是有根据的,民间给老虎起的别名里面与班、斑有关的不少,像斑子、黄班、黄斑等,想来是人们对老虎的黄色斑纹印象最为深刻。
6
兽君、山君、山王、山神爷
《说文》里说:虎,是西方的野兽,又称作“兽君”,因为它是山中百兽之君的缘故。虎又有“山君”的别称,《骈雅·释兽》里说:“山君,虎也。”“山王”也是老虎的绰号,东北旧时采参人也称其为“山神爷”。
7
白额侯、白额将军
虎的额头长有一撮白毛,人们因此送它“白额侯”“白额将军”的雅号。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就有“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的诗句。《宣室志》说:“张铤驻兵在四川的西部,宴席上遇见白额侯,于是检验他,乃是老虎。”
8
封使君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记载:汉朝宣城太守封邵,忽然间变成老虎,吃当郡的郡民,只要称呼它封使君,就会由此离开而不再回来。当时的俗话说:“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9
啸风子
在《易·乾》中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记载,所以虎又称为“啸风子”。这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关于虎的描写中可得到充分的证明:“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
10
李父、李耳、老猫
《法言》上说,在古代河南、河北一带,当地的居民都称虎为“李父”。而在江西、湖广以及安徽一带则称其为“李耳”。李耳即老子,据说老子的生日适值虎年或虎日。《本草纲目》中则说:“李耳”当作“狸儿”,“狸”是猫一类的动物,俗称野猫,虎与猫同科,且形状相似,所以南方一些地方把老虎叫“老猫”。
11
掩子
《周书》记有:杨忠跟着周太祖到龙门狩猎,碰见一只老虎,杨忠独自一人与它搏斗,左手扶住虎腰,右手拉着虎舌,太祖看了后,称赞他的勇敢,于是就用杨忠的字“掩子”来称呼老虎。
12
於菟
《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陆德明释文:“於,音乌。”《汉书·叙传上》作“於檡”,颜师古注:“檡,字或作菟。”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有说:“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这些东西叫“虎”却不是虎
抓鸡虎
抓鸡虎通常指豹猫,又称山狸、野猫、狸子、麻狸、铜钱猫、石虎,是产于亚洲的猫科动物,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豹猫是夜行动物,主要以鼠类、兔类、蛙类、蛇类、小型鸟类等为食,有时会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因而得名“抓鸡虎”。
地老虎
地老虎是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爬山虎
爬山虎是多种植物的另一个名称,比如地棉、枫树藤、红色丝草、石血、爬墙虎、铁信等。夏季开花,花朵小,黄绿色,浆果为紫黑色。爬山虎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石灰岩,它的根会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使缝隙过大,严重可至墙体碎裂倒塌。
黑老虎
黑老虎又名冷饭团、臭饭团、糯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布福娜、大叶南五味,属木兰科五味子属,木质常绿藤本野生水果植物。黑老虎果形奇特,营养与药用价值高,具有食用、观赏、美化、绿化及药用于一体。
壁虎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柜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秋老虎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形成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关于虎的有趣习俗
戴“艾虎”
农历五月端阳,民间,尤其是乡村,人们常常要佩戴“艾虎”。这天人们要用雄黄酒在小孩子前额画一个“王”字,并用五色线扎成虎形的香包,给小孩子戴上,以示驱五毒(蝎、蛇、蟾、蜈蚣、壁虎)。
送布老虎
在陕西,有一种“布老虎”的玩具十分著名。原来,陕西人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目前这种布老虎已经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挂老虎馍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俗。新媳妇被接到婆家后,婆家人要把一对蒸好的老虎形状的馍馍,用红绳拴在一起,挂在新媳妇的脖子上。进入洞房后,新媳妇要把馍馍拿下来,和新郎一起分食。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一对馍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视虎为祖
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他们以白虎为祖神和图腾。至今大多数土家人的家庭里,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白虎。土家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印迹: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拜虎祖;土家人民间舞蹈“撒尔嗬”中,有“抱虎头”“猛虎下山”等舞姿,以虎驱恶镇邪,希冀平安幸福。土家族民谚就有:“三梦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
主要生活在四川大凉山和云南的彝族,也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彝族每年要过“老虎节”,从农历正月初八日落开始,到正月十五太阳升起结束。老虎节中的活动很多,人们不仅要祭虎神,还要化妆成老虎跳虎舞。最后,虎神老人到各家各户拜年,口念吉祥,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白族也是视虎为祖,认为自己是“虎儿虎女”。白族人家里要挂虎图,修房造屋、婚嫁等家庭的重要事件,也都要选择虎日以为吉祥。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陈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