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年说虎
虎年来到,相信很多市民在春节拜年时都会脱口而出“虎虎生威”“龙精虎猛”“如虎添翼”这些祝福语。在我国,虎是一种威风的图腾、是势运昌盛的象征。纵观中国的虎文化,其精髓与核心就是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同时又蕴含一种强烈的祝愿:人人“生龙活虎”,民族“虎跃龙腾”。
老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之一,西方人把狮子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则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大约在几千年前,当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文明,中国人崇拜“虎”的习俗也同时诞生了。
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猎为主的黄河流域。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有了虎图腾。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对蚌塑龙虎图形,由于其年代很早,被称为“天下第一虎”。黄河流域的虎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贯穿于人生礼仪的各个方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虎文化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虎寓意军人的勇猛。例如,用于调兵谴将的凭证就叫“虎符”,处理军机事务的场所叫“白虎堂”,将帅的营帐称为“虎帐”,勇猛的将士、大臣被叫做“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等,《三国演义》中还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合称为“五虎上将”。
而在民间,古代人民视虎为噬食鬼魅、驱恶镇邪的瑞兽。例如,一些地区在端午有佩戴“艾虎”驱五毒的习俗,有画虎作门神保家宅平安的,常见的还有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围嘴、虎面肚兜、虎头鞋等,都有祈求避凶趋吉之意。此外,虎亦为镇墓之兽,一些古墓前常雕有石虎。
在人物地点的命名上,“虎”也应用甚广。地名里,江西的龙虎山、苏州的虎丘塔、杭州的虎跑泉、河南荥阳的虎牢关、陕西汉中的老虎沟、云南丽江的虎跳峡等都十分有名;人名里,很多虎年出生的人名字就叫“虎”,小名为“小虎子”的人则更多,除了龙外其他属相都少有这种现象。我国古今的名人中还有诗画大家唐伯虎、隋朝名将韩擒虎、诛杀奸臣的郑虎臣、爱国将领杨虎城等,他们身上也颇有“虎威”。
而关于虎的成语俗语、诗词书画,那更是不胜枚举。从《增广贤文》的“画虎画皮难画骨”,到《易传》的“云从龙,风从虎”,从辛弃疾的“气吞万里如虎”,到李白的“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我们总能吟上一两句。可以说,“虎”文化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中。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