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政企互动平台 促千亿汽车产业链对接
南海将发布产业链“六个一”服务方案,力争形成“233”重点产业链格局


■12月17日上午,南海区汽车产业链联席对接会议在魁星阁召开。珠江时报记者/张志成摄

■一汽-大众MEB新能源佛山工厂电动车项目。
狮宣供图

■位于狮山镇红沙产业社区的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珠江时报记者
/廖明璨
摄

扫码看第三期魁星阁论坛
12月17日上午,在千灯湖“制高点”魁星阁,南海区汽车产业链联席对接会议举行。会议以南海汽车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服务为切入点,搭建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开创企业服务的新格局。
显山露水,赛龙夺魁之志;谈古论今,仰望星空之谋。自12月14日举行首期以来,4天时间内这已是“魁星阁论坛”的第三期。汽车产业链是南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此次汽车产业链联席对接会议在魁星阁召开,表达了希望以产业链推动南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和志气。
一汽-大众、本田汽车零部件、澳亚机电、原点智能技术、飞荣达精密制造等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如何做大汽车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南海汽车产业链做优做强。
“六个一”产业链服务方案发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近年来,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产业链稳链、强链、补链工作。可以说,产业链建设是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第一场魁星阁论坛上,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就下一步如何推动制造业往中高端发展,实现建设智造高地的雄心,提出了“十个坚持”,其中一条为坚持集群协同,绝不封闭。协同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政府接下来将把企业服务的重点放在产业链的精准服务上。
王勇认为,推进产业链协同,可至少在六方面发挥作用:做到就近供应,保证供应链稳定;集中采购,降低企业成本;协同研发,提高效率;打造区域品牌,扩大影响力;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沟通协作,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纽带。
在会上,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局长夏泽鸿解读了《佛山市南海区产业链“六个一”精准服务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该方案从一张产业地图、一支补链强链专业服务队伍、一个服务承接机构、一个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一个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一系列沙龙活动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与工作机制,并从组织领导、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人才引育、服务协调五方面予以保障,力争实现产业链就地供应、集中采购、协同创新、行业自律,打造产业链区域品牌,搭建政企互动平台。
《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4年,建立汽车、泛家居产业两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链,新能源、智能安全、电子信息三大未来产业链,形成“233”重点产业链格局。
“目前南海产业链总体上仍面临着协同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环节等制约,‘大而不强’‘散而不聚’等问题突出,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任务迫切而艰巨。”夏泽鸿表示,产业链“六个一”方案,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南海特色的产业链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在汽车产业链初步实施,下一步将重点向其他重点产业链推广。
推动千亿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
产业链服务提升的“首炮”在汽车产业打响。汽车制造业是南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目前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汽车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并向整零协作、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进的全产业链跃升。
数据显示,2020年,南海区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4.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7%。实现工业总产值(含一汽-大众)1166亿元,税收79.82亿元。据了解,南海现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27家。
会议现场,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佛山市澳亚机电有限公司等与会企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在企业代表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企业要跟上发展趋势,积极进行转型。企业代表反映,希望政府能帮助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打通供应壁垒。
“佛山分公司已经实现从燃油车到纯电动汽车生产的转型,在2021年销售的整车中,目前新能源车型占比为15%。”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经办主任刘洋提到,为佛山分公司供应零件的一配国产化厂家有334家,其中广东75家,65家在佛山。刘洋希望能在芯片资源、营销、研发等方面获得支持,例如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在能源供应方面,希望政府引荐合适的绿电资源供应商,引入先进的污染物协同处置技术,加大对园区内废水、危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能源的稳定供应保障。
“今年新能源市场全面爆发,我们的销售额有望比去年增长3倍以上,现金流也是近年来最高。”佛山市澳亚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平说,汽车市场转型加速,农业机械、电动叉车、工程机械等都全面转向电动化,产业市场逼着企业去转型。
“包括设备、工艺工序都在快速变化,若我们能及时预判市场的情况,我们就能抢占先机。”杨俊平认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是发展趋势,希望在信息沟通、营销策略、资源整合和技术等方面获得关注和帮助,与主机厂协同进行研发。
佛山市南海蕾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聪表示,蕾特汽配正在投入增资扩产项目,希望通过政府牵头,打破供应壁垒,找到供应商,实现企业间的合作。
发布产业地图打造供需对接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现场,不仅发布了南海汽车产业链“1+7”全景图和南海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还推出了汽车产业链企业供需对接信息收集表。在全景图上,南海拥有哪些汽车产业链企业、分布在哪里、主要产品类别是什么,一目了然。
而在汽车产业链企业供需对接信息收集表上,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15家汽车产业链骨干企业发布了供需对接信息,包括主要产品、目前主要采购来源、目前供应企业及品牌、意向对接本地的上游供应商、意向对接下游的本地企业等。这些信息的发布将有助于搭建产业上下游对接的平台。
“政府组织产业链对接会,十分及时,瑞浦能源最近落地狮山,希望能与其展开合作。”广东坚美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廖端标表示,公司做新能源汽车的材料轻量化已经10年了,今年独立出来成立一个科技公司,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铝托盘、端板等,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小鹏等。
“政府把汽车产业作为产业链的重点,是高屋建瓴的。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这就需要智能装备的供应,南海完全有能力把南海装备的名片擦亮。”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超峰建议,链主企业考虑在南海实现“现地化”,在南海本地找供应商,进一步促进南海汽车产业链升级。
“我们是做高强钢的,刚好与坚美互补。”佛山市德展精工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飞鸿表示,当前新能源车发展迅速,希望今后开发新产品时,能与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对接合作。
把产业链服务打造为南海企业服务的拳头产品
此次对接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希望类似的活动经常办,能够形成定期机制,使合作长期保持下去。”王勇表示,希望通过“魁星阁论坛”这样的平台,让产业链企业能够协同发展,一起为南海打造“智造高地”共同努力。
“在打造产业链长效机制方面,南海走在前列。”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应统在会上就活动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将电厂、危废装置、检测机构甚至实验室也纳入对接范围,让产业链服务更加精准;二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政策链的融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好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去寻找资本链,围绕产业链实施精准的政策链。
“将产业链服务作为我们未来企业和产业服务的首要工作和拳头产品。”南海区委常委、副区长、狮山镇委书记盘石表示,要特别关注政府在产业链构建中的精准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特别关注链主企业的招商和培育,构建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特别关注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变革,关注技术变革对产业链的影响;特别关注产业链协同机制的建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如企业提到的检测平台、研发平台等。
盘石表示,接下来要瞄准“六个一”工作方案尽快发力,通过产业链的精准服务去带动南海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打造。
解读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链“六个一”精准服务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1、绘制一张重点产业地图。
全面梳理各产业链发展现状,动态掌握链上企业运营情况,做好产业链问题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目标以及招商目标,防范并妥善化解断链风险。
2、组建一支补链强链专业服务队伍。
每条重点产业链聘请一名专家担任发展顾问、挂钩一个科研院所作为智库单位,为补链强链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3、确定一个服务承接机构。
确立制造业行业协会在产业链服务中的基础地位,打造政企交流对接的专业平台。通过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产业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打造行业诚信体系。
4、打造一个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2个重大科研平台作用,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专家咨询、科研设备共享等服务。
5、搭建一个产业供需对接平台。
产业链“链长”牵头有关部门,定期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先本地采购。
6、举办一系列沙龙活动。
定期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围绕特定的主题例如行业资讯分享、前沿技术推广、产业项目合作、管理经验交流等举办沙龙。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李春妹彭美慈通讯员李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