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陈耀军:
以赛为媒选培人才 发掘优质科创项目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陈耀军。
珠江时报讯(记者/梁慧恩摄影报道)“本次大赛本质上是搭建一个优秀科研成果和企业对接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熟化和深化,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即将开幕前,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陈耀军接受了佛山传媒集团专访,表达出对大赛总决赛在佛山举办的期待。
让高校科技成果落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方合力。陈耀军认为,博士后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掌握高精尖的科研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具备先进的实验室研发设备,充分满足博士后的科研需求,而教师团队能够为博士后提供指导,这些因素都可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十三五”期间,佛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17家增加到57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从14%提高到56%,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佛山的制造业正在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传统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研发迫在眉睫。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于2018年正式成立,通过引入高校创新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资源进行技术转化,为佛山本土企业提供服务,孵化和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科创型创业企业。截至目前,从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这个“暖巢”中“飞”出了51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帮助其中19家初创企业获得2.36亿元投资;促成科技成果校企合作52项,总金额达7829万元。
近年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还牵头促进了香港、澳门一些高校的优秀成果落地到佛山。陈耀军认为,在这个时候举办大赛,恰逢其时地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甚至可以将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和深化,真正落地到企业中。
健全留才和育才机制
企业如何留住人才?“首先要健全留才和育才机制。”陈耀军说,必须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使工作站充分利用起来。博士后工作站不仅为博士后成果落地提供缓冲时间,也是人才与企业互相建立信任和认知的平台。
陈耀军提醒,企业要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技术方向、技术储备有清晰的认知和全面的规划,基于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研究项目才对人才产生吸引力。“高校成果转化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企业多方协作,政府要加大力度,推动服务型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博士后创业、就业。”陈耀军说。
对于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陈耀军充满期待。他表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大赛十家技术交易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将提供专业的服务,引导优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到佛山,帮助博士和博士后对接合适的企业,为佛山的产业升级做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