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偏爱”久坐上班族
专家建议:久坐后应站起来适当舒展、运动
“不仅仅是从事重物运输的工人,长期保持坐姿的上班族、司机,需弯腰工作的外科医生和长期站立的老师都成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偏爱’的人群。”南海区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邱鹏程表示,近年来,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腰椎间盘突出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要注意用腰健康。”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突出的髓核刺激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产生腰痛,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产生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2坐骨神经痛
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即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打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3下肢麻木
当腰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会引起肢体麻木。
4下肢肌力下降(乏力)
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受损,导致其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症。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肌肉失去功能,但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肢体瘫痪者较为少见。
5马尾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
6间歇性跛行
这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
这些因素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腰椎间盘中纤维环的坚韧程度降低,髓核的含水量下降,都可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
2长期反复的外力会造成腰椎轻微损害,加重腰椎间盘各部分退变的程度。
3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遗传因素。
4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小关节畸形等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压力发生改变,椎间盘内压升高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5妊娠期间整个韧带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妙招
1注意坐姿
学习和工作时调整好坐姿,端坐位最好,腰背部挺直,避免跷二郎腿,同时应注意椅子不能过高。
2搬抬重物时应正确用腰
需要明确的是,搬抬重物时靠的是腿部力量,而不是靠腰部。正确姿势为:下蹲时腰背尽量挺直、降低身体重心、靠近重物、保持核心收紧。
3注意劳逸结合
为了缓解疲劳,调节肌肉松弛度,久坐后应该站起来适当舒展、运动腰部,让身体放松一下。
4保持睡床硬度
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软硬度适中的床垫。
5加强肌肉锻炼,保持正常体重
常锻炼腰背部肌肉可防止腰部软组织损伤,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可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6营养均衡
饮食方面,原则上应保持营养平衡,特别要注意多进食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通讯员黄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