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街道灯湖第五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老师郑冰瑶:
感受种子成长 指导学生节约粮食

■郑冰瑶在课堂与学生互动。
个人档案
姓名:郑冰瑶
荣誉称号:佛山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佛山市优秀班主任、南海区优秀班主任、桂城街道青年党员示范优质岗、桂城街道教坛新秀、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曾获佛山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第一名、南海区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团体特等奖等。
良好的言行举止引起学生模仿学习、课堂穿插“一粒种子的成长”游戏,带动孩子们节约,一起杜绝浪费行为……郑冰瑶从走上讲台成为教师起,就负责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语文两项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何时发现对道法科目的兴趣,她说要感谢一系列的道法科目教学比赛。
比赛准备过程中郑冰瑶收获了丰厚的知识储备,发现自己十分热爱这项课程,因为道法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更立体的,同时也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
做好自己是无声的教育
2016年开始,郑冰瑶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老师,你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是第一步。”郑冰瑶这样总结她的教育理念。在一次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家长提起一件趣味的事:孩子近来回到家总是练习一种新的“走路姿势”。
细问之下,家长表示:“孩子说郑老师的走路姿势特别优美,我想跟她走得一样好看。”乍听之下,郑冰瑶感到惊奇,原来自己不经意的行为举止,孩子们也懂得做出自己的评价,甚至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因此,老师的教育主场,不一定局限于课堂。老师进入学生眼帘的一刻,已经在启发着学生。
意识到这一点,郑冰瑶更加坚定要不断完善自身,在此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很多喜人的反馈。在准备教学比赛时,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黑板上练习板书,后来她发现,学生们也在课余时间练起字。
置身生活是最有效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郑冰瑶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了然于心。发现学生吃早餐时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后,郑冰瑶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游戏“一粒种子的成长”,学生们需要根据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开始学生们模仿一颗颗小种子闭眼处于沉睡状态,而“发芽”代表睁眼坐正,“生长”代表站立,“晒太阳”代表张开双臂,“去谷壳”代表脱外套……配合这些动作,郑冰瑶给他们播放一段讲述种子成长过程的故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种子变成粮食的过程有多么繁复,让学生们对粮食及背后的劳动者因了解而产生共情。郑冰瑶还播放提前拍摄好的小视频,令学生们明白哪些行为属于浪费。
在郑冰瑶的引导下,学生们总结出了包括点菜“n-1”份、打包、少买在内的节约准则;组织演出情景剧模拟日常情境,将总结出的方法落实到行动;在班级制定相应的规则,成立督导小组监督浪费现象,奖励节约行为。短短时间内,学生们的浪费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不管是完善自己,树立榜样作用,还是运用游戏、联系生活丰富教育模式,郑冰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位学生的心灵。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见习记者汤子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