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0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电话
    •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 文旅活动添彩 游客纷至沓来
    • 日均 5000警力上街守护假期平安
    • 9大活动 吸引人才汇聚
    • 417项政务服务 可跨省通办

    第A02版:要闻

    •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 p19

    第A03版:要闻

    • 乡村游、红色游、文化游成热词 南海应“游”尽有

    第A04版:要闻

    • 强化固废处置 向“无废城市”迈进
    • 任教 36年用“无悔”坚守育人初心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4:要闻

南海对标对表“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固废处置 向“无废城市”迈进

2021年10月09日

    ■南海首个铝灰应急利用项目现场,铝灰处理设备正在运行。

    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摄

    ■位于佛山市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的环保科普展馆。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轰隆隆……机器轰鸣声中,铝灰进入滚筒中,经过处理后,原本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固体废物,可变成再度使用的铝锭、水泥辅料等。这是南海首个铝灰应急利用项目运行的现场。

    固体废物处置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对于工业城市南海而言,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升固废最终处置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答题。

    近年来,南海对标对表“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结合区域实际,提前谋划,从构建固废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固废收集处置能力、深入治理再生资源行业乱象等方面,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见效,彰显固废处理的“南海智慧”。

    建立一套制度做好“破”“立”文章

    160万吨、168.13万吨,这分别是2018年南海区生活垃圾年均产量以及一般工业固废的年产量。面对庞大的垃圾产量,南海重视顶层设计,从体制机制建设上打破僵局。

    2018年1月,14名区人大代表向南海区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建立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体系的议案》,提出“南海在固废污染防治方面,仍存在处置能力不足等短板,要引起高度重视。”该议案被大会列为重点议案进行重点督办。

    同年6月,广东推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并发布《全省开展固体废物企业“三个一”专项工作落实情况实地督查报告》。根据区域实际,南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随后制定《佛山市南海区固体废物管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的出台,搭建起固废管理体系,明晰了“全面摸清底数、明确技术路线、强化经济链条、完善执法链条”的思路。

    此后,《南海区工业固体废物收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工业固废联动执法实施工作方案》《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方案》《废酸废碱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机动车维修行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陆续出台,推动南海构建起分类转运收集体系,完善固体废物全类别、全过程的联动监管机制。

    制度体系的逐渐完善,破解了固废处置“底数不清”的难题。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南海区生活垃圾年均产生量约160万吨;一般工业固废年产生量从168.13万吨增长至188.19吨,产生企业从2403家增长至3152家;危险废物年产生量从12.61万吨增长至16.40万吨;再生资源的年总产生量约69万吨,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937家。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还探索出一套“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打”的固体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2020年,为进一步明晰部门监管责任,南海固体废弃物管理平台进入试运营阶段,解决各部门对固体废物监管时的信息收集和统计难题,实时掌控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实现“云监管”。

    提升两大能力夯实固废收集处置家底

    2021年6月,位于狮山镇有色金属产业园的富龙环保无害化焚烧处置项目点火启动仪式举行。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0亩,工业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规模约3万吨/年。

    焚烧处置项目的投产运营,意味着佛山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项目进入了全面运营阶段,可为佛山市及周边地区的危险废物提供专业化的物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及焚烧处置。

    这是南海近年来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将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统一纳入监管,着力在“处置”“收集”上发力并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在危险废物方面,除了佛山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项目和佛山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南海)项目两大省级重点项目外,南海还有5家经营许可单位,年总处置能力18.02万吨,比2018年提升了5倍,可处置26个类别危险废物,居全市之首,基本满足区域处置需求。

    在一般工业固废方面,南海建成了两家处置单位,分别是佛山市领域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批复规模480吨/日,专区填埋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批复规模450吨/日,干化后掺烧处理生活污泥。

    在生活垃圾方面,南海建成一家焚烧处置企业,最大焚烧处置能力达到4500吨/日,比2018年提升了50%,居全市之首,实现了“全焚烧、零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代替垃圾填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为产业园及周边60万居民提供清洁电力,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

    提升固废处置能力之余,南海还建成12个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年最大转运能力35.89万吨,服务企业约3000家;建成9个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场所,年最大转运能力38.31万吨,服务企业超万家;建成南海区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工程及集中控制系统,包含11个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点及1个中转调度中心,转运规模为4900吨/日。

    强化一种观念

    向“无废城市

    ”迈进

    走进佛山市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蓝白相间的建筑凸显“环保”主题,整个园区花草掩映,干净整洁。初次来到这里的人,会感觉这里更像一个公园,而不是工厂。

    园区内,有专设的环保科普展馆“地球蓝朋友·南海环保科普馆”。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各具特色的环保互动游戏,水厅、土壤厅、空气厅、承诺厅、愿景厅等多个展示厅启发市民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020年12月,该产业园上榜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这于无形中传递一种观念:环境设施并不是人们避而远之的工厂,而是具备科普、教育功能的场所。

    如今,瀚蓝依托佛山市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推进“无废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为政府对固体废弃物追溯跟踪监管提供完整监管链。这是南海向“无废城市”迈进的有效探索。

    “‘无废城市’并非没有废物,而是指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李盛枝表示,“实现了铝灰全链资源化绿色利用的铝灰应急利用项目,破解了邻避效应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都很符合‘无废城市’的建设理念。”

    接下来,南海将从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强化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再生资源整体业态,并参照“精当规划、精细管理、精巧制度、精准处置”的原则,为创建“无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通讯员肖长安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