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颜:
用师爱和师慧 陪伴孩子成长

■杜雪颜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通讯员供图
个人档案
姓名:杜雪颜
学校:南海师范附属小学
从教感言:只要你对孩子充满期许和信任,他便能成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人!
主要荣誉:佛山市首届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南海小学数学科骨干教师。执教的多个课例、撰写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曾获省、市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杂志发表。担任佛山市中小学“非线性”教学研究总课题组指导专家,多次承担省培项目“农村教师跟岗培训”的指导老师任务,曾获佛山市优秀教师、南海区十佳教师、“最让我感动的老师”、南商基金“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
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街道学科带头人、区级课题主持人……从教21年来,南海师范附属小学数学老师杜雪颜担任过的职务、获得过的头衔称号有很多。但是,“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老师”,却是她职业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自认“不善润色修辞”的她,以幽默的教学风格、朴素而真诚的爱生之心,勤勉地在小学数学这方天地耕耘。在她看来,老师要兼有“师爱”和“师慧”,用大爱与智慧的双重陪伴,让学生的求学之路更加顺畅。
从新手到名师抓住机遇实现“转型”
从教学新手到学科带头人,从课题组成员到主持人,杜雪颜的教学生涯,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2000年,杜雪颜从师范学校毕业,到南师附小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当时,作为年轻教师的她,紧紧抓住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让自己进步、突破自我的好机会,曾获得多次桂城街道特等奖、南海区一等奖的好成绩,专业能力迅速提升。
这个时候,杜雪颜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因为多种原因,我们的成绩一直止步在南海区,从未能在区内突围而出,晋升到佛山市级层面的比赛。如何突破困境呢?”
有困惑就有收获,杜雪颜再次抓住了时机。2011年,南师附小数学科组被推荐参加佛山市参加“非线性”课题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她与课题组扭转了因经验不足而导致研究方向止步不前的境况。
2016年7月,南师附小的《小学数学“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研究》结题了,2019年获南海区中小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佛山市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杜雪颜从一名小小的课题组成员,慢慢成为一名导师,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教学技能日益见长。
如今,已被评上小学数学高级(副高)教师的杜雪颜,站在更加广阔的教学舞台,又有了新的突破方向:全方位发展,成为一位专家型名师。她积极投身学校的“非线性”课题成果在各学科中的推广工作:在数学科组内,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老师,也积极把课题的优秀经验推广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作为广东省优秀农村教师跟岗培训活动的导师,更手把手带领老师们开展课堂实践研究并取得成功。
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这位在教学教研中直面挑战的名师,既有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在面对可爱的学生时也一直保有一颗赤诚和无私的爱心。
作为一名具有心理健康A证资格的数学老师,杜雪颜用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敢于把专业的知识运用于“实战”中,成功解决了不少孩子的烦恼。
“每个孩子都是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潜能。”杜雪颜回忆起自己教过的一位学生——“拳击手”小姜同学。受体育运动员爸爸的影响,小姜自小热爱拳击。一年级时,他就已经长得高大又强壮,在班级里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便用拳头解决,同学们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经过谈心,杜雪颜发现,面对这些困扰,小姜也很苦恼。于是,她耐心地引导小姜学会暗示自己:“我的双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是用来为全班服务的!”此外,她鼓励其他同学帮助和提醒小姜。渐渐地,小姜不仅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少,还做到了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用双手去为集体服务,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在班级管理中,杜雪颜善于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及营造“接纳、包容、和谐”的集体氛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面向阳光。
2019学年,杜雪颜到薄弱学校支教,接手了两个基础很差的五年级班。对此,她先深入了解情况,发现由于家长自身能力有限,难以确保在家督促或辅导孩子学习,学生学习习惯也较差,一天有10多个孩子不上交作业是经常发生的事……
“我发现孩子们其实都渴望进步,就是缺少督促与毅力。于是,我鼓励学生向我请教问题,如果是下班时间,我便利用微信、QQ等平台进行视频讲解,及时的答疑解难让他们学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扎实。”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两班期末考试中优秀率进步20%、特优率提升18%。这对孩子们是极大的鼓舞,也是对杜雪颜一年支教生涯最充分的肯定。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