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产业 文化涵养精神
桂城将全面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布局,锻造网红城市独特气质

■桂城将打造环千灯湖精品文化聚集区。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桂城第四届粤剧艺术节,小学生刘子皓带来折子戏《小商河》。
珠江时报记者/丁当摄

■千灯湖音乐节周末音悦汇受市民热捧。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湾区之桂,文化倾城。7月12日,《桂城街道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工作五年计划(2021—2025年)》(下称《五年计划》)发布。
根据计划,桂城将从文化赋能产业、文化增色城建、文化涵养精神、文化串联城旅四个维度,提出“全面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布局、全域推动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力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使桂城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呈现空前繁荣,至2025年,将桂城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镇街中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
未来的桂城,底蕴更加深厚,气质更加优雅,旋律更加悠扬,能量更加充足,生活更加多彩。
建设10分钟公园文化休闲生活圈
《五年计划》除了提出总体目标,还提出了九大具体目标,即建设一座高品质文化型的公园城市、举办一批公园生活文化的品牌活动、建成一批彰显城市魅力的示范节点、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项目、打造一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引擎、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氛围、培育一片蓬勃优实的体育发展沃土、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格局、健全一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体系。
其中,“建设一座高品质文化型的公园城市”介绍了市民最关注的四大湖片区文化发展方向。桂城将以“绕湖筑文”构筑特色文化高地,以文化串联城旅,打造环千灯湖精品文化聚集区、环映月湖大众文化聚集区、环怡海湖休闲运动聚集区、环文翰湖潮流文化集聚区等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形成“10分钟公园文化休闲生活圈”,打造一个有颜值、有活力、有涵养、有魅力的高品质文化型公园城市。
可以说,“千灯湖传奇”,让桂城早早看到公园城市的价值所在。2002年,千灯湖公园一期落成,白天可以游玩,夜里更是千灯开启景象万千……从规划建设至今已20多年,千灯湖仍在“蓬勃生长”,带动片区不断升级升值。
未来,环千灯湖精品文化聚集区建设将充分发挥南海文化中心、岭南金融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桂城美术馆、“最美读书驿站”等一系列高品质文化场所的集聚效应,发挥灯湖西街、桂澜路商业长廊、千灯湖创投小镇等都市消费型业态引流作用,大力发展都市精品文化。
环千灯湖精品文化、环映月湖大众文化、环怡海湖休闲运动、环文翰湖潮流文化等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建设,将让市民的生活更多彩!
品牌活动展示文化底蕴与魅力
2017年8月,选址南海千灯湖中轴线上的桂城美术馆正式开馆。数年来,它以培育市民艺术素质为己任,每年引入十场省级或以上专业美术展览,对标广深等一线城市,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享受。
将寸土寸金的区域用于公共文化建设,这就是桂城气魄。在同期发布的《“悠历桂城·文化悦民”文化体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计划》)中,桂城提出以四大品牌项目、四项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供给层次,以文化服务推动产业升级,以文化品牌推广城市形象,以文化增色城建,桂城美术馆正是其中的重要载体。桂城粤剧粤曲艺术馆、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50间读书驿站相继建成投用,逐步擦亮“人文桂城”品牌。
3年间,桂城加大投入、精心规划,以多样玩法举办南海(桂城)国际美食节、佛山千灯湖音乐节、城市夜间定向、三山欢乐行、全民健身展示大赛等本土“潮牌”活动,让文旅体验活动更加精彩纷呈。2020年更吸引了以体育精神、自然探险等为主题的OUT-DOCS2020中国国际户外影像嘉年华落户桂城。
放眼桂城,近几年不断努力塑造属于自己的网红属性,以文化涵养桂城市民的精神,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剧场,如“粤韵飘古祠”巡演、“剧院丽影”文化剧场品牌、佛山唯一的桂城国际纪录片艺术剧场,致力提升桂城都市型文化供给层次,让桂城逐步成为佛山地区最具活力的都市文化生活圈。
从引入国际纪录片艺术剧场,到桂城本土纪录片《扒龙船》《平洲玉匠》《功夫洪拳》三登央视频道,桂城正以多个文化品牌,向全国、全网展示着自己的文化底蕴与魅力。
对标国内外一线文化名城绘蓝图
根据《五年计划》,未来五年,桂城将紧紧围绕文、体、旅“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发展思路,对标国内外一线文化名城,全面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布局、全域推动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力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使桂城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呈现空前繁荣,至2025年,将桂城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镇街中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具体而言,未来五年,桂城将全面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布局,锻造网红城市独特气质,建立“一切皆文化、无处不艺术”的硬件建设格局,发挥大型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文化场馆、文化地标、体育公园、网红打卡点、涂鸦墙、公共艺术品等硬件建设。至2025年,新建、配建、改建文化类场所累计达500处。
此外,桂城将以文化赋能产业,全力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凸显“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文化价值,充分利用玉器、电竞、汽车、影视产业聚集区的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精准招商,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的重要极能,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表示,桂城街道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出发点,全力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大发展,在人、产、城、文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城市内涵,着力推动社会文明和谐,使文化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核心竞争力。
九大目标
1 公园城市
建设一座高品质文化型的公园城市。以“绕湖筑文”构筑特色文化高地,打造一个有颜值、有活力、有涵养、有魅力的公园桂城,建立环千灯湖、映月湖、怡海湖、文翰湖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形成“10分钟公园文化休闲生活圈”。
2
品牌活动
举办一批公园生活文化的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城市公园资源禀赋和特色场景,引入更加国际化、更有都市味、更具“青和力”的文化项目,着力音乐、影像、美食、美术、运动等领域,五年内举办超过50场大型品牌活动。
3
示范节点
建成一批彰显城市魅力的示范节点。树立网红消费型城市形象,推进12个文化网红地标建设,塑造“雕塑之城”“涂鸦之城”标签,发掘打造不少于50个网红打卡点。
4 创意产业
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项目。打造玉器、电竞、汽车、影视四大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怡海路、灯湖西街、三山新城三大美食文化聚集区,引入、孵化、发展10个品牌文化产业类项目。
5 传统文化
打造一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引擎。充分发挥桂城文化发展中心的引擎作用,增强传统文化载体驱动能力,推动“村村有文化、一村一品牌”建设,力推魁星阁成为“文化品牌价值转换中心”,建设非遗文化传承主题文创园,推动新增申报各级非遗项目9个。
6 全民阅读
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氛围。创新桂城“众阅”品牌,激活读书驿站活力,至2025年,全桂城藏书量达100万册、商业书店达100家,年均引入至少1家高品质知名书店,建立健全系列书香文化发展机制。
7 体育发展
培育一片蓬勃优实的体育发展沃土。新改扩建不少于200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65公里环城滨河跑道,各类运动场地超1500个,实现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超3平方米,年均开展不少于30场体育技能素养公共培训,多类群众体育赛事百花齐放。
8 全域旅游
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五年打造10条特色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接待旅游人数过1000万人次。
9 文化供给
健全一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体系。五年内各类文化场馆增至20间,打造流动展览空间30个,年均开展各类艺术剧场、展演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超250场次,公益类文化艺术培训超2000课时。
评论
打造文化地标接续“文化修行”
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精髓和灵魂。而最能体现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就是文化地标,它们展示着城市的历史和风貌,凝聚着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在7月12日发布的《桂城街道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工作五年计划(2021—2025年)》(下称《五年计划》)中,无论是四大“湖畔文化聚集区”、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还是网红打卡点,都是属于桂城的文化地标。可见,打造更多文化地标,让桂城品牌活动与文化地标有机结合,将是这座城市未来五年“文化修行”的目标与方向。
2016年,桂城提出以“休闲时尚都市文化”为定位,以构建公共文化载体、崛起文化品牌,文化人才展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思路,全方位推动桂城文化事业发展。随后数年间,桂城美术馆、桂城粤剧粤曲艺术馆等相继建成,作为重要的文化地标,通过高雅艺术展览、桂城国际纪录片艺术剧场、桂城粤剧文化节等大型活动,让“人文桂城”的品牌项目不断绽放魅力。
而桂城在千灯湖这个大型文化地标举办过佛山千灯湖音乐节、夜间城市定向、环千灯湖欢乐跑等活动,让市民在自然宜居、城市乐活的生活环境中,感受户外运动独有的魅力。
今年1月,位于三山森林公园山顶的桂城第50间读书驿站开放,市民又多了一个阅读好去处。营造书香社会,建设“阅读之城”是“人文桂城”品牌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建设读书驿站推动市民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便是文化地标的一大功能。
每一个文化地标的诞生,都播种下一颗“人文种子”,在此生根发芽。
未来五年,桂城将全力建设大型消费类网红打卡地标,并通过雕塑装置和展览、植入大街小巷中的本土文化元素涂鸦,及精心设计的位于不同角落的“文化彩蛋”,让桂城增添“雕塑之城”“涂鸦之城”和“彩蛋之城”三个新名片。
桂城这座传统与潮流结合的城市,就像一个磁力场,以文化赋能产业、文化增色城建、文化涵养精神、文化串联城旅,吸引更多人到这里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通讯员/杜建新李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