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5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6月1日起试点推行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 共同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
    • 南海新冠疫苗接种突破 200万剂次
    • 三大入围方案近期发布 邀请市民票选最佳方案
    • 南海年内完成 镇街消防救援所挂牌
    • 今日全区正式 上线国家医保平台

    第A02版:要闻

    • 共筑免疫屏障 有你一“臂”之力

    第A03版:深度

    • 南海推动乡村振兴 三重奏

    第A04版:要闻

    • 顶尖团队细描“南海之眼”

    第A05版:经济

    • 更大力度扶持企业创新研发
    • 为争创全国高新区 20强夯实地基
    • 南海公布首批产品 质量共治试点单位
    • 对接“产业链资源” 共谋行业“内循环”

    第A06版:要闻

    • 以“教师”身份为掩护 传播革命思想
    • p37

    第A07版:要闻

    • 游览红色景点 重温峥嵘岁月
    • 八旬宝珠姨做义工教藤编
    • 亲子学党史 润泽千万家
    • 实施救助机制 助力渡过难关

    第A08版:教育

    • 义务教育民校5月 21日起报名
    • 高三学子 开足马力冲刺高考
    • 学党史明事理 打造书香校园
    • 南海扬翔农业互联网食品园区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征求意见稿公示)
    • 关于新凯广场与万达广场连接人行天桥施工交通管制的通告
  • 数字报首页

A03:深度

南海推动乡村振兴 三重奏

2021年05月20日

■大沥九龙涌公园,见证美丽乡村蝶变。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佛山“百里芳华”乡村示范带,里水镇贤鲁岛成为重要节点。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蓝天下的博爱湖。 通讯员供图

■市民徒步游历叠滘水乡,见证乡村振兴成果。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在南海里水镇贤鲁岛的民宿眺望远方:竹林摇曳、溪流潺潺、果园丰美,一幅美好的田园乡村图景尽收眼底。经过这几年的打造,这里成为大湾区游客追捧的“新网红”。

甲级写字楼林立的千灯湖“城市客厅”旁,百年古村桂城叠滘社区的“龙舟漂移”鼓点方罄,绿树环绕的小河涌响起笑闹声。周末,这个藏身高楼广厦旁的传统水乡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一个接一个的村居小切片,是南海坚定振兴乡村的决心。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城乡交融赋予了南海独特的比较优势,面对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南海一直在探索,也有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多年来,南海一直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生产要素整合和双向流动,都市农业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南海的乡村振兴建设热浪一波接着一波,“乡村振兴协奏曲”越奏越悠扬。

一重奏 环境整治为乡村提供变富潜能

房屋错落有序、绿化带连片成林、河涌清澈见底……漫步在九江下西社区的公园,眼前是一片悠然宁静的美丽村庄。

九江下西社区是示范片的建设项目。自建设项目启建以来,拆除违章建筑,清理陈年垃圾、建筑材料,修复损毁设施等工程陆续动工……火热的施工改造下,村逐渐换上“新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0公里外的大沥大镇社区,豆腐块状的田地围绕着村子铺展开来,田地边一座座修葺一新的农棚里摆放着农具,昔日摆放无章、环境脏乱的田间塘头棚舍已不见踪影……下西社区与大镇社区的“变美”故事在南海的行政村里不断上演。

一直以来,南海都在积极探路农村改革。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珠三角,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的南海,把市场经济引入到农村管理,用股份制来改造合作制,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点燃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集体经济发展热情。

厂房像种庄稼一样,迅猛地生长起来。农村工厂林立,使得南海集体经济迅猛发展,资产过亿的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当地村民的荷包迅速鼓了起来。

然而,村级工业园和工厂的野蛮生长,严重影响了南海的村居环境,不少村居都成了水质污染、环境脏乱的典型。南海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在村容村貌的改善上,花足了力气,下足了真功夫。

早在2014年,南海出台了《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指导意见》,根据南海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抓住困扰农村发展的症结所在,开启了村居环境的“破局”之路。

在推动五好新农村、古村活化等工作后,2017年,佛山启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南海也以此为契机,选出多个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亦具备一定特色的村居,全力打造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品牌,南海的村居硬件设施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增强。

为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战,2018年底,南海“三清三拆三整治”冲锋号角全面吹响。南海各村、社区全体总动员,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佛山市启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连片的村居在村容村貌、产业、规划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

实践证明,南海乡村振兴工作已不断升温,路径不断优化。环境的改善对乡村振兴有着明显牵引作用。依托当地水体、古建筑、祠堂、庙宇等资源禀赋,村居日益变美的同时,也具备了变富的潜能。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南海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定期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果,聚焦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三沿一口”环境整治四项工作,并推动“三沿一口”环境卫生整治提升。

二重奏 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美丽村居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南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带起了上百个美丽村居,也集聚了一批现代农业的代表性产地。

南海区里水镇的万顷园艺世界以花为媒,开创了新的园区合作模式,全国每4株蝴蝶兰就有1株产自这里。

“我们正在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科技’的合作模式,2019年各类兰花成花产量已经达到近1900万株。”广东万顷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邓家聪说,园区还积极开展创业孵化项目,入孵企业累计80多家,带动近500人就业。

邓家聪表示,万顷园艺世界将以打造全球花种苗供应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广东兰花研究院、输美温室示范区、岭南农业创意园等项目。

在南海,更多像万顷园艺世界一样的农业企业,正在绿色优质农业发展工程的带动下探索新模式。

南海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当前,南海以“东部花卉苗木产业区、中部畜禽养殖产业区、西部优质水产产业区”发展定位,围绕“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品”发展思路,重点打造西樵渔耕粤韵园区、九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丹灶有为水道、狮山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水万顷园艺世界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核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另一边,乡村变美引来了关注,乡村旅游业的机会随之而来。南海不少村居开始积极探索发展“旅游+农业”的模式,形成以“岭南田园生活”“科技农业观光”“花卉小镇观赏”等为特色的多种旅游新业态,带动了农旅融合发展。

贤鲁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南海区里水镇东北端,被西南涌、白坭水道、流溪河所环绕,这座“江心岛”也是百里芳华示范带上的美丽田园项目之一。现在,当地村民和土地经营者的经济收入正在稳步提升。

无独有偶,位于南海区丹灶镇的沙水村也正借力美丽公园,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翰林湖公园,2019年我们这里的游客流量达到了一百万。”丹灶镇翰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丹灶镇翰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沙水村将借助“翰林水道”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商住、饮食、娱乐等为一体的配套项目,着力发展民宿、农家乐、乡村精品旅游等新型产业,让百万流量与村里产业结合,实现互融互通,最终带动产业兴旺,让农民增收。

一头串联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头牵起了大湾区城市的核心区,南海里水、丹灶通过打造特色景点、完善道路系统,把大湾区游客导流入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景中,为忙碌的大城市人群提供“都市田园梦的入口”。

三重奏 乡村振兴连片建设集聚发展动能

当前,南海正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选取城乡基础条件较好、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各类资源要素集聚的千灯湖片区、映月湖片区、文翰湖片区、九江镇滨江片区、环西樵山片区、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南国桃园片区、大沥中轴片区、里湖新城片区等区域作为示范片区。

这些片区不仅承担着推进城市功能提升的任务,更承担着乡村振兴示范连片建设的任务。

以环西樵山片区为例,这里作为南海城乡融合十大示范片区之一,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建城区。这里有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也有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整治,涉及环西樵山的山根、儒溪、岭西等10个村居。

通过环西樵山片区的带动,这10个村居都找到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山根社区作为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示范点和现代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区;作为陈启沅的故里,简村在近年来的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中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上金瓯松塘村的乡村旅游在蓬勃发展;岭西村将作为下一个重要节点重点打造;靠近听音湖核心区域的爱国社区也正在加紧策划……

另一边,位于千灯湖片区的夏南一社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这里的发展与周边环境不匹配,村内居住环境较差、道路狭窄、停车位少。在确定了要打造成自然、生态、宜居,且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后,夏南一社区正悄然发生改变。

截至去年年底,该社区“生活里”外立面改造工程、幼儿园工程、机电站工程,文思广场、清风亭广场、安宁桥修复工程以及EPC部分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三线”整治方面,临街主线路已落地,各个村小组新的路由线路已经架设完毕。

铺上沥青路、涂鸦添新装、鲜花飘香、环境变美……如今的夏南一社区已经成为桂城乡村振兴示范点,也是桂城十大网红打卡点之一的夏漖“粮仓”项目所在地。

可以说,从温室大棚、工厂化养鱼、田头冷库,到民宿经济、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各种产业要素纷至沓来,乡村的发展,也在十大示范片区的空间连片集聚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动能。

久久为功,南海多年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刀阔斧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美丽的背后,更是深层次的谋划与思考。推动乡村振兴,能为南海带来什么?正是随着乡村由内而外的改变,南海的城市产业进阶才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城产人文的融合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大家为梦想奔跑。有时,需要停下匆匆脚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集聚继续奔跑的能量。南海的新乡村或许就可以为湾区追梦者们打开新的空间,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美丽,在田园牧歌中感受诗与远方,见山望水却又留得住乡愁留得住美丽。看见才能相识,而这或许也将成为南海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